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读书笔记

 > 

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原诗

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原诗

2024-01-30 16:18 437浏览

“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意思很好理解,指的是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会发现自己读的书太少了。这句话还有后一句,你知道是什么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原诗。

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原诗

《济公全传》第四十一回:“谈了几句闲话,又盘问些诗文,李文元对答如流,赵海明甚喜。然后书僮研了墨,求李文元写了一幅对联,写完一看,上写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解释】

书:知识。

到:等到。

用:需要,有所用。

时:时候。

方:才。

恨:悔恨,后悔。

少:只懂那一点点。知识等到需要的时候,才后悔只懂得一点点。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的鉴赏:

上联强调读书的重要,劝勉人趁年轻要多读书,以免“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下联强调经事的重要,一个人的成长,除了读书,还要经事,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上下联皆以过来人的角度作经验之谈,说读书重要,不是像唐人教子诗里“少小读书不用心,不知书内有黄金。早知书内黄金贵,高点明灯下苦心”,以及宋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式的名利诱导,而是以分享“用时方恨少”的人生体验,激励人、鞭策人从小多读书,只有经过古人“雁塔平生志,鸡窗万卷书”“读遍万卷书,识尽天下理”的求索,才有可能成为“胸中万卷可医国,首荐廊庙真人才”的有用之材,才能使人生的道路更顺利、更从容。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所以作者并未一味强调读书的作用,进一步分享“事非经过不知难”的人生经事体验,既有老子“多易必多难”的谆谆告诫,又有王夫之“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的知行关系探讨,既是对少不更事的年轻人“早岁哪知世事艰”“每忆少年日,未知人事艰”的提醒,又是对中国传统知行合一哲学知先行后,知行并重,知易行难思想的深入浅出的论述。

这副联举重若轻,彰显了楹联的识见之美。清人赵翼《瓯北诗话》论苏东坡诗有云:“坡诗不尚雄杰一派,其绝人处,在乎议论英爽,笔锋精锐,举重若轻,读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此联当之。

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启示和道理: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个词语告诉我们,在我们追求知识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一种遗憾的情感:当我们真正需要某种知识或技能时,发现自己没有充分利用之前的时间去学习它们,从而导致我们在当前的困境中束手无策。正是在这种困惑和遗憾中,我们才会深深地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含义。

很多时候,我们对待知识的态度是追求眼前的利益,追求学了能立即用到的东西。然而,我们却忽视了知识的持久性和广泛性。有时候,我们学习了某些知识,初衷可能只是为了应付某个考试或完成某个任务,但是当我们面对其他领域的问题或需要更深入的思考时,却会感受到知识的不足。这时候,我们就会后悔自己曾经轻视了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知识。

“书到用时方恨少”,我们需要在每一个阶段都对知识保持敏感,在平淡的日常中也要有自我学习的意识。只有这样,当遇到需要的时候,我们才能够轻松且得心应手地应对。

让我们珍惜每一本书,不仅是它们带给我们的智慧和启示,更是它们帮助我们成为更优秀的自己的过程。让我们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并始终保持一颗学习的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深意,成为自己生命中的童话故事中的主角。

上一篇:黄袍加身说的是哪位帝王 下一篇:书到用时方恨少是谁的名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