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史学热点

 > 

夜雨寄北的写作背景

夜雨寄北的写作背景

2023-12-16 16:23 2232浏览

《夜雨寄北》是选入中学课本的一首诗。很多人认为夜雨寄北只是一首普通的表达思念的爱情诗,其实他背后有着一些浪漫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若论情诗的写作,李商隐当算其中的翘楚。

夜雨寄北的写作背景

1、这首诗是是李商隐留滞巴蜀一代时,因思念长安的妻子而作。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

2、《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游历在外,身居四川,远离家乡的情境下,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思念。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解说

(1)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2)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3)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4)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5)秋池:秋天的池塘。

(6)何当:什么时候。

(7)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可译为“一起”。

(8)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9)却话:回头说,追述。

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主旨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热烈的思念之情,抒发了诗人心中的寂寥之情。《夜雨寄北》是诗人写给妻子的书信,诗中流露出诗人因留滞异乡、不知归期的羁旅之愁,也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一片深情。

赏析

全诗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描绘了诗人眼前的环境,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思念,同时也是诗人在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诗人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衬托出诗人此时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

写作这首诗时,李商隐在东川(今四川三台)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担任书记之职,他的妻小却远在长安,长安在巴蜀东北,故称寄北。

作者简介

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谿(音xī)生(一说为玉溪生)、南樊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河南荥阳县)。晚唐诗人,和唐代诗人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并称“温李”,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

李商隐出身自称凉武昭王李暠后代,其父李嗣为获嘉(今河南省获嘉县)县令。李商隐少年丧父,后因才学出众而被检校兵部尚书令狐楚任为巡官,并安排和儿子令狐绹一同学习;其后李商隐多次科举不中,于唐开成二年(837年)才考中进士,担任秘书省校书郎。开成三年(838年),李商隐于吏部考试落榜,便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聘请任其僚属,而王茂元因看重李商隐的才华,将其女儿嫁给了他。当时朝中党派对立,当时人将本属牛党手下的李商隐投靠李党的王茂元一事视为其政治倾向,如此李商隐被牛党不满而卷入政党之争,仕途坎坷,历任弘农(今河南省灵宝市)县尉、盩厔(今陕西省周至县)县尉、法曹参军等职,在其间在数个幕府从事,但终是生活困顿。约在唐大中十二年(858年),李商隐因病逝世,享年46岁。

上一篇: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出自哪部古典名著 下一篇:过零丁洋写作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