《孟子》简介及概要
《孟子》作为四书之一,也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比较深远的。那么,他到底讲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孟子》简介及概要
《孟子》简介
《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及其弟子共同著述的对话体典籍,成书于战国时期。全书共七篇,以问答驳论为主要论证方式,记载了孟子的思想、言论和事迹,是反映先秦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著作。《孟子》整体上注重气势,善于说理,着重刻画了孟轲这一人物形象。历朝历代的《孟子》注本数量繁多,《孟子》学影响深远。宋代《孟子》由“子”入“经”,成为了“四书”之一,后又被列为“十三经”之一。此外,《孟子》一书在海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日本、朝鲜乃至西方国家都对《孟子》有专门的研究。南朝时期的文学评论家刘勰称赞《孟子》是“理懿而辞雅”。
《孟子》概要
《孟子》讲孟子作为孔门亚圣,发扬孔子学说,记录相关事情,主要以学说为主。《孟子》学说主要扩充了孔子的仁政思想,落实为民本思想,时时要注意民众对于仁政的重要性,旋考证先王尧、舜、汤、武,皆为民本楷模而弘道于天下!
孟子游说诸王到集弟子论道,以孔子学说为遵旨,游说虽不成功,然而依旧不改仁义之道,集弟子坐怀论道,扛起了孔子学说的大旗!可谓“胸中自命真千古,身外浮沉只一沤!″在战国时期,在商鞅、管仲之后,苏秦、张仪之前,依然坚持谈“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经挫折而不改,这是如何的定力!经千载之后,孟子的推崇的那种精英路线和平民路线结合的道路依然有魅力!
理越辨越明,专注于内心认定的真理坐怀不乱,一以贯之!孟子做到了,才有孟子的时代。开朱熹“存天理,灭人欲”之先声!
《孟子》的传世价值
《孟子》一书,在汉代就被认为是辅翼“经书”的“传”,和《论语》并列,至五代,后蜀主孟昶下令将《易》《书》《诗》《礼》《周礼》《仪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论语》《孟子》十一经书写刻石。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 ),《孟子》一书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之中。元丰六年(1083),孟子首次被官方追封为“皱国公”,翌年被批准配享孔庙。以后《孟子》一书升格为儒家经典,南宋时朱熹又把《孟子》和《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部头最重的一部,有三万五千多字。《大学》和《中庸》被认为是孔子弟子曾参和孔子之孙子思的著作,这样,《孟子》一书便与孔子及孔子嫡系的著作平起平坐了,其实际地位更不亚于“五经”。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孟子》中经典名句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认为有仁德的人能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有德行的人当政,他能把自己的仁德推广到天下,这样就是推行仁政,由类似尊老爱幼的仁德美善出发去制定国家的政策,管理天下就是很轻松的事了。
2、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这是孟子与邹穆公一段对话中的一句。当时,邹国与鲁国边境发生械斗。邹穆公问孟子:“我的地方官员死了33人,可是老百姓没有一个肯为长官效死的。对这些可恶的百姓,要杀呢,杀不尽;不杀呢,这种瞪着眼睛看长官战死而不去救助的行为,太可恨了。你说怎么办?”孟子回答说:“灾荒年,你的老百姓有的饿死在沟边路边,青壮年四散逃荒的就有几千人,而你的粮仓里、府库里却装得满满的。地方官员却没有一个来向你汇报,对老百姓这种严重饥荒情况,还说形势大好。这些地方官员的行为,就叫做对国君怠慢、对人民残忍呀!曾子说过‘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怎样对待你’。人民在危难时得不到官府的救济,现在才有报复的机会。所以只要你行仁政,关爱百姓,百姓自会爱护他们的长官,而愿为之效死了。”
3、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这是孟子批判农家学说的话。农家学说的代表人物许行,主张“贤者并耕而食,饔飧而治”,即国君及在上位的人应当同农民一道种田,才能吃饭;自己煮饭,同时管理国事。孟子反对这种观点,揭露了这种观点的许多荒谬可笑之处,阐明其事实上的不可能,从而正面阐明社会分工的必然性、必要性及合理性。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一个人只有坚持自己的追求,坚持修养仁德,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变自己的志向目标,恒心恒德,才算是大丈夫。富贵也好,贫贱也罢,都不能改变理想和节操,这才是大丈夫。
5、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孟子认为,开口闭口都非议“礼”和“义”的人,就是所谓的自暴;自身不能坚守“仁”的信念、遵循“义”的规范,就是所说的自弃。这个提法和我们今天的“自暴自弃”有所不同,但是都不脱离与理想、志向、情趣的关系。
6、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一个人应该性格内敛、品德谦虚才好。爱好仁德的人,有志于修养德行的人,绝不会取得一点点成绩就骄傲自满。而那种目光短浅的人,他们只要有一丁点收获,就开始沾沾自喜、得意洋洋。孟子对这种人非常不满,极力讽刺他们。真正有德行的人,他们努力学习,昼夜不倦,孜孜以求,不耻下问。他们没有固定的老师,唯善是从,谦虚谨慎。孟子对他们这一类人是崇敬的。
7、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这是孟子告诫人言人之恶,必遗后患的道理。就常情而论,一个人有不良之行,是不喜欢别人背后议论的,报复就是必然的了。庄子说:“灾人者,人必反灾之。”就是这个道理。
8、友也者,友其德也。
这是孟子的话。他认为交友之道,贵在结交其德。因此交友时就不应考虑对方的权势,而应该考虑对方的品德,这才是真正的交友之道。古人认为朋友是五伦之一,是家庭之外重要的人际关系。酒肉朋友是靠不住的。所以古人讲“以友辅仁”,是说朋友是来辅助自己的仁德的。所以以天子身份友匹夫而不为屈尊,以匹夫身份友天子而不叫僭越。
9、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所说的“三乐”,是指“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这三种乐趣,均是”为人之乐“:一为天伦之乐,一为做有”一身正气“之人之乐,一为做人师之乐。孟子认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种为人师之乐,更是人生中一种深层次的快乐。他认为君子的这三种人生乐趣,超过于称王于天下的乐趣。
1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这是传统儒家的修身思想。历史上,中国的士大夫经常以此自励,要求从自己做起,努力寻求内心的美善,完善自己的人格,并进而弘扬仁义于天下,使天下人受益。这种对待人生的态度,折射出中国传统文人熠熠闪光的人格,引领着新时代的读书人去寻求人格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