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名人名言

 >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的意思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的意思

2024-01-19 15:46 427浏览

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我们会学习到两篇古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便是其中一篇古文的名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的意思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中“谓”的意思是“说”

谓字在古文中多为什么意思?

首先,谓表示“说”的意思,即表达事物的言论或者声明。例如,《淮南子·天文训》中写道:“以谓诸生,若能以此,则足以治天下。”这里的谓就表示“说”的意思,指将天文知识传授给众生,使他们能够治理天下。

其次,谓也表示对事物的认知。例如,《孟子·公孙丑上》中写道:“谓之智,不可以不慎也。”这里的谓表示对智慧的认知,即智慧不可以不慎重。

再次,谓也表示对事物的判断和评价。例如,《左传·隐公二年》中写道:“谓之弊,不可以不改也。”这里的谓表示对弊端的评价,即弊端不可以不改正。

此外,谓还可以表示对事物的命名。例如,《论语·公冶长》中写道:“子曰:‘谓之梁,言之者,行之者也。’”这里的谓表示对梁的命名,梁是指作为言论及行动表明自己观点的人。

最后,谓也可以表示对事物的定义,指出它们的特征或属性。例如,《左传·宣公十三年》中写道:“谓之民,必有信也。”这里的谓表示对民众的定义,即民众必须有诚信。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的出处:

南宋朱熹的《读书有三到》。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译文:

凡是读书,必须先整理好读书用的桌子,使桌子干净平稳,把书册整齐地放在桌子上,让身体坐正,面对书册,仔细从容地看清书上的文字,仔细清楚地朗读文章。必须要读的每个字都很响亮,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就自然而然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古人说:“书读的遍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会显现出来。”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意思了。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思想不集中,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集中了,眼会看不仔细,嘴会读不正确吗。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的作者介绍: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朱熹的教育思想:

朱熹的教育思想,是承上启下的集大成者,在总结前人和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根据对人的身心发展的理解,创造出了人一生中的教育阶段,小学和大学这两个时期,并提出了这两个阶段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方式,这在当时是开创性的,后世是直接借用了这种划分并进一步发展到现在小中大的模式。

朱熹提出在小学儿童阶段,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制定了其教育教学的任务是“学其事”,教会儿童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即可,并辅助一些日常生活习惯养成,具备初步的文化知识技能,这种理念是非常科学的,在教学方法上,朱熹秉承了孔子的理念,因材施教,及早施教,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把文化知识传授给身心未成长完成的儿童,而进入大学后,就要改变方法了,相对于小学阶段的“学其事”,大学就是“知其事物之所以然”,通过探究辩论知晓事物的义理规律,并提倡大家应该互相交流,不同的学术派系之间要更是如此,这些教育思想至今为后世人们推崇。

上一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的尝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他日若遂凌云志完整诗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