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之好典故简介
秦晋之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友好关系之一。说的是春秋时期秦国和晋国两国多次联姻的故事。对于这个美好的成语流传,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真实的“秦晋之好”的历史异常精彩与激烈。
秦晋之好典故简介
春秋时,秦晋两国曾多次通婚。晋献公曾将女儿嫁给秦穆公。后献公妃子骊姬为乱,迫害献公之子申生、重耳。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流亡到秦国时,秦穆公将自己的女儿文赢并同宗四女嫁给了重耳。公元前636年,穆公帮助晋国流亡公子重耳回国做了国君,成就了“秦晋之好”。
成语背景
我国在春秋时期,处于诸侯割据的状态。共河。上下,大江南北,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诸侯国。这些诸侯国互相征伐,争夺霸权,采取各种手段来维护各自的利益。他们彼此之间,时而联合,时而对抗,甚至发生战争。当时的秦国地处今天的陕西、甘肃和四川的一部分地区,晋国地处今天的山西南部,是两个相邻的强国。两国既相争夺,又相利用。在那个时期,两个诸侯国或者两个大家族通婚联姻是表示友好联合的一种重要方式,这种婚姻是带有政治性质的。秦晋两国的统治者之间,就出现过多次通婚联姻的事情。后来,“秦晋之好”逐渐发展为成语。但仅指两家结亲,不一定包含什么政治内容了。
秦晋之好的历史意义
1、首先,它成为了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政治外交的一个典范。在当时,中国各个诸侯国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秦晋之好成为了诸侯国之间相互合作和联盟的一个范例。
2、其次,秦晋之好也为中国历史上的友好关系奠定了基础。在后来的历史中,中国各个朝代之间也都建立了各种形式的友好关系,如唐朝和吐蕃的关系、宋朝和辽金的关系等等,这些关系都有着秦晋之好的影响。
3、同时,秦晋之好还推动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在秦晋之间,商业和文化交流非常频繁,这对两国的经济和文化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文化方面,秦晋之好推动了古代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例如《管子》和《韩非子》等著作,就是在秦晋之好的背景下产生的。
4、最后,秦晋之好也是中国古代友谊的一个典范。秦晋之间的友谊,不仅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友谊,更是两个君主之间的友谊。
在当时,君主之间的友谊是非常难得的,因为各个国家之间都存在着互相竞争和互相攻伐的情况。秦晋之好成为了君主之间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一个例证,也为后来的中国古代友谊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秦晋之好成语知识总结
一:释义
1、基本
秦晋:春秋时,秦晋两国君主几代都互相通婚,后来“秦晋”成为“联姻”的代名词;好:交好,友爱。秦、晋两国国君世代互为婚姻。
2、今义
后称两姓联姻婚配。
二:例句
1、既然他们俩情投意合,我们两家何不就此结为秦晋之好呢?
2、他们两家是世交,如今又多了一层秦晋之好的关系,来往就更加密切了。
三:出处
秦伯纳女五人,怀赢与焉。奉匜沃盥,既而挥之。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懼,降服而囚。——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四:引证
1、末将不才,便求小娘子以成秦晋之好,亦不玷辱了他。——元·乔孟符《两世姻缘》三折
2、主公仰慕将军,欲求令爱为儿妇,永结“秦晋之好”。——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十六回
3、他若将我孩儿治好,何不就与他结为秦晋之好呢?——清·石玉昆《三侠五义》四回
五:近义词
百年之好、朱陈之好、天作之合、秦晋之缘、秦晋之盟、秦晋之匹
六:反义词
夫妻反目、反目成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