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的意思
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意思是:如果没有山,则不成画,泛指山的美丽,如果没有水则不能成文章。这是一则对联,用于赞美山水。所有的山都像水墨画一样美,所有的水都显现出文章所描绘的美。
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的意思
《有山皆图画》
李白
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
一畦春非绿,十里稻花香。
译文
译文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音,山山都如画图一般壮美;水水都如诗如歌秀丽。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诗中的“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形容山光水色之美,其中“文章”不是指文字作品,而是形容水色之美,说它有着错杂的花纹和色彩。这句诗说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物质世界。
李白简介
开元三年(715年),十五岁的李白开始撰写诗赋,有意识地向有社会地位的人递送作品以获得求见的机会,得到了一些社会名流的认可和奖赏。
开元六年(718年),李白到戴天山中的大明寺去读书,学习剑术、结交侠客,还写下了一首《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这首诗成为他早期的着名诗篇之一,当时他只有十八岁。
早期的游学过程使李白受到了道家思想、侠客思想的影响。由于李白的勤奋努力,他终于成为一位著名的大诗人。
李白诗的特点
一、体裁多样
李白的作品形式丰富多彩,包括汉乐府、琵琶行、长短句、诗经体、古体诗、律诗、绝句、长篇诗等多种体裁。他的《将进酒》、《庐山谣》、《早发白帝城》等作品被誉为唐诗三百首之一。
二、俚俗风格
李白喜欢借用俚俗的口语、民间故事、传说来表达他的思想和感情,这种俚俗风格体现了他与人民艺术联系的紧密性,也是他的文学成就的一个方面。例如他的《将进酒》。
三、豪放不羁
李白的诗歌天马行空、豪放不羁,他的诗中常常出现“狂”、“醉”、“乐”等字眼,表现出他豁达奔放的性格和追求自由的精神。例如他的《庐山谣》、《将进酒》等。
四、崇尚自然
李白崇尚自然,他的诗歌中常常描绘山水、奇景、自然春色等。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崇敬,使他的诗歌在思想、情感和审美上都显得纯正、自然和生命力十足。例如他的《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有山皆图画另一说法
“有山皆图画”出自清代梁章钜的《楹联丛话》,对联全句: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对联解析:上联:这里所有的山都像图画一样美丽。下联:这里没有一处水不显出华美的文章。意思有山水的地方都像图、文章一样美丽。这里的“文章”不是指文字作品,而是形容水色之美,说它有着错杂的花纹和色彩。
第二层意思指:如果没有山,则不成画,泛指山的美丽,如果没有水则不能成文章,(古代无山不成画,无水不成文,意思是画画没有山则不能叫画,没有描写水则不能是文章)指的是山水的重要性和在人类生活之中的比例。
梁章钜简介
梁章钜(1775-1849年),福州人,字闳中,又字茝林,号茝邻、古瓦研斋,晚号退庵居士、退庵老人等。梁章钜出生于“书香世业”之家,是清代经世派名臣,曾任江苏布政使、甘肃布政使、广西巡抚、江苏巡抚等职;也是嘉庆、道光年间著名的学者、诗人、文学家、收藏家、艺术家、批评家。
梁章钜故居,位于福州市三坊七巷的黄巷内。该宅院为唐末名士黄璞始建,故称“黄楼”,梁章钜对黄楼进行了全面修葺,并新建了西花厅小黄楼和与之配套的东园,遂成如今所见的规模格局。小沧浪亭的命名缘于梁章钜为苏州沧浪亭题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此联是楹联史上一幅著名的集引联,上联取自于欧阳修的《沧浪亭》,下联取自于苏舜钦的诗《过苏州》,经梁章钜偶合,如同天成、相映生辉。
梁章钜编著《楹联丛话》《续话》《三话》《巧对录》等,保存历代资料,建分类体系,开楹联史之先河。
《楹联丛话》十二卷,分为故事,应制、庙祀、廨宇、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集字、杂缀、谐语等类,收入联话600余则。在广西巡抚兼署学政时,梁章钜完成了这部巨著;此后,朋友寄来不少对联佳作,遂又编撰《楹联续话》,在友人的支持下,他又收集资料,编了《楹联三话》,还想出《四话》《五话》,但两年后就逝世了。他儿子梁恭辰随父游学二十年,官至温州知府,继承父业,编撰了《楹联四话》《巧对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