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人文地理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谁的名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谁的名言

2024-01-22 17:11 387浏览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一直以来都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在要求孩子做到多学多问的同时,也应该让孩子深入了解这句话本身的含义。你知道这句话是谁的名言吗?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谁的名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孔子的名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原文: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子贡问道:“卫国的大夫孔文子为什么谥号为‘文’呢?”孔子说:“因为他聪明勤勉又喜爱学习,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才称他为‘文’呀。”

【出处】

《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义】

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耻:认为……可耻。

【故事】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知礼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园,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俗,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要给其另起一个称号,叫“谥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园死后,授予他的溢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园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意思是说孔园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启示: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一直被认为是好文化,它体现了一个人对知识和学习的态度。这种态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在一些人看来,向别人请教问题会让自己面临尴尬的情况,被认为是软弱无能的表现,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从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到,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善于学习和不耻下问的人。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们需要学习新技能和新知识,不断地适应和应对变化。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谦虚和开放的态度,接受新的思想和方法,才能够快速成长。

另外,当我们不耻下问的时候,我们也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在一个相互尊重和互相帮助的环境中,团队和组织的效率和凝聚力也会大大提高。正是由于每个人都愿意倾听和学习,才能够把团队的智慧和力量最大化地发挥出来。

总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是一种获得成功和尊重的方法。我们应该在生活和工作中务实地运用它。同时,我们也应该鼓励、支持身边的人敢于发问,不畏困难,不断地学习和进步。这样,才能够打造一个更加融洽和适应的社会。

孔子的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中国春秋时期鲁国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文化名人。他的名字叫做孔丘,字仲尼,后人尊称他为孔子。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孔子生于一个小贵族家庭,自幼聪明好学,曾经师从多位名师学习。他十分关心国家政治和社会道德,一生致力于推动社会改革和人民教育。他的学说主张“仁爱”、“中庸”、“礼治”和“人治”,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和谐、政治道德、人性原则等方面,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上一篇:象形字,形声字,会意字,指事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什么意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