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目录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好汉做事好汉当。”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敢于担当,勇于负责。拥有这种品质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强者,才能给别人信任感,赢得别人的尊重,将来才能成就大事。那么为了让孩子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包办孩子的事。父母要尽早地让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千万不能包办代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承担适当的家务劳动,这是责任心形成的最有效的方法。
2、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父母们要明白,孩子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把他当成独立的个体。无论事情的结果好坏,只要是孩子独立行为的结果,就要鼓励孩子敢作敢当,不要逃避责任,敢于承担后果。
家长如果替他们承担一切,就会淡漠孩子的责任感。例如:孩子跟着父母到朋友家做客,不小心损坏了物品。这时,我们就要让孩子知道,是由于自己的过失才造成了这样的后果,应当予以赔偿。之后,父母一定带着孩子一起买东西,去朋友家道歉。
3、父母树立榜样形象,不要轻视言传身教的力量,家长要做好孩子的榜样,要有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集体负责的自觉态度,让孩子在有责任感的氛围里成长,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自己的责任心。
4、让孩子做家庭的事,简单的说,就是让孩子参与家庭劳动,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家庭的成员之一,应该为家庭的事情出力,并及时表扬孩子的努力,让孩子有自豪感。此外,还应该注意在家庭里培养民主的氛围,让孩子也参与家庭重要决策,并为此承担相应的责任。
5、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安排孩子参加一些简单的社会公益服务工作,这也是培养孩子有责任心的有效途径。比如,简单打扫小区卫生,送一送报纸,教会孩子主动关心、帮助他人。
6、鼓励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孩子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去摸摸试试,但是随意感很强,做事虎头蛇尾或者有头无尾,对于这样的情况,家长不要焦虑,也不要着急批评,而是鼓励他们耐心做完,并且家长也要检查、督促并且对结果给与评价,以便孩子养成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无规矩不成方圆,成功的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做事行为准则,但是大方面都是想通的,比如说良好的规则意识。规则可以更好的规范个人的行为,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行,对于孩子们来说规则意识从外向内,一步步的建立起他们的自律与自信。那么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呢?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1、家长要榜样示范
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非常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孩子,因为孩子最擅长的一种学习方式就是模仿,而且年龄越小,孩子的模仿能力越强。如平时在和孩子一起购买东西时,要排队买单;过马路走斑马线;随手把垃圾扔进垃圾桶;上下楼梯要靠右走等等。
作为家长,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孩子婴幼儿时就开始做好表率,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2、要让孩子参与制定规则
规则不是由家长单方制定,规则也不是某个人的规则。家长要与孩子共同商量,然后把商量结果形成规则。并明确告诉孩子既然规则是共同制定的,就要一起遵守,不能半途而废,如违反了共同制定的规则就要受到相应惩罚。
例如家规篇:进门先换鞋子;吃饭前洗手;做错了事,要主动道歉;客人来了,要主动打招呼等。再如作息篇:每天玩手机的时间,晚上睡觉的时间,完成作业的时间、看电视的时间等等。
3、给孩子设定小任务
家长还可以通过设定小任务来培养孩子遵守规则的意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件事情或者在特定的场景里只能做规定的动作等,例如,让孩子在五分钟之内把玩具收拾好。
这样的“小任务”式的规则,比“玩具要收拾”的规则更具体更可操作,而且更能让孩子有完成任务的满足感。孩子就会从开始被动接受任务慢慢过渡到主动完成任务,并且还能独立完成各种小任务,规则意识和自主意识就会建立起来。
4、约束行为但不干涉思考
对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并不是行为规范,而是意识的建立,因为行为都是建立在思考之上的,只有从源头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才能够让孩子变得自觉自律。
很多父母弄错了其中的因果关系,从而导致总是唠叨不停,但收效甚微。要多聆听,认可和接纳孩子的感受,然后一起想办法来改变孩子的行为。
父母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但不要过多地用自己的想法去干涉甚至控制孩子的行为,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孩子需要的是想法被理解,而不是行为被控制。
家长可以多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要做什么,不要去评价孩子的行为,更不要把好坏直接建立在行为之上。
即使孩子做事的动机不好,家长也要先接纳,减轻彼此的焦虑,然后引导正面方向。
孩子胆子太小了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胆量
孩子胆子太小了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胆量?
