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人文地理

 > 

一行白鹭上青天全诗

一行白鹭上青天全诗

2024-02-27 17:52 533浏览

“一行白鹭上青天”是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所写的第三首,这首诗中,诗人对美景进行了细微刻画。众所周知,这首诗创作于安史之乱,诗中蕴含着诗人思念故乡的感情。

一行白鹭上青天全诗

绝句四首(其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赏析:

这首七绝,每一句都展现出了一个画面。

第一句,黄鹂也叫黄莺,“鸣翠柳”,就是说这两只黄鹂鸟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快地鸣叫着。这是一个初春的明丽日子。我们面前立即出现了一幅美妙的画卷。

第二句,白鹭,是一种叫做鹭鸶的水鸟。一行排成队的鹭鸶欢快地叫着,飞向了洒满阳光的蓝天。又是一副明丽图画。

第三句,诗人朝窗外望去,远眺西岭——也就是甘肃和四川交界处的岷山,看到了那里的积雪并未融化。这是一幅远景图,与近景形成巨大反差。

第四句,诗人再看向门外不远处,那里的河岸边停泊着“东吴”——东方驶来的船只。这又是一个独立的宁静画幅。

四个相对独立的画面,给人一种目不暇接的感觉。但都是冬去春来,孕育着新希望的美好画卷。这些画面,也反映出杜甫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对于国家和人民再次度过劫难,进入和平新生活的由衷欣喜。

这四句诗虽然看来彼此独立,但是诗人匠心独运,在前两句和后两句之间都形成了严格的对仗:动词与动词,名词与名词,都有着非常严格工整的对仗。如第一和第二句,“两个”对仗“一行”,“黄鹂”对仗“白鹭”,“鸣”对仗“上”,“翠柳”对仗“青天”。第三句和第四句以此类推。

由此可见,这是杜甫写得非常工整、非常认真的一首诗,正所谓“语不惊人誓不休”——千锤百炼出来的,本身是非常具有修饰之美的。

创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诗人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知识点:

(1)“一行白鹭”有什么含义?

这说明不是一只白鹭,而是排整齐的一行白鹭。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白鹭遇到危险或者有外物干扰,还能排成一行吗?

很显然,白鹭只有在非常悠闲(没有外物干扰)的情况下,才能排成行。

一行白鹭,表达的是一种悠闲的心情,这也正是诗人的心情。

(2)“上青天”又有什么含义呢?

我们先要回答:白鹭为什么要上青天?

这个很好回答,白鹭排成行飞得越高,遇到的危险越小,因为其他能干扰它们飞行的事物,很难飞那么高。

只有这样,它们才能顺利飞达下一个目的地。

这样大家理解了吧?

白鹭上青天,是为了顺利到达下一个目的地。

(3)诗人有什么样的感情?

白鹭现在很悠闲地上青天,是为了到达下一个目的地。

诗人现在也很悠闲地看着这行白鹭,那么诗人想不想实现自己的目标呢?

很显然,杜甫一生都在想着为国为民,怎么可能不想?

更何况,现在战乱已经结束,正是为国出力的时候,诗人当然想上青天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也就是说,“一行白鹭上青天”,其实表达了诗人对实现自己抱负的渴望之情。

这也是借喻的手法,诗人把自己比作白鹭,把青天比作实现自己的抱负。

上一篇:一行白鹭上青天上一句是什么 下一篇: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是什么意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