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出于蓝胜于蓝下一句
“青出于蓝胜于蓝”是《劝学》的开篇一段中的一句,荀子认为,人与禽兽的区别,就在于能否坚持不懈地学习,通过礼义的教化来克制自己的本能私欲。对于这句话大家应该也比较熟悉,但人们常常会忽略接下来一句,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熟悉一下青出于蓝胜于蓝的下一句话吧。
青出于蓝胜于蓝下一句
“青出于蓝胜于蓝”下一句是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句话出自《荀子·劝学》。
原文: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意思是: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的。譬如靛青这种染料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块是冷水凝结而成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荀子用靛青比喻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的后起之秀,而用蓝草比喻他们的老师或前辈。
古代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名人
子承父亲,青出于蓝胜于蓝的,皇帝如果算,那就多了,秦始皇继承庄襄王之位,成为“千古一帝”;刘彻继承刘启之位,成就“武帝霸业”;李世民继承李渊之位,开创“贞观之治”;康熙继承顺治,引领“康乾盛世”。
在其它方面,比如文学上,西汉太史令司马谈去世后,司马迁继承父业担任太史令,历经14年编撰史书,终于成就史家之绝唱《史记》,司马迁也被后世尊为“历史之父”;比如东晋王旷官至淮南太守,以一手好行书著称,他的儿子王羲之官至右将军,追金紫光禄大夫,在书法上造诣博大精深,有“书圣”之称,其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还有曹魏时期,嵇昭只是管理国家图书的六品治书侍御史,而他的儿子嵇康官至中散大夫,在文学、音乐领域造诣非常高,为“竹林七贤”精神领袖,并开创玄学新风。
更多的是在政坛上,青出于蓝胜于蓝例子有很多,比如唐朝的房彦谦,只做到了司隶刺史,死后赠临淄县公,他儿子房玄龄却是李世民时期实权宰相,封梁国公,绘像凌烟阁;宋朝的王益,进士出身,只做到了六品员外郎,死后赠了个工部郎中,他儿子王安石官至宰相,北宋大改革家,封荆国公,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明朝的戚景通,军伍生涯数十载,只做到了神机营副将,他的儿子戚继光可是明朝抗倭名将,曾任蓟州总兵、左都督,加封少保,为杰出的军事家;清朝初期的刘必显,官至四川布政使,但他儿子刘统勋历经雍、乾两朝,几部尚书轮了个遍,官至正一品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死后谥“文正”;清末的李文安常年担任刑部员外郎,晚年混了个挂名御史,他儿子李鸿章就不多说吧,晚清能在国际上说句话的,就他了。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哲理
这句成语告诉我们,人类社会不断进步,新一代人的能力、智慧和成就可能超越前辈,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我们应该尊重前辈,并且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智慧,但不能被他们束缚思想和创造力。我们应该勇于创新,超越前人,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同时,这句成语也告诉我们,我们不能只看表面,要看本质。青出于蓝,虽然颜色相似,但实质不同,即便是在同一个领域,后来者也有可能超越前辈,因为后来者拥有更多的机会、更先进的技术和更广阔的视野。这也提醒我们,要看清事物的本质,不能被表象所迷惑,才能更好地把握机遇。
总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句成语,提醒我们要尊重前人,勇于创新,不断进取,同时也要看清事物的本质,不能被表象所迷惑。这些哲学道理不仅适用于个人的成长,也适用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矛盾的句子
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反义的俗语是:一代不如一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常用于比喻年轻的一代超过年老的一代,比如学生超过老师,或是后人超过前人,一代不如一代的意思是:年轻的一辈不如老一辈。形容事物或情况愈来愈坏。两者意思正好相反。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同义句
1、冰出于水而寒于水。
2、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
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4、后生可畏。
5、后来者居上。
6、八九点钟的太阳正在上升,而午后的太阳正在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