1、多鼓励和陪伴孩子
父母是最值得信赖和依靠的人,当孩子感到害怕的时候,或者胆怯的时候,父母不要为了让孩子坚强或能表现自己而强行地把孩子推出去,应该先伸出双臂保护孩子,告诉孩子:别紧张,别害怕,不管任何时候,爸爸妈妈永远都是你最坚实的后盾,我们会一直在这里陪着你。父母的这些鼓励才能给孩子信心和勇气,消除他们内心的恐惧,从而拥有更多的安全感。
2、多让孩子交朋友
人是社会性动物,即使是孩子,在胆小内向的孩子,也会渴望与他人交往。对于胆小的孩子来说,更多的与人接触或者成为朋友,会帮助孩子变得更开朗、乐观。多数胆小的孩子都不敢主动与别人交朋友,父母不要放任自流,应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比如邀请孩子的同龄人来家中做客,允许孩子之间互赠礼物,多带孩子去到人多的地方玩耍。
3、用鼓励代替指责
当孩子遇到事情退缩的时候,不要对孩子说:“怎么这么胆小,这点小事情都不敢做?”应该多对孩子说:“有点紧张是吗?来,妈妈在旁边看着你,我相信你一定能行的,有困难随时可以回来找妈妈,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父母给予孩子的信任和鼓励,会让孩子在潜意识中产生“我一定可以的信念。”即使开始的时候,孩子不一定会做得很好,但随着得到的肯定次数越来越多,孩子就会越来越努力,逐步放开胆量去尝试。
4、让丰富联想成为解决问题的办法
孩子对黑暗或是怪物感到害怕,是因为他们的认识能力还没有发展到能够解释这些现象的层次。而父母可以利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来帮助他们战胜恐惧。比如,询问年纪大一点的孩子“你觉得哪种颜色代表害怕的感觉,哪种颜色代表勇敢的感觉呢?”
然后,告诉他们,无论何时,当他们感到害怕时,可以深呼吸,让代表勇敢的颜色充满整个身体。那么,对于孩子来说,脑海里想象的颜色就会变成抵抗恐惧的盾牌。而深呼吸则减小了孩子的压力,释放出一种令大脑产生自信的化学元素——血清素。孩子将会逐渐变得勇敢起来。
5、认可孩子害怕的情绪
对于孩子不愿尝试的事情,诸如参与一种新的运动或者学骑自行车,不必一味地劝说,可以让孩子解释为什么不愿意尝试。不做任何评判地倾听孩子的感想和感受,试着说:“你觉得会发生什么让你这么害怕呢?”通过认同孩子的感受,帮助他察觉自己的想法和情绪,促使他能够做出自信的决定。这会使孩子更独立,更有责任感,更具备冒险精神。
6、放手磨炼孩子
相信我们身边总会听到很多这样的话,你还小,你做不好,就是这之类的话。因为在家长眼里,我们始终都是孩子。所以家长对孩子做的一切都不放心,但是这就是不对的做法。这样孩子一直在家长的保护下长大,会觉得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会产生一种这样的心理,这时候就需要家长放手去磨炼孩子。只有我们放手磨炼孩子,对孩子有信心,相信孩子,孩子才会自己相信自己,才会觉得自己可以做好。
7、端正教育态度
家长不可以,因为孩子做的不好就说教孩子,那样孩子会觉得他们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会挫伤孩子的信心,也会不愿意和别人沟通。所以父母要端正自己的教育态度,要用合理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文化决定理念,理念决定心态,心态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未来。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习惯。好习惯就像存进银行的钱,会不断地增值,而人的一生就在享受它的利息。好习惯是可以培养的,好的习惯有哪些呢?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①自己学习的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
②提前查看的习惯。
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问题,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③认真观察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④勇于提问的习惯。
我们要积极鼓励孩子质疑问题,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⑤互相对战的习惯。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象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
⑥独立作业的习惯。
所以我们要重视做作业,在做习题时要认真思考,总结概念、原理的运用方法、解题的思路、并且尽量多记忆一些有用的中间结论。
⑦经常回视的习惯。
通过对知识,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提炼,进行归纳整理,使零碎的知识,分散的记忆得到一个串联,从而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重点化,避免前后知识的脱离与割裂。
⑧善于总结的习惯。
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品格
责任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如果孩子没有责任品格,那么孩子就会很难取得成功,成人之后也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领导。所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家长要积极培养孩子的责任品格,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品格呢?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品格
1.给孩子成功的体验
当孩子取得一定成绩时,父母要给与适当的肯定和鼓励。父母的鼓励和支持,能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当孩子知道了自己可以做好很多事,他就会努力去做而且会做的更好。
2.父母要起到榜样的作用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仅是深刻的,而且是终身的。父母在生活中所表现的责任感的强弱,是孩子最先获得的责任感体验。
父母自身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心如何,对孩子来说是一面镜子,父母的责任心水平可以折射出孩子的责任心。一个对家庭、社会毫无责任感的父母,不可能培养出有责任心的孩子。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要儿子自立立人,我自己就得自立立人,我要儿子自助助人,我自己就得自助助人”,同样的道理,如果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大人一定要以身作则,有强烈的责任感,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3.鼓励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
孩子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去摸摸、去试试,但是随意性很强,做事总是虎头蛇尾或有头无尾。所以交给孩子做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爸爸妈妈也要有检查、督促以及对结果的评价,以便培养孩子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什么因素会造成孩子确实责任品格
