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读书笔记

 > 

《狼》蒲松龄原文及翻译

《狼》蒲松龄原文及翻译

2024-01-03 08:32 328浏览

《狼》是初中的一片文言文,这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屠户回家途中遇狼、惧狼、御狼,最后杀狼的故事,说明了狼再狡猾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狼》蒲松龄原文及翻译:

1、《狼》蒲松龄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狼》蒲松龄原文翻译:

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屠户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他刚刚想离开上路,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后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狼》中的重点字词:

1、止:通“只”,意思是只。如“止有剩骨”、“止露尻尾”、“止增笑耳”中的“止”。

2、之:代词,代骨头。如“复投之”、“又数刀毙之”;主谓之间,不译,如“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助词,凑足音节,不译,如“久之”。

3、以:把。如“投以骨”;用,如“以刀劈狼首”;来,用来,如“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盖,用来引诱对方,如“盖以诱敌”。

4、止:停止。如“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停止,如“一狼止”。

5、乃:于是,就。如“屠乃奔倚其下”;才,如“乃悟前狼假寐”。

6、前:先前的。如“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上前,如“狼不敢前”。

7、意:神情。如“意暇甚”;想,打算,如“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8、敌:攻击。如“恐前后受其敌”;敌方、名词,如“盖以诱敌”。

《狼》相关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最能表现屠户当机立断的性格的句子是: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2、表现狼狡猾的句子是: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表现二狼与屠户势均力敌,各不相让的语句是:狼不敢前,耽耽相向。

4、表明“一狼洞其中”的目的的句子是: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二、问题探究: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说明了狼的贪婪的性情,也说明了屠夫面对狼这样凶残的动物存有幻想。

2、请用简练的语言分别概括屠户和狼的特点。

答:狼:贪婪,狡贴,团结凶残。

屠户:勇敢、机智。

3、本文的主人公是屠户还是狼?为什么?

答:狼,因为狼的行动是故事发展的主导,作者的写作目的在于讽刺狼。

4、阐述本文主旨。

答:本文叙述了屠户与狼斗争的故事,揭露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要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

5、结尾一段是什么表现手法?结尾两句的含义是什么?它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

答:结尾一段是议论。结尾两句是作者对狼的评价,它是文章的主旨句,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狼》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我们要抵制得住诱惑,切莫贪图小便宜,否则就会因小失大,害了自己。

2、狼是贪婪,狡猾,残暴的。我们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抱有怜悯之心和幻想,更不能妥协退让,应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面对危险应沉着冷静,勇敢机智地面对。

3、平时要多动脑子,多积累生活经验,遇事要善于动脑筋,不能靠蛮力来解决,只有机智地想办法应对才可以成功的克服困难,赢得胜利。

上一篇:文章表达方式有哪几种 下一篇:宽泛和广泛的区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