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历史典故

 > 

纸上谈兵的历史人物是谁

纸上谈兵的历史人物是谁

2024-01-24 14:07 438浏览

“纸上谈兵”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历史典故,常被作为“教科书”,教导孩子从中受到警示和启迪。你还记得“纸上谈兵”讲述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纸上谈兵的历史人物是谁

“纸上谈兵”的主人公叫赵括

【赵括】

赵括(?-前260年),嬴姓,赵氏,名括。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熟读兵书,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

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孝成王急于求胜,赵国中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赵括一反廉颇的策略,改守为攻,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动全线出击,向秦军发起进攻。秦将白起分兵两路:一路佯败,把赵军吸引到秦军壁垒周围;一路切断赵军后路,实行反包围,使赵军粮道断绝,困于长平。最后,赵军四十六日不得食,分四路突围五次不成,赵括亲自率勇士突围,英勇杀敌,被秦军射杀而死,数十万赵兵尽降,后被秦军坑杀。

纸上谈兵的典故: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於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於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原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史记·廉颇蔺相如世家》

纸上谈兵的故事梗概:

赵括从小学习兵法,自以为天下没有人能够与其匹敌。他的父亲赵奢曾经评论说:“打仗是非常危险的事情,而赵括把它说得太容易了,假使将来赵国不任命他为将军,那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拜他为将军,导致赵军大败的人必定是赵括无疑。”后来赵括果然代替廉颇做了大将军,长平一战被秦将白起打败,四十万赵军全部被消灭,赵括自己也战死了。

纸上谈兵的道理和启示:

1、实践的重要性:纸上谈兵强调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只有在实际行动中,才能真正了解问题的本质和复杂性。纸面上的思考和讨论可以提供一些指导,但实践才是验证和完善理论的关键。

2、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应该相辅相成。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是重要的,但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情境并取得成果更为重要。只有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产生真正的影响和成就。

3、谦虚与谨慎:纸上谈兵也提醒我们在表达观点时要保持谦虚和谨慎。仅仅通过纸面推测或讨论问题往往无法全面了解复杂的现实情况。因此,在评价他人观点或做出决策时,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并倾听实际经验和专业知识。

4、实践与反思循环:纸上谈兵的启示还在于重视实践与反思的循环。通过实践,我们可以收集经验并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反思和总结来改进。这个循环过程可以不断提高我们的知识和能力,使我们更加真实地理解问题,并做出更好的决策和行动。

综上所述,纸上谈兵的启示是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保持谦虚和谨慎,重视实践与反思的循环,以真实的经验和行动来证明和完善理论。

上一篇:纸上谈兵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下一篇:比拟和拟人的区别有哪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