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人文地理

 >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及翻译注释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及翻译注释

2024-01-22 17:30 301浏览

历史的风云动荡之中,可以说每一个时代都有着属于自己时代的独特文化贡献。《季氏将伐颛臾》就是先秦时期,孔子及弟子的论述。主要讲冉有向师傅孔子报告事实,推卸责任,为季氏辩护,孔子驳斥冉有,并在驳论中阐述自己的治国以礼、为政以仁的观点。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及翻译注释

一:季氏将伐颛臾原文

春秋·孔子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二:季氏将伐颛臾翻译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要对颛臾用兵。”孔子说:“冉有!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那颛臾,先王曾把颛臾的国君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是鲁国的藩属国,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胜任就该辞去。’如果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么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季孙氏的封地,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我听说拥有邦国封邑的诸侯和拥有家族封邑的大夫,他们不担忧人口稀少而担忧财产分配不均匀,不担忧财产贫乏而担忧不安定。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像这样,如果本国以外的人不归服,就修治文教德政来使他归服;使他来了以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氏,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归顺;国家四分五裂却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策划在境内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三:季氏将伐颛臾注释

1、颛臾[zhuānyú]:古国名,以“风”为姓。春秋初期鲁国附庸。西周初期,成王封之为颛臾王,周天子给颛臾国的主要任务就是祭祀蒙山。

2、东蒙主:主祭蒙山。蒙山,又名东山、东蒙。地处山东省临沂[yí]市西北、沂蒙山区腹地。《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这里的东山指的就是蒙山。近代,蒙山是沂蒙山革命老区的象征。

3、社稷之臣:附庸于大国的小国。朱熹《论语集注》:“社稷,犹云公家。是时四分鲁国,季氏取其二,孟孙、叔孙各有其一。独附庸之国尚为公臣,季氏又欲取以自益。”

4、夫子欲之:夫子指季孙。

5、周任:周时大夫。《集解》马融曰:“周任,古之良吏。”其人正直无私,疾恶务去。《左传·昭公五年》:“周任有言曰: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又《隐公六年》:“周任有言曰: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后世为官从政者多服膺其言,以其人为楷模。(服膺:道理、格言等牢牢记在心里;衷心信服。)

6、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个职位,不行就辞职不干。“陈”,拿出来展示。“就”是走向,这里是担任的意思。“列”是职位。

7、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相,指引导盲人走路的人。站不住的时候不去扶(他),摔倒了不去搀扶(他),那么还要你这个引导盲人走路的人做什么?引申的意思是,在危机的时候你不援助,要你做什么?

用盲人搀扶者的失职来比喻冉有、季路作为季氏家臣而没有尽到责任。

8、虎兕出于柙:兕[sì],野牛,古代指犀牛(一说雌性犀牛)。柙,关野兽的木笼。

9、龟玉毁于椟中:龟玉,指龟甲和宝玉,古代认为是国家的重器,龟甲多用于占卜,宝玉多用于祭祀。椟,木柜,匣子。(买椟还珠)

10、是谁之过与:钱穆《论语新解》:“失虎毁玉,乃典守(主管、保管)者之过。二子仕于季氏,季氏有失,不能谏,亦不得逃其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比喻有双重喻义:一是将季氏比作虎兕,将颛臾比作龟玉。季氏攻打颛臾,好比虎兕跑出笼子伤人;颛臾如被攻灭,好比龟甲、玉石毁于盒中;二是将冉有、季路比作虎兕。

11、龟玉的看守者,虎兕出柙伤人,龟玉毁于椟中,是看守者的失职。冉有、季路作为季氏家臣若不能劝谏季氏放弃武力,致使颛臾被灭,也是他们的失职。

12、固而近于费[bì]:固,指城郭完整坚固。费指费邑,季孙氏私家封地。

1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君子厌恶那种,不肯说自己想要,而偏要找借口。疾:痛恨。夫:代词,那种。舍:舍弃,撇开。辞:托辞,借口。

14、有国有家者:诸侯国和有封地的卿大夫之家。

15、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不担心物质稀少,而是担心分配的不公平。不担心国家贫穷,而担心社会不安定。

“均”是公平公正,多劳多得,各得其份。无论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吃大锅饭,平均分配是不可取的。

16、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财富分配公平合理,上下各得其份,就没有所谓的贫穷。社会和谐就不会觉得稀少。国家安定,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17、萧墙之内:萧墙,是古代国君宫室大门内(有人说是大门外)面对大门的门屏,又称“塞门”、“屏”,和后代民居大门的照壁有点相似。萧墙的作用,在于遮挡外人的视线,防止外人向大门内窥视,臣子要到宫室里晋见君王,进宫室首先要经过萧墙,所以萧墙之内指的就是宫内。“萧墙之内”,孔子认为季孙之忧不在外部,而在国内。萧墙之内指的就是鲁国国君的宫内,也就是鲁国国君。

