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英语词汇

 > 

长恨歌写作背景

长恨歌写作背景

2023-12-28 17:06 334浏览

大部分学生对于《长恨歌》的第一印象就是“长”,但其实,这首诗歌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思想情感,仔细了解这首诗歌,我们就会发现其中的精妙之处。

长恨歌写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白居易任今西安市周至县县尉。一日,与朋友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贵妃之事。好友王质夫觉得,像这样有代表性的事情,应该让后人去广为流传,恰好白居易又文采过人,于是就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白居易。白居易也是诗兴大发,便写下了这首长诗,众人感怀此诗最后两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于是就为这首诗命名为———《长恨歌》。

长恨歌的详细解读:

首先,诗中所描述的主要内容是唐明皇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诗中通过描写杨贵妃的美貌、才华和唐明皇对她的深深爱恋,展现了两位恋人之间浓烈的感情和相互依赖。然而,由于权力斗争、宫廷纷争等复杂因素,最终导致了杨贵妃的悲惨结局。

其次,诗中也描绘了唐朝时期宫廷生活的壮丽景象。例如,诗中描述了宫廷中的金碧辉煌和珠帘锦绣,令人目不暇接;同时,也描写了唐明皇在宫廷中行走的威武形象,以及宫女们的娇羞和美丽。此外,诗中还描写了唐朝时期的民间风俗,例如踏青、赏花等。

最后,诗中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杨贵妃的悲剧和普通百姓的幸福生活相对照,加深了对杨贵妃悲剧的揭示和警示。通过这种方式,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唐朝社会和政治的不满和思考,也展现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理解。

总之,《长恨歌》不仅是一首爱情诗,更是一首历史故事和社会风貌的图景,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长恨歌的相关考题:

一、

根据课文,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汉皇重色思倾国”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②“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两句在诗中有何表达效果?

③简要概括本诗刻画的李隆基和杨玉环两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④试结合诗中第二部分对景物的描写,举例说明它们是怎样和表达情感结合起来的?

二、

1、《长恨歌》开篇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在整首诗中有怎样的作用?

2、诗中的杨贵妃是怎样的人物形象?

3、在诗歌的结尾部分,描写仙境中杨贵妃的形象,采用的是什么艺术手法?

4、从“闻道汉家天子使”到结尾部分,对于刻画杨贵妃的形象和表现长恨的主题有何作用?

5、《长恨歌》作为一首长篇叙事诗,字里行间处处充溢着感情,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长恨歌的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河南新郑人,官僚世家出生,有“诗王”、“诗魔”之称,一贯秉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创作理念,故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进士及第,任过翰林学士(翰林院最高长官、皇帝心腹)、刑部侍郎(副长官、正三品)等职。因上书过多、引起皇帝反感,贬为江州(江西九江)司马(刺史的副官),构建庐山草堂。苏州刺史任上,修七里山塘河并筑山塘街。杭州刺史任内,疏井修堤、留有“白堤”美传。晚年居住洛阳,出钱疏浚龙门一带伊水河。病逝后赐尚书右仆射(副职、从二品),葬白园——白居易墓园,位洛阳龙门东山琵琶峰。

上一篇:百年孤独写作背景 下一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故事梗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