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作家作品

 > 

凿壁借光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凿壁借光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024-03-01 16:32 801浏览

“凿壁借光”的故事流传千古,至今仍是许多家长教育孩子时挂在嘴边的经典例子,故事主人公家世贫穷,却依旧勤奋读书,最后功夫不负有人心,取得成功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凿壁借光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凿壁借光的故事传颂千古,激励着无数人勇于面对困难,追求自己的理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只要具备匡衡那样的毅力和创新精神,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凿壁借光的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不断涌现的新挑战,我们需要勇于创新,敢于突破,才能把握住机遇,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凿壁借光,也是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它告诉我们,不要总是抱怨命运不公,而要主动去改变自己的命运。生活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困境,但只要我们心怀信念,勇敢地去面对,总会找到一线希望。正如那句俗语所说:“困难只是暂时的,放弃则是永远的。”

凿壁借光,还需具备团队合作的精神。在当今社会,单打独斗很难取得成功。我们需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当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长处,为团队贡献力量时,整个团队才能不断壮大,无往不胜。

总之,凿壁借光是一种永恒的精神品质,它激励着我们面对困境,勇往直前。只要我们具备这种精神,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书写属于我们的辉煌篇章。

凿壁借光的故事:

汉朝时,有个少年时叫匡衡,非常勤奋好学。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匡衡读完这些书,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想继续看多一些书的愿望更加迫切了。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报酬。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近义】

囊萤映雪、穿壁引光、焚膏继晷。

【反义】

一暴十寒。

凿壁借光的主人公介绍:

匡衡,字稚圭,东海郡承县人,西汉经学家,官至丞相,曾以“凿壁偷光”的苦读事迹名世。

匡家世代务农,但匡衡却十分好学,勤奋努力,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资用。匡衡九次考试,才中了丙科,被补为太原郡的文学卒史。但匡衡对《诗经》理解之深,已为当时经学家们所推重,当时身为太子的元帝也对其深有好感。

元帝即位后,任用匡衡为郎中,迁为博士,给事中。匡衡的奏书得到元帝的赞赏,匡衡因此迁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御史大夫等职。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丞相韦玄成病逝,匡衡又代为丞相,封乐安侯,辅佐皇帝,总理全国政务。

宦官石显结党营私,把持朝政,怂恿元帝加重赋役,成帝即位后,匡衡便上疏弹劾石显,这是匡衡所做的最后一件铲除奸佞,为汉朝廷尽忠的事情。不久,匡衡与同僚间渐有离隙,被人弹劾,贬为庶民,返回故里,不几年,病死于家乡。

上一篇:凿壁借光还是凿壁偷光正确 下一篇:争先恐后是什么意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