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诗词大全

 > 

《春望》原文及翻译

《春望》原文及翻译

2024-02-26 16:43 248浏览

杜甫是一个胸怀天下和人民的人,当民族强盛和国家统一时,他尽情歌颂;当民族分裂和国家危难之时,他痛哭悲吟。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操,也体现了他作为现实主义诗人的艺术成就,被誉为“诗史。

《春望》原文及翻译

《春望》

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翻译

国都已经破碎不堪,只有山河还在。长安城里又是春天了,但是经过叛军的烧杀抢掠,早已满目荒凉,到处长着又深又密的草木。虽然春花盛开,但看了不是使人愉快,而是让人流泪,觉得花好像也在流泪;虽然到处是春鸟和鸣,但心里由于和家人离别而忧伤,听了鸟鸣,不但不高兴,还让人惊心。战乱持续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一封家信可以抵得上一万两黄金那么宝贵。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来越稀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住了。

写作背景

杜甫曾在安史之乱前寓居长安十年,见证了盛唐的繁华,可是如今的长安城已是满目荒凉,城池残破,荒草丛生,老百姓或死或逃,今昔对比让人“溅泪”、“惊心”。战争仍在进行,和家人被阻隔在两地,消息断绝,战乱之中更加担心家人的安危,这时候如果能知道他们平安的消息,是愿意付出任何代价的。所以家书抵万金,忧国念家让被困长安的杜甫心中伤痛,愁肠百结。

《春望》原文赏析

《春望》的第一句“国破山河在”,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开篇,立刻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共鸣。这句话既是一个事实,也是一个隐喻。事实上,唐朝在安史之乱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唐王朝分崩离析,唐政权动摇,百姓流离失所,社会秩序崩溃。隐喻上,这句话暗示了诗人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不灭信念。

《春望》的第二句“城春草木深”,与第一句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句话描写了长安城在春天的景象,但却没有一丝生机和欢乐。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长安城曾经繁华盛世的怀念和对现实悲惨境遇的无奈和悲哀。

《春望》的第三句“感时花溅泪”,写出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和悲痛。花是春天最美丽最欢乐的物象,但在诗人眼中却成了他悲泣的伴侣。诗人用“感时”二字,概括了他对时代的不满和愤慨,他不甘心看到祖国被敌人侵略和分裂,他不忍心看到百姓遭受战火的摧残和苦难。

《春望》的第四句“恨别鸟惊心”,写出了诗人对亲友的思念和牵挂。诗人用“恨别”二字,表达了他对亲友的眷恋和不舍,他因为战乱而与家人分离,不知道他们的生死存亡,他担心他们会遭遇什么危险和困难。

《春望》的第五句“烽火连三月”,写出了战争的持续和残酷。烽火连三月,意味着战争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而且没有停止的迹象。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他看到了战争给祖国和百姓带来的无尽的灾难和苦难。

《春望》的第六句“家书抵万金”,写出了诗人对家庭的渴望和珍视。反映了诗人对家庭的深厚感情和责任感,他关心家人的安危和幸福,他希望能够早日与家人团聚。

深入理解

1、请从炼字角度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的景象;“草木深”的“深”字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 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 ; 刻画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痛苦的心情。

2、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这句诗运用了对偶的手法,写出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从而写出战火不断时家信的珍贵,表现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3、请具体分析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意思。

“搔”写解愁的动作;白发“更短”突出愁的程度。这句诗写出诗人在离乱伤痛之时,叹息衰老的悲愁,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和念家悲己的情怀。

4、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一句所展现的场面。并说说其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歌内容谈谈对尾联的理解)面对河山的沦陷,家人的离别,满头白发的作者因此而焦虑忧愁。百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已纷纷断落,如今稀疏的短发,几乎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描绘的这一细节,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和念家悲己的情怀。

诗人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唐代著名的诗人,与李白齐名,被誉为“诗史之巨擘”,他的诗歌风格深沉、雄健、浑厚,表达了他对人生、历史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反思。

随着时局恶化和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后又因蜀中军阀作乱等原因,漂泊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杜甫作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伟大诗人,衔接了诗歌从盛唐到中唐的转变。人间的艰辛代替了之前的理想色彩,其诗多涉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以深广生动、血肉饱满的形象,展现了战火中整个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中唐时期重要的历史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反映。因而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上一篇: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是谁说的话 下一篇:落红不是无情物的全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