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历史典故

 >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典故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典故

2024-01-03 11:01 2247浏览

“冲冠一怒为红颜”意思是因为一个美女而极端愤怒。自古英雄爱美人:“冲冠一怒为红颜”,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推向了历史的风口浪尖。那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就让我们通过一则典故来了解吧。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典故

说的是明朝末年,有一位镇守边关的将军叫做吴三桂,他最宠爱的爱人叫做陈圆圆。陈圆圆是一个绝世美女,琴棋书画样样俱全,很有才华,人见人爱。大将军吴三桂在山海关驻守时,他的全家老小都在北京扣压当作人质,就是害怕他造反。后来李自成打进了北京城,崇祯皇帝上吊,希望吴三桂投降他,吴三桂当时也决定打算想投降李自成的。但是,当他听说李自成手下有个叫刘宗敏的将军,霸占了他的爱人陈圆圆,他就非常生气。于是他一怒之下就投降了清朝,率领军队要跟李自成决一死战,他之所以披麻戴孝,一是给崇祯皇帝,二是为了他的父亲和家人。因为,李自成听说他投降了清朝,就把他全家老小都给杀了。所以,他“冲冠一怒为红颜”,为了陈园园就杀进了北京城,导致李自成而兵败,从而失去了刚刚打下几天的江山,令人扼腕叹息。当然,这种结果是由李自成治军不严,和没有严明法纪等原因造成的,弄丢了江山,落下了悲惨结局。

冲冠一怒为红颜历史背景

冲冠一怒为红颜,出自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的《圆圆曲》,写于1651年顺治八年辛卯初,原文是:“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此诗通过明末清初名妓陈圆圆与吴三桂的聚散离合,反映了明末清初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委婉曲折地谴责了吴三桂的叛变行为。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人物介绍

吴周太祖吴三桂(1608年/1612年-1678年),字长伯,祖籍南直隶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成长于辽东(约为今辽宁),是明末清初的政治、军事人物、吴周开国皇帝。

吴三桂的一生可分为泾渭分明的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明朝万历四十年至崇祯十七年(1612年-1644年),吴三桂效力于明王朝,逐渐成长为辽东总兵,并和清军展开了多次交锋。第二个阶段为清朝顺治元年至清朝顺治十六年(1644年-1659年),吴三桂迎接清军入关,被封为平西王,在清朝击败农民军及南明政权、巩固对全国的统治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个阶段为清朝顺治十六年至清朝康熙十二年(1659年-1673年),吴三桂以亲王之尊镇守云南十数载,积累了强大的力量。第四个阶段为清朝康熙十二年至清朝康熙十七年(1673年-1678年),吴三桂降而复叛,以反清复明的旗号掀起“三藩之乱”,自封周王,并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登基称帝,于同年八月十七日在衡州驾崩。

吴三桂的降清和反清为其带来了巨大的争议。在主流认知上吴三桂被深深打上叛徒的烙印;但也有人对吴三桂的降清和复叛作出了冷静的分析和一定程度的同情。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典故启示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故事流传下来,其中“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尤为引人注目。这个故事描述的是吴三桂为了自己心爱的女子陈圆圆,不惜违背君命,最终引来杀身之祸的故事。这个故事引发了我们关于“红颜”的度量与价值的思考。

首先,“红颜”的含义并非局限于女子的美貌,更多的是指代女子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在“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中,吴三桂为了守护自己心爱的女子,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足以证明,在将军的心中,女子的价值已经超越了她的美貌。

其次,“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也让我们思考,为了守护自己心爱的人,我们应该如何权衡利弊。在故事中,那位将军的选择显然是不理智的,他不仅葬送了自己的生命,也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灾难。因此,我们在面对类似的选择时,应该更加理智,既要保护自己心爱的人,也要考虑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最后,“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也引发了我们关于爱情与责任的思考。在故事中,那位将军为了爱情,选择了违背君命,最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但是,我们应该明白,爱情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我们还有责任去承担家庭的重担、社会的责任等等。因此,在面对爱情与责任的冲突时,我们应该更加理智,既要守护自己的爱情,也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总之,“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引发了我们关于“红颜”的度量与价值的思考。红颜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美貌,更是指代女子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更加理智地面对爱情与责任的冲突,既要守护自己的爱情,也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上一篇:木兰诗原文完整版 下一篇:桂子月中落典故表达什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