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史学热点

 > 

行路难写作背景

行路难写作背景

2023-12-27 17:17 265浏览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是《行路难》中的经典名句,现在依旧有许多人用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克服困难的艰辛。这首诗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出的呢?

行路难写作背景

开元十三年,25岁的李白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离开四川,云游各地,他怀有“安社稷”“济苍生”的仕途理想,却又有视功名如粪土,隐逸求仙的梦想,所以他不愿参加科举考试,而是想通过志同道合之人的欣赏,然后再引荐给朝廷,直接取得不错的仕途权位。李白这一等,就等了17年。

天宝元年,42岁的李白得到了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的引荐,让他去长安做官,唐玄宗初识李白,便记住了李白的才华,被史书记载称李白当时表现十分优异,让他置于金銮殿、出入翰林院,问他国家方针政策,李白都“潜草诏诰,人无知者”,大意是无论什么问题,都难不倒李白。从此以后,李白出入宫殿,玄宗“降撵步迎”,更是“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足以见得唐玄宗对李白的喜爱。

唐玄宗虽然喜爱李白,但是却没有给他高官俸禄,而是让他供奉翰林院,职位是草拟文书,陪伴唐玄宗,没有实际的政治权力,而只是一名文学侍从,这无疑让李白孤傲的自尊心受到打击。后来,由于李白在宫中桀骜不驯、放浪形骸,便受到翰林学士张坦的诽谤,谗言李白的各种不洁行为,从此李白受到玄宗的冷遇,朝臣的不忿,两年后,他被“赐金放还”,变相的被撵出了长安。

此时的李白,更加的彷徨无助,忧愤难耐,壮志难酬之意涌上心口,在朋友为自己践行的路上,满怀愤慨的写下这首《行路难》,来表达仕途的曲折、心情的苦闷、却又满怀理想的信心。

行路难诗词大意:

金色酒杯装满美酒,恐怕一斗酒就要十千钱。珍贵的玉盘中盛满美味佳肴,一盘子也要收费万钱。面前摆满美酒和佳肴,但是饮酒的人却因被“放还”,放下酒杯和筷子怎么也吃不下;激昂之处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从来没有的茫然。想要渡过黄河,冰雪塞川不能成行;想要登上太行山,却大雪封路难以到达。好吧,那就像姜太公一样在溪边垂钓,坐等周文王一样的英明君主;又想像伊尹那样,乘着船飞向日边。世上的道路啊,何其艰难,多么艰难。眼见这样那样的歧路,如此之多,我又该前往何方?我始终相信总有一天我可以乘万里长风,破万里大浪;到那时候我一定能够将船帆高高挂起,在沧海大浪中勇往直前!

行路难的主旨:

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此诗多写世道艰难,表达了离愁别绪。

行路难名句赏析: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上一篇:荷塘月色的写作背景 下一篇:爱的教育写作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