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公式考点

 > 

疾风知劲草岁寒识松霜的出处

疾风知劲草岁寒识松霜的出处

2024-02-26 16:41 2870浏览

“疾风知劲草”,用狂风考验草木的坚韧来比喻危难时刻考验人的意志。出自唐代李世民的《赐萧瑀》。岁寒知松柏,形容只有经过严冬,才知道松、柏能够耐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

疾风知劲草岁寒识松霜的出处

疾风知劲草出处

《赠萧瑀》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译文

在猛烈狂疾的大风中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强健挺拔的草,在激烈动荡的年代里才能识别出是不是忠贞不二的臣。

一勇之夫怎么懂得为公为国为民为社稷的正义的道理,而智勇兼具的人内心里必然怀有忠君为民的仁爱之情。

《赠萧瑀》是李世民赐给萧瑀的一首诗。前两句写识人,句用恰切的比喻,颂扬萧瑀在动乱和危难时刻经受住了考验,表现出一个臣子的忠诚和立场。后两句写知人善用,以反衬正,欲扬先抑,着意突出萧瑀作为一个智者所具备的仁义之心。

疾风知劲草的含义

“疾风知劲草”,用疾风中的劲草来比喻经得起考验的人。“板荡识诚臣”意思是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忠诚。板荡,《诗经·大雅》中《板》《荡》两篇都是写当时政治黑暗,政局动乱。这里指混乱、动荡的社会环境。“勇夫安识义”,意为勇猛鲁莽的人不懂得义,但萧瑀是懂得义的,所以萧瑀不是一个头脑简单的勇夫。“智者必怀仁”,意为有智慧的人一定有仁爱之心,萧瑀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一定有仁爱之心。“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称赞萧瑀是一个有仁有义、智勇双全的人。

“疾风知劲草”不是李世民的原创,原本是《后汉书》中汉光武帝刘秀赞誉王霸的话:“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李世民引用前人的句子来称赞萧瑀,如同将一颗宝石镶在一枚精美的首饰上,形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疾风知劲草”作为一首精美小诗中的句子,随着这首诗而广为流传,成为名句。“疾风知劲草”还和“烈火见真金”结合,形成流行更广的俗语。

岁寒识松霜的出处

《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对这一章的通常理解是——孔子说:“(到了)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季节,这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不会凋谢的。”文中用松柏在年岁寒冷之时仍不会(像其他的植物一样)凋谢作比喻,用来表达对君子之理想人格和精神境界的追求和赞赏。

岁寒识松霜的理解

孔子这段话是他带领众弟子周游列国期间,在陈、蔡两国间被一群不明是非的人围困,他环顾四周景色,而发出的感叹。他不是轻易说出来的,而是蕴含着深刻的含义,它意寓着人的品质、气概、人格,这是内在的精神品质,平常还不一定能看得出来,只有在艰难困苦中才能鲜明地看得到,可以说孔子是以赞誉人们不为环境所动的坚贞品格的口气,提出了人生修养必须具备的那股韧劲,或者忍耐力。

孔子以松柏傲霜雪的精神以寄寓人们在修身正已旅途中必备的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可谓精辟之至、准确无误。

松柏,是古代常见的乔木,寿命长久,活它个几百年跟玩儿一样。古人营造坟丘,高立封土广植树木,种的就多是松树柏树。因为松树柏树四季常绿,备受古人的喜欢。尚书里面说“厥草惟夭,厥木惟乔。”高大翠绿的树木,便是乔木,而一年四季常绿的,就松柏。

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对松树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常用松柏象征坚强不屈的品格,更是把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因为孔子的这一番话,一下子“岁寒松柏”成为了千古名言,也被后人不断加以延伸应用,儒家集大成者荀子,就曾经说过:“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无论是松柏还是君子,都需要经历考验才能看得出本性。正所谓疾风知劲草,板荡见忠臣。生活中的很多人很多事,往往平时不见真章,直到关键的时刻,才能让人看穿琢磨透。先贤们历经磨难初心不改,珠玉在前,所谓“学国学”,想要当君子,学的不就是这个嘛。

拓展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六·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初,太平公主与其党谋废立,窦怀贞、萧至忠、岑羲、崔湜皆以为然,陆象先独以为不可。公主曰:“废长立少,已为不顺;且又失德,若之何不去!”象先曰:“既以功立,当以罪废。今实无罪,象先终不敢从。”公主怒而去。上既诛怀贞等,召象先谓曰:“岁寒知松柏,信哉!”时穷治公主枝党,当坐者众,象先密为申理,所全甚多;然未尝自言,当时无知者。百官素为公主所善及恶之者,或黜或陟,终岁不尽。

上一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意思 下一篇: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意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