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历史典故

 > 

公车上书是在哪一年

公车上书是在哪一年

2024-01-27 17:13 972浏览

公车上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也是中学历史的重点学习内容,要求记忆公车上书的原因、影响等,尤其是公车上书的时间,大家一定要牢牢记住。

公车上书是在哪一年

公车上书,是指在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与梁启超集结1300余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

公车上书的形成原因:

公元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春,正是三年一期的科举会试年,来自十八省的举人齐聚北京参加会试,来自广东的38岁举人康有为和他的学生梁启超也在其中。考完试后,各省的举人老爷们在等待发榜的时候,马关条约割地赔款的噩耗传来。当年的4月22日,康梁师徒汇集各省上千名举人在北京松筠庵起草一份万言书并联会签名,抗议清帝在条约上加盖玉玺,并呼吁拒和、抗战、迁都、变法等主张。万言书并未到达皇帝手中,但与各位要求维新官员的上书相呼应,形成了一次影响巨大的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的内容:

康有为提出要从“富国、养民、教民”三方面着手。“富国、养民”就是发展经济。一方面要清政府积极建筑铁路,开发矿山,制造机器轮船,奖励创造发明,举办邮政,发行钞票;一方面要“务农、劝工、惠商”,也就是鼓励人民去经营农、工、商业。“教民”是进行文化教育改革,要求开办学堂,设立报馆。他还强调指出,中国贫弱落后的重要根源是政治上君与臣隔绝,臣与民隔绝,上下不通气,因此他提出要用“议郎”制度来改变这种情况。办法是全国每十万户公举一个博古通今、直言敢谏的人做“议郎”,作为皇帝的顾问,凡遇重大事情,由皇帝召集议郎会议于太和门,根据大多数意见做出决定,付诸实行。这个办法,有一些模仿西方资产阶级国家议会的意思。康有为提出的这些主张,实际上是一种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主义纲领,它反映了刚刚形成的资产阶级和一些开明地主的要求。康有为以为,如果实行了这些主张,就可既不用根本推翻封建统治制度,又可以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学习西方国家的一些长处,使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走上富强的道路。这种不根本推翻旧制度就想建立新社会的主张,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公车上书的发展:

梁启超的观点“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康梁二人都认为只有仿效俄日两国进行变法,才能使中国强大起来,于是积极宣传变法维新的思想。

公车上书的结局:

公车上书最终失败,康有为和梁启超二人创办了《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组织了强学会,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促使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

公车上书的影响:

公车上书以及康梁二人的一系列活动,大大促进了维新思想的传播,极大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为百日维新奠定了思想基础。

上一篇:秋天的果实有哪些 下一篇:擎画与擘画区别是什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