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英语词汇

 > 

蒌蒿满地芦芽短的蒌蒿是什么植物

蒌蒿满地芦芽短的蒌蒿是什么植物

2024-02-26 14:48 499浏览

蒌蒿满地芦芽短出自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一诗,这是首题画诗。在这首诗中,苏轼紧紧抓住画作的意境,描绘出了早春江景的优美,全诗充满了诗人对美好春光的热爱之情。

蒌蒿满地芦芽短的蒌蒿是什么植物?

蒌蒿满地芦芽短的蒌蒿是生长在河滩上的一种草本植物,可以食用,有青蒿、白蒿等种。《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蒌蒿简介:

蒌蒿是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整株都有清香的气味。高可达1.5米的它们也有匍匐在地下的茎。有着明显纵棱的茎初长时是绿褐色,渐渐会变成紫红色。

茎的下部通常会半木质化,茎的上部会有着生头状花序的分枝。它的叶片纸质或薄纸质,正面绿色,无毛或近无毛,背面密布灰白色蛛丝状平贴的绵毛。

一般7-10月开花结果,但由于蒌蒿分布较广,而且气候也在普遍转暖,所以蒌蒿的花果期在有些地方会有时间上的变化。

蒌蒿通常生长在低海拔的河岸、湿润的荒地、山坡、路边,以及疏林中,偶尔也能看见它们亭亭玉立于水中生长。所以它也被称为水艾,甚至有些地方在端午时节用蒌蒿代替艾草使用。

蒌蒿满地芦芽短是什么季节?

蒌蒿满地芦芽短描写的是春季。

这句诗出自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在这首诗中,蒌高满地芦芽短,说的是芦笋刚刚发芽生长,而河豚在春季返回产卵,所以可以判定是春天,而且是初春。

《惠崇春江晚景》全诗: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注释:

1、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2、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3、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4、上:指逆江而上。

《惠崇春江晚景》的写作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又叫《春江晓景》),元丰八年(1085)苏轼在逗留江阴期间,为惠崇所绘的鸭戏图而作的题画诗。惠崇是宋朝著名的画家、僧人,即欧阳修所谓“九僧”之一。他能诗善画,特别是画鹅、雁、鹭鸶、小景尤为拿手。《春江晚景》是他的名作。苏轼根据画意,妙笔生花,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二月景象。

《惠崇春江晚景》能够体现虚实结合的一句是什么?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两句诗仍然紧扣“早春”来进行描写,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河豚欲上”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一个“春”字,本是画面所无,也是画笔难到的,可是诗人却成功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给整个画面注入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画面虽未描写河豚的动向,但诗人却从蒌蒿丛生、芦苇吐芽推测而知“河豚欲上”,从而画出海豚在春江水发时沿江上行的形象,用想象得出的虚境补充了实境。

苏轼就是通过这样的笔墨,把无声的、静止的画面,转化为有声的、活动的诗境。在苏轼眼里,这幅画已经不再是画框之内平面的、静止的纸上图景,而是以内在的深邃体会和精微的细腻观察给人以生态感。前者如画,后者逼真,两者混同,不知何者为画境,何者为真景。诗人的艺术联想拓宽了绘画所表现的视觉之外的天地,使诗情、画意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上一篇:蒌蒿满地芦芽短的下一句 下一篇:雾锁山头山锁雾的下一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