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2022-11-16 07:43 297浏览

目录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文化决定理念,理念决定心态,心态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未来。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习惯。好习惯就像存进银行的钱,会不断地增值,而人的一生就在享受它的利息。好习惯是可以培养的,好的习惯有哪些呢?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①自己学习的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

②提前查看的习惯。

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问题,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③认真观察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④勇于提问的习惯。

我们要积极鼓励孩子质疑问题,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⑤互相对战的习惯。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象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

⑥独立作业的习惯。

所以我们要重视做作业,在做习题时要认真思考,总结概念、原理的运用方法、解题的思路、并且尽量多记忆一些有用的中间结论。

⑦经常回视的习惯。

通过对知识,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提炼,进行归纳整理,使零碎的知识,分散的记忆得到一个串联,从而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重点化,避免前后知识的脱离与割裂。

⑧善于总结的习惯。

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好汉做事好汉当。”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敢于担当,勇于负责。拥有这种品质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强者,才能给别人信任感,赢得别人的尊重,将来才能成就大事。那么为了让孩子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包办孩子的事。父母要尽早地让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千万不能包办代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承担适当的家务劳动,这是责任心形成的最有效的方法。

2、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父母们要明白,孩子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把他当成独立的个体。无论事情的结果好坏,只要是孩子独立行为的结果,就要鼓励孩子敢作敢当,不要逃避责任,敢于承担后果。

家长如果替他们承担一切,就会淡漠孩子的责任感。例如:孩子跟着父母到朋友家做客,不小心损坏了物品。这时,我们就要让孩子知道,是由于自己的过失才造成了这样的后果,应当予以赔偿。之后,父母一定带着孩子一起买东西,去朋友家道歉。

3、父母树立榜样形象,不要轻视言传身教的力量,家长要做好孩子的榜样,要有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集体负责的自觉态度,让孩子在有责任感的氛围里成长,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自己的责任心。

4、让孩子做家庭的事,简单的说,就是让孩子参与家庭劳动,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家庭的成员之一,应该为家庭的事情出力,并及时表扬孩子的努力,让孩子有自豪感。此外,还应该注意在家庭里培养民主的氛围,让孩子也参与家庭重要决策,并为此承担相应的责任。

5、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安排孩子参加一些简单的社会公益服务工作,这也是培养孩子有责任心的有效途径。比如,简单打扫小区卫生,送一送报纸,教会孩子主动关心、帮助他人。

6、鼓励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孩子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去摸摸试试,但是随意感很强,做事虎头蛇尾或者有头无尾,对于这样的情况,家长不要焦虑,也不要着急批评,而是鼓励他们耐心做完,并且家长也要检查、督促并且对结果给与评价,以便孩子养成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无规矩不成方圆,成功的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做事行为准则,但是大方面都是想通的,比如说良好的规则意识。规则可以更好的规范个人的行为,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行,对于孩子们来说规则意识从外向内,一步步的建立起他们的自律与自信。那么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呢?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1、家长要榜样示范

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非常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孩子,因为孩子最擅长的一种学习方式就是模仿,而且年龄越小,孩子的模仿能力越强。如平时在和孩子一起购买东西时,要排队买单;过马路走斑马线;随手把垃圾扔进垃圾桶;上下楼梯要靠右走等等。

作为家长,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孩子婴幼儿时就开始做好表率,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2、要让孩子参与制定规则

规则不是由家长单方制定,规则也不是某个人的规则。家长要与孩子共同商量,然后把商量结果形成规则。并明确告诉孩子既然规则是共同制定的,就要一起遵守,不能半途而废,如违反了共同制定的规则就要受到相应惩罚。

例如家规篇:进门先换鞋子;吃饭前洗手;做错了事,要主动道歉;客人来了,要主动打招呼等。再如作息篇:每天玩手机的时间,晚上睡觉的时间,完成作业的时间、看电视的时间等等。

3、给孩子设定小任务

家长还可以通过设定小任务来培养孩子遵守规则的意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件事情或者在特定的场景里只能做规定的动作等,例如,让孩子在五分钟之内把玩具收拾好。

