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带三字的故事有哪些
西游记中每个故事都有独立而深厚的内涵。而通过整篇的阅读,相信很多读者都会发现这其中有着很多带三字的故事,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对带三字的故事的列举进行一些说明,解答大家的疑惑。
西游记带三字的故事有哪些
1、三打白骨精
2、三调芭蕉扇
3、斗法降三怪
4、坎途逢三难
5、车迟国三怪
6、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
7、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
8、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9、花果山群妖聚义,黑松林三藏逢魔
10、鬼王夜谒唐三藏,悟空神化引婴儿
11、一粒金丹天上得,三年故主世间生
12、三清观大圣留名,车迟国猴王显法
13、三藏有灾沉水宅,观音救难现鱼篮
14、色邪淫戏唐三藏,性正修持不坏身
15、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16、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17、荆棘岭悟能努力,木仙庵三藏谈诗
18、朱紫国唐僧论前世,孙行者施为三折肱
19、镇海寺心猿知怪,黑松林三众寻师
西游记带三字的故事主要故事情节简介
1、坎途逢三难:
在黄风岭上,突然刮起一阵怪风,唐僧被妖怪捉去。悟空为救师父,迎战黄风怪,被妖风伤了双眼。黎山老母变化的老妈妈医好了悟空的眼睛。
悟空前去请来灵吉菩萨,收伏了黄毛貂鼠变成的黄风大王。师徒三人来到流沙河畔,悟空与等候取经人的沙悟净几番争斗。
观音的徒弟木吒赶来,说明了情况,于是唐僧又收下沙悟净为徒,师徒四人继续往西前行。
2、三打白骨精:
有一个白骨夫人一心想吃唐僧肉,但又害怕孙悟空火眼金睛识破本相,于是三次分别变化为村姑、老妇和老翁,打动唐僧的怜悯之心。
唐僧果真上了白骨精的当,但三次均被孙悟空识破,金箍棒打死。唐僧却误认为孙悟空滥杀无辜,决心赶走悟空。悟空热泪盈眶。唐僧想起往日师徒之情,也不免伤心落泪。
3、斗法降三怪:
唐唐僧师徒四人来到车迟国。国王宠信三位道士——虎力大仙、鹿力大仙和羊力大仙,封他们为国师。他们作威作福,欺压僧人,悟空大为不平,设计戏耍国师。悟空携八戒、沙僧潜入三清殿,三人分坐神位,尽情享用供品。
三位国师以为三清显圣,连连祈祷长生。悟空、八戒、沙僧以尿水作圣水赏赐给三位国师。最后被三位国师识破并且决定与悟空等人斗法一决高下。
4、三调芭蕉扇:
师徒四人正在往西前行突然看到火焰山阻挡着唐僧师徒西进的去路。询问得知只有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才能灭火、生风、下雨。
悟空以为与牛魔王有结拜之情,借扇定能如愿,谁知反被公主挥动宝扇,将他一吹九万里,直吹到小须弥山。
悟空二次借扇,变作小虫,随茶水进入公主肚中,公主疼痛难忍,只得答应借扇。谁知借来的却是一把假扇,愈扇火愈大。
西游记带三字的故事作用是什么
从“三打白骨精”看《西游记》中的“三”。
这种情节被称为“三复情节”,其作用主要是:
1、将情节逐步推向高潮
三复情节的发展表现为进展——阻塞——进展——阻塞——进展——完成的三段式形态。 这是一种螺旋上升的情节发展方式,可以逐渐强化双方的矛盾,紧凑地把故事推向高潮。
2、加强读者的期待心理
取经路上有危险却不致命。这种一波三折的情节发展方式,是为完美结局做铺垫。读者会产生能否打败妖魔的心里期待。如此反复将能引起读者对取经能否成功这个完美结局的期盼。反之,如果每次面对妖魔都一棒子打死,会显得取经之路非常轻松。读者会觉得没劲,对取经成功这一完美结局也就会期待不足。
3、塑造人物表现主题
三复情节,能够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从而表现主题。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等是困难程度较高的任务,三次尝试完成任务能够塑造唐僧师徒的永不放弃、坚持到底的坚定的人物形象,也表现了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主题。如果多于三次,既显得事情拖沓繁琐,又显得主人公蠢笨。如果少于三次,任务难度太低,将无法体现师徒四人的坚定与坚持。
总之,正如黄金分割是几何图形最美的比例一样,三复情节是古代小说、戏剧情节设计里最合乎中国人审美理想的造型。它在中国古代千余年间的小说中广泛应用。比如:三顾茅庐、三气周瑜、三打祝家庄、三败高太尉等。它不仅是认知方式和艺术美感的体现,而且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体现。希望同学们能认识并传承它。
为什么西游记中有那么多关于三的故事
小说这样写,主要是增强故事性需要。
在民间,自古至今还有“事不过三”的说法和习惯,俗语说,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一次未免简单,显得对手不格打,二次显得不过隐,三次也就心满意足了。不但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也满足了读者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