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英语词汇

 > 

暗渡陈仓的主人公是谁

暗渡陈仓的主人公是谁

2024-01-31 08:15 295浏览

暗渡陈仓是一个很常见的成语,多指用假象来迷惑对方,从而达到自己真实的目的。了解这个成语的主人公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掌握好这个成语。

暗渡陈仓的主人公是谁?

暗渡陈仓的主人公是刘邦与韩信

公元前206年秦朝被推翻后,项羽依仗强大的兵力,迫使先入秦都咸阳的刘邦退出,自己率兵进入,并称西楚霸王。

接着,项羽封刘邦为汉王,让他统治偏远的汉中(今陕西南部)和巴蜀(今四川)地区。同时,为防止刘邦再入关中,项羽将富饶的关中让秦军的降将把守。刘邦自知兵力不如项羽,只得忍气吞声。

在去封地的路上,他采用张良的计策,将长达几百里的栈道全部烧掉,以示再无回关中之心,从而使项羽对其疏于戒备。

同年八月,有人起兵反项。刘邦认为这是个出兵关中的好时机。大将韩信提出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策。韩信先派樊哙、周勃率兵一万佯修已被刘邦进汉中时烧毁的栈道,摆出要从褒斜道出兵的架势。

关中守将章邯闻讯立即加强防御。实际上这个时候,韩信暗地正为攻打陈仓积极地作准备。不久,韩信迅速出兵,攻下了陈仓。

章邯得知后非常恐慌,但为时已晚。借道于陈仓,刘邦军队很快攻占关中,为以后建立汉朝奠定了基础。

暗渡陈仓的主人公简介:

1、刘邦: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沛郡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和强大有突出贡献。

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历任沛县泗水亭长、沛公、汉王。秦时因释放刑徒而亡匿芒砀山中。陈胜起事后不久,集合县中约3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

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军进驻霸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鸿门宴后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楚汉战争前期,屡屡败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击败西楚霸王项羽后,统一天下。

公元前202年2月28,刘邦于荥阳泛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登基后一面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又裂土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另一面建章立制并采用休养生息之宽松政策治理天下,让士兵复员归家,豁免其徭役,重农抑商,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不仅安抚了人民,也促成了汉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开放汉与匈奴之间的关市,以缓和双方的关系。

高祖十二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公元前195去世,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

2、韩信简介: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汉族,淮阴(今江苏淮安)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曾先后为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侯。为汉朝的天下立下赫赫战功,但后来遭到汉高祖刘邦的疑忌,最后以谋反罪处死。《史记·淮阴侯列传》专门记录韩信的生平。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暗渡陈仓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竞争时,不能只依靠正面的攻击,有时候需要采取灵活的策略,从侧面或者暗中进行突破。同时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要保持警惕,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要善于发现潜在的危险和机会。

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将这个故事的寓意应用到各个方面,例如在商业竞争中可以通过创新和差异化来突破竞争对手的封锁;在个人发展中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尝试新的事物来突破自己的局限。

总的来说,暗度陈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运用智慧和策略才能在竞争中取得胜利。

暗渡陈仓的反义词是什么?

明修栈道、明目张胆、明火执杖。

1、明修栈道:用假象迷惑对方,实际另有打算。

2、明目张胆:明目:睁亮眼睛;张胆:放开胆量。指有胆有识,敢作敢为。也指公开地、毫无顾忌地干坏事。

3、明火执杖:明火:点着火把;执仗:手拿武器。形容公开或毫无顾忌地干坏事。

暗渡陈仓怎么造句?

1、红军在暗渡陈仓的过程中,巧妙地避开了敌人的追击,成功抵达了目的地。

2、我想出了一个暗渡陈仓的好计策,可以让对手措手不及。

3、明明已经达成协议,他却暗渡陈仓,私自更改了协议内容。

4、面上衣冠楚楚,背地里却暗度陈仓,这个人的虚伪真是到了极点。

5、这帮孩子暗度陈仓,说是补课竟然去打游戏了。

6、刘邦采用张良的计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最后终于占领了咸阳。

上一篇:暗渡陈仓是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 下一篇:排比是修辞手法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