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名人名言

 > 

胡服骑射的主人公是谁

胡服骑射的主人公是谁

2024-03-01 17:24 494浏览

很少有人知道“胡服骑射”这个成语,在生活中也极少见到,这个成语出自于《战国策》,经常用来比喻学习或者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这个成语背后还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

胡服骑射的主人公是谁

“胡服骑射”成语典故,本意是让士兵穿上胡人服装骑马射箭,故事说的主人公就是战国七雄之一赵国赵武灵王的故事。

胡服骑射的介绍:

“胡服骑射”是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推行的一项重要的军事改革措施。背景方面,赵国在面临多个强邻的威胁下,包括东边的齐国、中山国,北边的燕国、东胡,以及西边的秦国和韩国等。尤其对赵国构成最大威胁的是近在肘腋的中山和三胡(指林胡、楼烦、东胡),他们经常侵扰赵国的边境。

具体到改革过程,赵武灵王十九年(即公元前307年)他决定仿效胡人的服饰及作战方式,推行“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他认为中原的服饰,长袍大褂,干活打仗都不方便,不如胡人的短衣窄袖,脚上穿皮靴灵活得多。同时,他也注意到胡人的骑兵机动灵活,能在战场上游刃有余,这是因为他们的服饰紧窄,精简轻便。因此,他决定改革赵国军队的服饰和训练方式,让士兵穿着胡服并学习胡人的骑射技巧。

这项军事改革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启了中国军事变革之先河。它不仅增强了赵国的军队实力,更为后来的军事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胡服骑射”主要内容:

1、推行并改穿胡服

他重用肥义、楼缓的一些能干的大臣们,请他们出谋划策,令整个赵国全部改换胡服,改穿窄袖短衣,合裆长裤,武冠具带,短靿皮靴,改制旧服饰,以便于军队骑兵作战。

2、招教骑射、收编胡兵

赵武灵王采用打破“固籍”的方法招募国内会骑马射箭的人,充当骑兵,国民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被征缴服兵役,并同时在赵国北方自发的组建骑兵,学习骑马射箭,保卫国境和家乡。

在战胜楼烦、林胡等过后,积极收编胡兵组建新式骑兵,赵固在代地招募大量的胡兵,以胡制胡,将大批的胡人充实到自己的骑兵队伍中。

3、模仿胡骑的训练和装备、建立自己的骑兵队伍

军事上抛弃传统的战车、步兵作战,仿照胡人的武器装备,给自己的骑兵队伍配备弓矢和剑矛,无论是近战还是远战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同时挑选胡人当中的武艺高强的骑兵充当赵军骑兵的教练,鼓励民间大肆养马,不断的征用胡马,“胡服骑射”仅仅几年时间就给赵国建立起一支为数十万人的常备部队。

战国七雄之一赵国赵武灵王的介绍:

赵武灵王(约前340—前295年),中国战国中后期赵国君主,死后谥号武灵。名雍,嬴姓赵氏。(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故当称为赵雍,不叫嬴雍。)

赵武灵王在位时,推行的“胡服骑射”政策,赵国因而得以强盛,灭中山国,败林胡、楼烦二族,辟云中、雁门、代三郡,并修筑了“赵长城”。只是雄心勃勃的赵武灵王不甘寂寞,在攻灭中山国后,又要做中原的霸主,想要夺回王位,重做赵王,结果政变失败,困死沙丘宫。

赵武灵王被围困那么久,居然没有一个忠于他的亲信前来搭救,没有任何大臣挺身而出,没有任何援助势力前来干预,这固然说明了公子成一党的强大,也反映了当时多数人对赵武灵王持着趋于否定的态度,至少是不理解、看笑话、畏惧。而且这种人为数众多,代表着朝堂上的一大批人的立场。他们排斥赵武灵王的变革,至少赵武灵王死了,我们不用穿着胡服上班了。在《战国策》上,他们做了很多的发言(其中包括武将),批评胡服骑射。赵武灵王之死,可以说是他们共同投票的选择,而不是一场“惊变”式的意外。自古改革者,是不落好的。

上一篇:铅笔芯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下一篇:得陇望蜀的主人公是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