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是什么意思解释
在古代有很多与长度有关的短语,如与里相关的成语有鹏程万里与一泻千里,与丈相关的成语有火冒三丈与一落千丈,还有与舍相关的成语驽马十舍与退避三舍。下文将详细介绍退避三舍这个成语。
退避三舍是什么意思解释?
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三舍即为九十里。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退避三舍的历史典故: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带领亲信逃离晋国,在异国他乡流亡十九年。历经千辛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有帝王之相,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成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席间楚成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楚地物产丰饶,美女佳人、绫罗绸缎、奇珍异宝应有尽有,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能入大王的眼呢?”楚成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我如果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世代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在楚国的帮助下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晋文公的治理下日益强大,成为当时的霸主。
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在卫国城濮地区进行了大决战。晋文公为了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的诺言,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楚将子玉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楚军大败。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退避三舍的近义词是什么?
避而远之与委曲求全。
1、避而远之:指避开或远离,不接近或不参与。
2、委曲求全:委曲:迁就,曲从;全:保全。违反本意而迁就忍让,以求保全。多指为顾全大局而暂时忍让。
退避三舍的反义词有哪些?
针锋相对、干戈相见与短兵相接。
1、针锋相对:针锋:针尖。针尖对着针尖。比喻双方的观点、言辞、情感、认识等尖锐对立。也比喻针对对方的议论或行动予以坚决回击。
2、干戈相见:干:盾牌;戈:古时一种形状似戟的兵器。见了面用兵器说话。比喻以武力来解决争端。
3、短兵相接:短兵:短兵器,区别于长矛、弓矢等。用刀剑等短兵器逼近拼杀;接:交战。双方用刀剑等短兵器交锋搏斗。比喻面对面进行针锋相对的激烈斗争。
退避三舍的造句示例:
1、今天对方来势汹汹,且让我先退避三舍,思谋良策。
2、我说姊姊不过,只得退避三舍了。
3、他那势不可挡,排山倒海的气势摆出来,让人退避三舍。
4、这种爬行动物浑身是刺,几乎所有的捕食者都退避三舍。
5、面对他们的无理取闹,我只能退避三舍。
6、她太泼辣,许多人见了她都要退避三舍。
7、不用走进去看,仅听到它的嘶吼就足够令人退避三舍。
8、今天我是敬重他,所以退避三舍,别误以为我是在怕他。
退避三舍与委曲求全的区别:
退避三舍与委曲求全意义相近,都有退让的意思。区别在于退避三舍侧重于避开冲突,不与人争高低,委曲求全则是侧重于为了大局忍让求全,成全别人委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