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作家作品

 > 

短歌行创作背景

短歌行创作背景

2023-12-27 17:15 288浏览

即使你不记得《短歌行》这首诗,也一定记得“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一名句,短歌行是由汉末政治家曹操所创作的一首诗歌,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并学习这首诗!

短歌行创作背景

公元208年11月15日,天气清朗。曹操下令在大船之上设置酒宴,大会诸将。天色向晚,曹操坐于大船之上,心中欢喜,谓众官曰:“吾誓愿扫清四海,削平天下。”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大笑,取槊立于船头上,以酒奠于江中,满饮三爵,横槊谓诸将曰:“今对此景,甚有慷慨。吾当作歌,汝等和之。”于是持槊赋此《短歌行》。

短歌行全文如下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紫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全文赏析

全诗可分为四节,每四联一节。第一节从“忧”起笔,饮酒听歌,本是快乐之事,但生命短如朝露,旋生旋灭,这样的快乐在短短一生中能有多少呢?就像托名汉武帝的《秋风辞》中感叹“欢乐极兮哀情多”,也是因为在快乐的时候突然意识到“少壮几时兮奈老何”。这种忧思萦绕心头,似乎只能从饮酒中寻找慰藉。

“忧生之嗟”在曹操之前就已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意识,曹操虽然也感叹“去日苦多”,但显然不至于真的就为此借酒消愁,这也不是此诗的主旨所在。更让曹操忧念在心的,是尚未完成的统一天下的大业,而要统一天下,贤才是尤为重要的因素。曹操在这首诗里着重要表达的,是对贤才的殷勤期待和渴盼。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诗经·郑风·子衿》的成句,原意是一位女子对心上人的深切思念和等待,曹操此处也是依照先秦引用《诗经》时“断章取义”的传统,借以表达对贤士的渴求。“呦呦鹿鸣”四句同样是袭用《诗经》中的成句,表现了对贤士的热情相待。第三节与第二节同义,用自己的话更明确地表达出唯恐贤士不至的忧思和贤士远道而来后的快慰。以月光为喻,可见忧思之广。

最后一节最显曹操的英雄豪气。天下所有或怀才不遇,或观望徘徊的贤士,就像还没有归宿的乌鹊,他都接纳。“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曹操展示了宽广的政治胸怀,他以周公自诩,也是以周公自勉,对贤士倾心相待。历史上,曹操也的确曾三次发布“唯才是举令”,知人善任,选拔重用了大批人才。在这些人才的辅佐之下,曹操治国用兵,建功立业,成为一世之雄。

全诗以忧生之嗟开始,沉郁悲凉,而以英雄之志作结,慷慨激昂。最后的“天下归心”四字,如黄钟大吕,非大英雄不能说出口。

短歌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短歌行》作于赤壁之战前夕,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该诗抒发了曹操渴望招纳贤才,帮助自己统一天下的宏大抱负和宽广胸怀;表达了他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对时光飞逝的感叹和建功立业的紧迫感。赤壁之战曹操虽然遭到失败,但他并不灰心,仍然继续招贤纳士,唯才是举,以期壮大军事力量,再图进取。

短歌行作者介绍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诗人。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风格苍凉悲壮,有很高的艺术性。代表作品有《观沧海》、《龟虽寿》等。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并称为“三曹”,父子三人以其显赫的政治地位和杰出的文学创作才能居于建安文学的领袖地位。

上一篇:登高的写作背景 下一篇:荷塘月色的写作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