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英语语法

 > 

正是河豚欲上时全诗

正是河豚欲上时全诗

2024-03-23 11:38 458浏览

《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题画诗,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笔触细腻、视角独特,诗中“正是河豚欲上时”可谓是经典永流传,深受人们喜爱。

正是河豚欲上时全诗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是芦苇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赏析1:

竹外桃花三两枝,

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春江水暖鸭先知。

江春水中,鸭儿在嬉戏;江水回暖的讯息,它们首先感知到了。鸭知水暖,光凭画是体现不出来的,诗却表达出来了。其实岂是鸭子先知水暖?一切水族之物,皆知冷暖。诗人这样写是为切合画上风物,实际上也是表达他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礼赞。唐人有“花间觅路鸟先知”的诗句,与此句异曲同工。这句诗极富哲理,我们指某一新的情况或消息被人预先知道时,便往往引用这一句。

蒌蒿满地芦芽短,

万物逢春气象新。江边,生长茂盛的蒌蒿铺满了地面,芦苇也抽出了短短的嫩芽来。这七字不是泛泛地吟咏景物,而是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贴切地实写出这两种植物的情态,没有一字是闲笔。

正是河豚欲上时。

宋诗人梅尧臣描写这种景象云:“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诗的前三句是描写惠崇画里的景物,这最后一句则是即景生情的联想。作者这样写就把整个画面勾勒得更为完美了,给人以严冬已尽、春到人间的喜悦。作者不仅入乎画内,而且出乎画外,把画上所无而情理中所有的事物呈现出来。如果诗的全部四句均是景物白描,则形式上未免有些呆板。最后一句的处理,不但使全诗灵动鲜活,也使诗和画的意境都被大大地丰富了。

赏析2:

这是一首描绘初春景象的诗。诗的前两句写桃花和鸭。首句写静景,写竹林外刚刚绽放的三两枝桃花,以别具情趣的姿态向人们报告早春的气息;次句写动景,“春江水暖鸭先知”较富哲理意味,告知人们只有置身其中才能领会事物特征的道理。这两句动静结合,情趣别致。后两句写萎蒿、芦芽和河豚。先写初春岸边的萎蒿和芦苇的生长情况,是静景;末句是诗人的联想,想到河豚快要洄游的情景。全诗写景惟妙惟肖,寓理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创作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一说此诗作于江阴。

作者简介:

苏东坡(1037-1101),又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苏东坡的文学创作涵盖了诗、词、散文等多个领域,被誉为“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

上一篇:正是河豚欲上时欲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正是河豚欲上时的上一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