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人文地理

 > 

孟母三迁的主要人物是谁

孟母三迁的主要人物是谁

2024-03-09 13:47 707浏览

孟母三迁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教育故事,主要讲述了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而搬家三次的经历。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人的性格和生活的环境有着很大的联系。

孟母三迁的主要人物是谁?

孟母三迁的主人公的确是孟子以及孟母。孟母三迁,即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便出自于此。词语解释信息为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现在有时用来指父母用心良苦,竭尽全力培养孩子。

孟母三迁的主要人物简介:

1、孟子: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他是孔子之孙孔汲的再传弟子。

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王顾左右而言他》已编入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寡人之于国也》编入高中语文教科书中。

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

2、孟母:

孟母(本名仉氏,前392年-前317年),中华贤良三母之首,济宁市邹城人,孟子之母,孟母三迁有芳邻。“贤良三母”之首。

孟母克勤克俭,含辛茹苦,坚守志节,以教子有方备受推崇。孟子3岁丧父,依靠母亲教养长大成人,成为后世儒家追慕向往的亚圣。后人把孟母与三国时期徐庶的母亲徐母、精忠报国岳飞的母亲岳母列为母亲的典范,号称中国贤良三母。

孟母三迁的成语故事:

孟子在三岁那年,父亲不幸去世了。孟子小的时候非常淘气,他的母亲为了培养他成为一个为社会有用的人,费了好多的心血!

刚开始的时候,他们母子俩住在一块墓地附近。孟子就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学那些来下葬的大人嚎哭、跪拜,烧纸钱,玩起了办丧事的儿童游戏。孟子的母亲看到后说:“不行!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的成长,不能让我的儿子在这里居住了!”

孟子的母亲就把家搬到一个市集旁边去了。到了那里,孟子又和小朋友们一起模仿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迎客、一会儿待客、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他们把商人的形象表演地非常逼真!孟子的母亲看见这种情况后又摇头说:“我的孩子不适合居住在这里!”

接着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把家搬到了一个学校旁边。孟子开始模仿教书先生文质彬彬的模样,变得懂礼貌、好读书。这时孟子的母亲很满意地说:“我儿子就应该住在这样的地方。”

从此以后,人们就用“孟母三迁”来形容人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和品质。

孟母三迁的启示和意义:

1、环境可以影响孩子的成长。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成型,可塑性很强,这时外部环境对其的影响虽不能说是决定性作用,却也是十分重要。孟子从小学墓间之事,到学市侩之事,到后来学礼仪之事,显然是受到邻里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是说明这个道理。身边的环境、交往的人群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思维、性格的形成。当下,许多家庭为了孩子的未来选择教育资源好的市区,选择学区房,多少也是认识到给孩子营造良好成长环境的重要性。

2、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要找准定位。

这里当然不是说家长为孩子设计未来,主要是指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找准适合自己的成长目标。孟母虽然一人带着孩子,却没有放弃培养小孩。面对孟子小时学墓间之事、学市侩之事,能够准确判断,这些不适合自己的小孩,从而选择在学校边定居下来。同时,对自己的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孟母也能够在严加管教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教育智慧,“子不学,断机杼”让孩子充分认识到学习要有恒心,不能半途而废。这比枯燥的说教和粗暴的惩罚效果要好很多。

3、思变才能有变好的可能。

孟母的伟大同时也表现在“思变”,能认识到教育孩子的问题,同时果断地采取行动,尽可能地克服掉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因素,这一点比当前许多家长要高明、要有勇气。你会为了孩子而改变吗?当下,许多年轻家长把孩子的教育问题交给父母,造成隔代教育的种种问题;或是一味地用钱买服务,把孩子交给教育培训机构、托管机构,这些都是退而求其次的教育方法。父母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导师,只有父母直面孩子的教育问题,采取积极的措施,才能取得更好的育人效果。

上一篇:孟母三迁迁到了哪三个地方 下一篇:寒号鸟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