1.无奈地收拾残局
有时面对孩子的耍赖父母变得心软,或者看到孩子总做不到自己期望的结果,就开始放弃教育自己代办,这样的消极教育会让孩子每当遇到需要负责任的时候就会耍赖,或者失去自信,不愿对自己负责。
2.父母一味的一手包办
很多父母出于对孩子的不放心,会给他包办很多事情,导致孩子自己都不会动手做事情,不会有独立的思想。
没有独立的思想,哪里来的责任感,对一件事情,他会觉得这是父母应该做的,不懂得要负责,只知道一味的让父母当自己的保护伞。自己没有独立的能力去解决一些事情,只能依靠父母。所以父母的一手包办只能导致孩子的责任心缺失。
3.父母的放任
放任是指父母给了孩子绝对性质的自由,未对孩子进行约束。这种教养方式,极易让孩子对一切规则熟视无睹,造成孩子不自觉地犯错误。拥有责任感就要懂得对自己的行为适当约束,而不是放纵自己。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是人对自己言行举止的认真的态度。每位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具有责任感,因此家长们都希望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那么我们家长要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呢?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1.父母要让孩子自己独立做事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父母就要锻炼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要渐渐放手让孩子独立做事。对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要鼓励孩子去做好它。若是孩子有困难,父母可以一旁给与指导,但不能替孩子包办一切。
2.给孩子成功的体验
当孩子取得一定成绩时,父母要给与适当的肯定和鼓励。父母的鼓励和支持,能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当孩子知道了自己可以做好很多事,他就会努力去做而且会做的更好。
3.必须让孩子对自己造成的不良后果设法补救
如小孩损坏了别人的东西,一定要让孩子买了还给人家,也许对方会认为损坏的东西没多少钱,或认为小孩子损坏东西是常有的事,或者不好意思收下孩子的赔偿,但父母应坚持让孩子给予对方补偿,这样可以让孩子知道,谁造成不良后果,就该由谁负责。
4.父母要时刻做个有责任感的人
孩子在生活的各种环境中对自己喜欢的人进行模仿,从而塑造自己的品质,因此,孩子的责任心主要还是要归属到父母身上,因为孩子最主要是接受父母的道德观念。
所以,做父母的应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以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比如,爸爸妈妈对家务事分工明确,能积极地完成自己的家务;对工作认真负责,没有迟到、早退、无故旷工现象;言出必践,对自己的每一句话都认真负责,等等。
孩子为什么会缺失责任感
1.父母的放任
放任是指父母给了孩子绝对性质的自由,未对孩子进行约束。这种教养方式,极易让孩子对一切规则熟视无睹,造成孩子不自觉地犯错误。拥有责任感就要懂得对自己的行为适当约束,而不是放纵自己。
2.父母行动的不一致
父母行动的不一致是说父母教养方式的随意性,缺乏始终如一的态度和要求。父母对孩子的教导要讲求连贯性和目的性,要让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让孩子懂得履行自己责任和义务的重要性。
3.父母过渡溺爱,大包大揽
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一个或两个宝宝,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孩子是一个比一个宠溺。
孩子穿衣妈妈来;孩子吃饭外公外婆一个哄,一个喂;孩子出去玩爷爷抱;孩子做错了事有奶奶庇护;在外玩被别的孩子欺负了,有爸爸撑腰。
孩子在一个完全封闭的温室里成长,他只会依赖和享受,不用有任何承担。父母必须要放手孩子主动去做,在自己去做的过程中慢慢懂得什么是责任。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品质,作为家长要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这样孩子将会获得幸福的一生。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首先,在我看来,要想孩子有责任心,父母就要赋予孩子责任心。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1.在心理上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和家长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比如说让孩子自己去住一个房间,独立地去做自己的事情,自己整理和布置,自己完成清洁工作,家长不会去干涉等等,让孩子感觉自己受到了尊重,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完全有承担责任的能力。
2.家长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要知道,孩子的良好习惯都是长期教育养成的结果,所以,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自己要做好榜样,坚持自己勇于承担责任,这种榜样的作用对孩子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从而养成良好的性格和心理习惯。
3.让孩子多与他人互动培养情商
情商包含的不仅仅是说话的技巧,更多的是行为的过程,行为的发生来自于和他人的互动。我们要鼓励那些内向胆小不敢交流的孩子,勇于和他人接触,即便刚开始被伤害,被嘲笑,也没关系,成长总是伴随着痛苦,即便再大的伤害,它所能带给你的铠甲,会让你变得更强大。
4.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父母和孩子一起玩角色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承担不同的责任。
例如,父母可以扮演病人,孩子扮演医生,让孩子承担医生的责任,询问病情,认真给病人看病,打针拿药;当父母扮演学生,而孩子扮演老师时,孩子就要认真给父母上课、批改作业,担当老师的责任。
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体验,孩子的责任意识就会萌生,就会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
5.别让孩子找借口
找借口几乎是人的天性,孩子也不例外。生活中孩子常常会找出这样那样的理由和借口,来推托自己所做的事情。父母应及时而理性地纠正孩子这种不良的行为习惯,清除滋生“不负责任”的土壤。
6.鼓励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
孩子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去摸摸、去试试,但是随意性很强,做事总是虎头蛇尾或有头无尾。所以交给孩子做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父母也要有检查、督促以及对结果进行评价,以便培养孩子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