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历史典故

 > 

约法三章的典故

约法三章的典故

2023-12-19 18:48 948浏览

约法三章是我们现在经常用到的一个成语,从这个成语的组成我们应该就能看出这个成语的意思,商量制定了三条法律条款。了解这个成语典故与出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掌握好这个成语。

约法三章的典故:

约法三章的典故出自于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是刘邦的典故。

在公元前208年,刘邦带兵攻打关中。刘邦在进入咸阳后,本想住在豪华的宫殿里,但樊哙和张良怕他失掉人心就让他不要这样。于是刘邦封闭了王宫,还留下一些士兵来保护王宫。为了获得百姓的支持,刘邦将当地的百姓召集起来向他们约法三章。

其三条分别是:“随意杀人者要被处死,恶意伤人者是要抵罪的,哪怕只是个小的盗贼也是要被判刑的。还表示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当地的百姓都十分支持这“三章”,还纷纷杀牛羊来慰劳刘邦的军队。因为约法三章,刘邦得到了民心,最终取得了天下。

约法三章的原文:

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约法三章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约法三章的精神是抓住重点。

自古以来,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地从错综复杂的事情当中抓住要领的能力,这是一种领导必备的才能。凡事分清轻重缓急,知道什么是“本”,什么是“末”,这基本上也是我们现代人做事必备的基本功了。提纲挈领讲的也是这个道理。一张乱七八糟的渔网,你只要找到并抓住渔网的总绳,一把就可以提起来。

秦末那么多严刑苛政,刘邦别的不提,仅提出了三样,为什么?

因为这是最重要的三点,并不是治理国家最后真的就是依靠这三点刑法。把最重要的指出来,农民也就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这样更容易营造了一种和谐宽松的社会氛围。

简而言之,就是被管理者知道了怎么跟管理者配合了,那这个事情就容易做了。

2、约法三章是人性化管理。

什么是人性化呢,简单来说就是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想他所想,解他所忧,他心存感激自然会用心做事。

在大秦的严刑之下,民众臣子生怕说错话、看不改看的书、做不该做的事,因为谁也不知道怎么就变成犯罪的事实了,这让举国的臣民整天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担惊受怕,内心不得安宁。

刘邦正是想到了这些,解民众心中所忧,还民众以自由,自然的结果也就是深得人心,百姓更是取出牛羊,箪食壶浆,慰劳刘邦的军队。这世上就没有比民心更坚固的长城了。

员工工作很懒散,总是不用心,催一步动一步,为什么?因为管理者没有抓住员工的心!

3、约法三章是提前预防而不是事后救火。

约法三章,提前约定,也是我们现在用这个成语最广泛的地方了。什么事情,我们提前说好,到时候你要是犯错了,我照章办事,你也就无话可说。

这也是我们现代管理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点。多数不好的事情,通常是有苗头的,所以我们要善于发现这些点,防微杜渐,提前预防后面不可收拾的场面。

有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就是我们在犯错误以后,通常会找的一个理由就是:你又没说,我怎么知道不能这样做呢?

着火容易救火难,所以在企业管理中能够约法三章提前告知不可逾越的红线等,下面的员工自然也就能够自己掂量轻重,不至于等到东窗事发时,再来救火。

《史记·高祖本纪》简介:

《高祖本纪》是《史记》中的第三篇,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该本纪以刘邦的出生、青年时期、起义反抗秦朝、建立汉朝、夺取天下以及治理国家等重要事件为主要内容……该篇本纪展现了刘邦的军事才能、政治智慧和治国方略,对中国历史与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史记》中的经典句子:

1、秦,形胜之国……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出自《史记·高祖本记》。秦国,是在地形上占优势的国家,其所处的位置就像是在高屋顶上倒瓶子里的水。高屋建瓴是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

2、运筹于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

出自《史记·留侯世家》。能够在军营中谋划,坐镇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局,这边是张良的功劳所在。

3、物贱之徵贵,贵之徵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

出自《史记·货殖列传》。物价低廉的时候,便买进货物;货物昂贵的时候,便将手中的货物都销售出去,各自忙碌着自己的事业,乐于从事自己的工作,这就像是水往低处流,没有什么休止。

4、商旅之民多,谷不足而货有余。

出自《史记·货殖列传》。如果商人多了,产出的粮食便不会充足,而货物却会有剩余。这句话指出了,要将商业和农业平衡发展。

5、满而不损则溢,盈而不持则倾。

出自汉·司马迁《史记·礼书》。水满了如果不去减少一些,便会流出来,如果不讲容器扶正,便会倾倒。这句话是说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所节制,否则,如果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6、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出自《史记·货殖列传》。人们都以着自己的才能来做事情,竭尽自身的全部力量,以此来满足自身的愿望。

7、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出自《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的人们,都是为了利益而来。天下攘攘的人们,都是为了利益而往来。

上一篇: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典故出自哪里 下一篇:10个古代交友典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