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川历历汉阳树全诗
汉阳平野中那棵棵葱翠树木,分明(清晰)可辨;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茂盛),描绘了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盈然、欣欣向荣、色彩明丽)的美景。《黄鹤楼》是崔颢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晴川历历汉阳树全诗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传说中的仙人早已乘黄鹤离去,只留下了这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回来,唯有悠悠的白云千百年来依然飘浮在空中,不因黄鹤离去而有所改变。
晴天里,隔着江水,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也长满了茂盛的芳草。
时已黄昏,何处是我的家乡?烟波浩渺的大江令人生起无限的哀愁!
《黄鹤楼》赏析
这首诗以优美的神话传说、壮丽的江天景色写尽了诗人吊古怀今之情。
开头两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讲述了诗人因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却已驾鹤而去,杳无踪迹。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之间的落差,让诗人心中产生了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接下来的三四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写的是诗人心中的感慨,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不停地在诗人眼前回放,但毕竟已经物是人非、鹤去楼空。再下来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是诗人对眼前景色的精致描写。最后两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则将前面营造的气氛突然一转,仿佛诗人通过江上的迷雾想起了自己的故乡,无尽寂寞顿时化成了满腹的乡愁。全诗的诗眼尽在一个“愁”字,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
诗中有画,历来被认为是山水写景诗的一种艺术标准,《黄鹤楼》也达到了这个高妙的境界。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之形势。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尾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全诗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富于绘画美。
另外,此诗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这首诗在当时就很有名,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有人请李白题诗,他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南宋文学家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中更是认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正由于此诗艺术上出神入化,取得极大成功,它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晴川历历汉阳树的汉阳树是什么意思
东汉末年,黄祖(东汉末年将领,刘表任荆州牧时,黄祖出任江夏太守。)杀祢衡(东汉末年名士)而埋于洲上,祢衡曾作过《鹦鹉赋》,后人因称其洲为鹦鹉洲。那么,汉阳树指什么呢?
“汉阳”即为地名,今武汉汉阳。“树”,泛指晴川阁一带的树木。当时的汉阳树若生长至今也有1300多年了,可谓“古迹”。今天的我们,在登上黄鹤楼远眺江城的楚山楚水时,兴许无法领会诗人当时的心境。
但晴川阁依旧在眼前,“汉阳树”也在蓬勃生长。其中,最是令武汉市民感到颇为欣慰的是,当年崔颢的这一首诗给武汉留下了不少风雅趣事。
与黄鹤楼隔江相望的“晴川阁”因一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而得名,而今汉阳老城区的一棵百年银杏树叶也因这一句诗词得名“汉阳树”。“汉阳树”位于武汉市汉阳区第五医院的庭院内,树高28米,主干胸径1.5米,冠幅达21.8米,树龄已有530多岁了,是武汉城区最老的一棵树。
据考证,汉阳树所在的这片小庭院于元代是安南国王陈益稷的“安南花园”,后归太常寺少卿王秩所有,明万历年间是布政使萧丁的宅邸。清康熙年间,督察院左都御史江蘩购得后,命名为“江氏林园”。清同治年间,汉阳柏泉三甲张氏十五世祖张行方又将其买下,取名“张教忠堂”,雅号“银杏轩”。
后来,又被一个叫张仁芬的人买下,并扩建了宅院,使该宅院往南延伸到显正街,并取名为“怀清斋”。可见“汉阳树”深受古人欢迎,在这树下读书、喝茶、会友、实在是雅。
11月下旬,冬日的武汉依旧是有“秋高气爽”之势,深秋色彩渲染着这座城市。眼前的这棵银杏树也不例外,它枝繁叶茂,金黄一片,于格格不入的周边形成了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演绎着这座城市千年的诗情画意,也给这座城市平添了几分千年不褪的琴台浪漫,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观赏,被誉为“武汉秋天最美的树”。
作者简介
崔颢(704—754),唐代诗人。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开元十一年(723年)登进士第。唐玄宗开元(713—741)后期,曾在代州都督杜希望(杜佑父)门下任职。唐玄宗天宝(742—756年)初年,入朝为太仆寺丞,官终尚书司勋员外郎。其前期诗作多写闺情,流于浮艳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振,忽变常体,风骨凛然,尤其是边塞诗慷慨豪迈,雄浑奔放,名著当时。《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