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历史典故

 > 

江碧鸟逾白全诗意思

江碧鸟逾白全诗意思

2024-03-25 14:57 399浏览

“江碧鸟逾白”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绝句》一诗,全诗为“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这是杜甫客居四川时写的一首抒情小诗,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的春光图,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心中沉重的乡思。全诗的意思请看接下来的文章内容。

江碧鸟逾白全诗意思

碧绿的江水使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青翠的山峰映衬得花儿像燃烧的火一样红。今年的春天眼看又要过去了,不知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家?

《绝句》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当时,由于国内战乱不已,诗人不得不长期客居在成都草堂。本诗在春色秀丽的美景上涂了一层客居异乡的愁思和伤感,春色和乡思交相辉映,增添了诗的韵味。诗中生动自然地描绘出充满生机的春色之美,反映了杜甫经过漂泊的磨难后,在草堂暂得安定生活的同时,始终渴望回到自己的家乡。

诗词解析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勾勒出一幅春日图景,江山明丽、花草芳香、燕语呢喃、鸳鸯酣睡,整个节奏就仿佛一支交响曲的前奏,音调轻柔、节奏缓慢,优美醉人,让人心情悠然。这幅山水花鸟画的色调是温和的。而这第二首,这支交响曲的音调和节奏突然变得高昂和明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用的手法自然是对比,以江的“碧”衬托鸟翎的“白”,“碧白”又相映生辉;以山的“青”衬托花的“红”,“青红”又互为竞丽。这幅画就由第一首清新可爱的工笔细描变成了第二首的浓墨重彩,色彩饱满的几乎让人目眩,可见春意之浓!可是,诗人的对比还没有结束,这支交响乐的演奏也还没有完,接下来的曲调由高亢激昂变得缓慢低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原来前面对于春日浓墨重彩的描写都是为了对比烘托出最后这一联,春光再绚烂那也是“他乡”啊,何况,“今春看又过”,一个“又”字,揭示了诗人的处境,原来,诗人漂泊在外已经数年没有回归故里了,“何日是归年”这一发问,揭露出诗人内心的无奈,因此,春日风景越迷人,对于内心的刺激也就也强烈,内心要回家的愿望也就越迫切,而最终,有家不能回的叹息也就更加伤感了!“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就是如此而已!

这又是一首“以乐景写哀情”的典型代表,抒发了诗人羁旅异乡的感慨。

第一二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俨然一幅秀丽的风景画,碧波荡漾,水鸟掠翅而飞,山青欲滴,红花艳艳如火,岂不美哉!作者以江的“碧”衬托鸟翎的“白”,“碧白”又相映生辉;以山的“青”衬托花的“红”,“青红”又互为竞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赋予“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第三四句:“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诗人笔路陡转,“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看又过”三字直点明写诗时节,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岁月荏苒,归期无望,非但引不起诗人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此诗的特点是用春光的融洽来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也谓之“以乐景写哀情”。

问题解析

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拟人;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和强烈的思乡之情。

2、本首诗第一、二两句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答:暮春时节,江水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横掠江面;满山青翠欲 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的一团火。

3、这首诗的景和情是怎样融合在一起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以乐景写哀情(以乐写哀),用艳丽灿烂的春光反衬羁旅在外的游子思乡 之深厚,别有韵致。

4、“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析。

答:“欲”字妙在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花朵以动态,显得摇曳多姿。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分,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上一篇:一场秋雨一场寒下一句是啥 下一篇:noway和no way的区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