春秋末年,鲁国的政权掌握在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三家大夫之手。颛臾是鲁国的附属国,靠近季孙氏的封邑。季孙氏害怕鲁哀公借助颛臾的力量,收拾他以夺回权力,于是想先下手为强,决定派兵攻打颛臾。孔子的学生冉有和子路正在季康子手下做事,于是就此事来征求孔子的意见。“萧墙之内”即指鲁君。

季氏将伐颛臾中心思想

此文开篇直奔主题,季氏将要对颛臾发起进攻,冉有、季路来见孔子,说:“季氏将要对颛臾展开军事行动。”孔子回答得很直接,很明显,孔子反对季氏侵略颛臾,理由充分,态度也很坚决。听到孔子的质问,冉有不得不为自己进行辩护,他说:“是季康子想要发兵,作为家臣,我们也不希望他这样做。”

冉有急于为自己开脱,于是把一切责任都推到了季康子身上,但是孔子没有就此作罢,继续说“冉有啊,古时的史官周任有一句话:‘根据自己的能力去任职,不能胜任的便不要担任。’站不稳却不扶着,要跌倒了却不搀着,那么扶着瞎子走路的人还有什么用处呢?况且,你的话不正确。老虎和独角犀从笼子里出来了,龟板和玉器在盒子里被毁坏了,这又是谁的责任呢?”孔子引经据典,以两个问句的句式对弟子发出请问,以比拟的修辞方式责备了弟子。在孔子眼中,他的两位弟子没有辅佐好季氏,就是严重的失职。

在孔子的责问之下,冉有开始为季康子侵略颛臾寻找合适的理由,这一次,孔子不再留情面,严厉斥责道了冉有,孔子明确知道,季氏想要对颛臾动武,一定会为自己找一个借口,但他不会被这样的借口蒙蔽。

揭穿了季氏讨伐颛臾的真相,孔子没有直接地加以痛斥,而是开始论述正确的治国之道,借此来反衬季氏的无道。一席话道尽了孔子的政治理念,彰显了他所主张的礼义制度。

孔子最后又将话锋转向两位弟子,此话意在提醒季氏不要贸然行动,否则将会引起鲁哀公的猜疑,进而引发内乱。联系鲁国当时的政治形势,可知孔子的一番驳斥和规诫具有现实意义。当年,季氏权倾朝野,是鲁国政权的实际掌控者,鲁国国君哀公心有不满,意欲收回季氏的封地以削弱他的权力季氏之所以想要攻占颛臾,是为了先下手为强,他担心哀公会联合颛臾一起讨伐自己。这样看来,孔子对鲁国的政治形势有着冷静的体察,对季氏的盘算也心知肚明。孔子反对季氏发兵,是为了不使季氏与哀公的矛盾公开化、激化,进而造成国家的内战。孔子批评两位弟子,也是希望他们要以国家的大局为重这篇文章记述了师生之间的一场辩论,篇幅虽然简短,却形象地写出了孔子的义正词严和冉有等人的理屈词穷。对于如何通过对话塑造人物这一文学技巧,这篇文章具有示范意义,是后学者可以学习、模仿的典范之作。

关于季氏将伐颛臾的文学常识

一、词类活用

1.则修文德以来之(使动,使……来)

2.既来之,则安之(使动,使……来;使……安定下来)

3.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使动,使……来)

二、特殊句式

1.何以伐为(宾语前置)

2.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疑问句式,恐怕……吧?)

三、重点实词解释

1.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恐怕……吧。是,这个;过,责备。)

2.是社稷之臣也(这个)

3.何以伐为(何以……为?表示反问的一种句式)

4.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陈,摆出来;力,才能;就,居,充任;列,职位。)

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危,不稳定;颠,跌倒;相,辅助盲人走路的人)

6.且尔言过矣(过,错)

7.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憎恨;辞,托辞。)

8.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贫,贫困;寡,少;倾,倾覆之患)

9.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萧墙:国君宫门内当门的照壁,暗指鲁国内部)

四、一词多义

1、是

A、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这)

B、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是)

C、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正确)

2、疾

A、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病)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痛恨)

C、老臣病足,不能疾走(快速)

3、止

A、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停)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制止)

C、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只)

4、见

A、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看见)

B、曹刿请见(拜见)

C、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接见)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现)

5、过

A、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经过,走过)

B、过犹不及(超过,过分)

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太,过分)

D、是谁之过与(过错)

E、无乃尔是过与(责备)

F、故尝与过宋将军(拜访)

上一篇:季氏将伐颛臾告诉我们的道理 下一篇:赴汤蹈火主人公是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