这样的“小任务”式的规则,比“玩具要收拾”的规则更具体更可操作,而且更能让孩子有完成任务的满足感。孩子就会从开始被动接受任务慢慢过渡到主动完成任务,并且还能独立完成各种小任务,规则意识和自主意识就会建立起来。

4、约束行为但不干涉思考

对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并不是行为规范,而是意识的建立,因为行为都是建立在思考之上的,只有从源头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才能够让孩子变得自觉自律。

很多父母弄错了其中的因果关系,从而导致总是唠叨不停,但收效甚微。要多聆听,认可和接纳孩子的感受,然后一起想办法来改变孩子的行为。

父母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但不要过多地用自己的想法去干涉甚至控制孩子的行为,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孩子需要的是想法被理解,而不是行为被控制。

家长可以多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要做什么,不要去评价孩子的行为,更不要把好坏直接建立在行为之上。

即使孩子做事的动机不好,家长也要先接纳,减轻彼此的焦虑,然后引导正面方向。

孩子胆子太小了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胆量

孩子胆子太小了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胆量?

1、多鼓励和陪伴孩子

父母是最值得信赖和依靠的人,当孩子感到害怕的时候,或者胆怯的时候,父母不要为了让孩子坚强或能表现自己而强行地把孩子推出去,应该先伸出双臂保护孩子,告诉孩子:别紧张,别害怕,不管任何时候,爸爸妈妈永远都是你最坚实的后盾,我们会一直在这里陪着你。父母的这些鼓励才能给孩子信心和勇气,消除他们内心的恐惧,从而拥有更多的安全感。

2、多让孩子交朋友

人是社会性动物,即使是孩子,在胆小内向的孩子,也会渴望与他人交往。对于胆小的孩子来说,更多的与人接触或者成为朋友,会帮助孩子变得更开朗、乐观。多数胆小的孩子都不敢主动与别人交朋友,父母不要放任自流,应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比如邀请孩子的同龄人来家中做客,允许孩子之间互赠礼物,多带孩子去到人多的地方玩耍。

3、用鼓励代替指责

当孩子遇到事情退缩的时候,不要对孩子说:“怎么这么胆小,这点小事情都不敢做?”应该多对孩子说:“有点紧张是吗?来,妈妈在旁边看着你,我相信你一定能行的,有困难随时可以回来找妈妈,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父母给予孩子的信任和鼓励,会让孩子在潜意识中产生“我一定可以的信念。”即使开始的时候,孩子不一定会做得很好,但随着得到的肯定次数越来越多,孩子就会越来越努力,逐步放开胆量去尝试。

4、让丰富联想成为解决问题的办法

孩子对黑暗或是怪物感到害怕,是因为他们的认识能力还没有发展到能够解释这些现象的层次。而父母可以利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来帮助他们战胜恐惧。比如,询问年纪大一点的孩子“你觉得哪种颜色代表害怕的感觉,哪种颜色代表勇敢的感觉呢?”

然后,告诉他们,无论何时,当他们感到害怕时,可以深呼吸,让代表勇敢的颜色充满整个身体。那么,对于孩子来说,脑海里想象的颜色就会变成抵抗恐惧的盾牌。而深呼吸则减小了孩子的压力,释放出一种令大脑产生自信的化学元素——血清素。孩子将会逐渐变得勇敢起来。

5、认可孩子害怕的情绪

对于孩子不愿尝试的事情,诸如参与一种新的运动或者学骑自行车,不必一味地劝说,可以让孩子解释为什么不愿意尝试。不做任何评判地倾听孩子的感想和感受,试着说:“你觉得会发生什么让你这么害怕呢?”通过认同孩子的感受,帮助他察觉自己的想法和情绪,促使他能够做出自信的决定。这会使孩子更独立,更有责任感,更具备冒险精神。

6、放手磨炼孩子

相信我们身边总会听到很多这样的话,你还小,你做不好,就是这之类的话。因为在家长眼里,我们始终都是孩子。所以家长对孩子做的一切都不放心,但是这就是不对的做法。这样孩子一直在家长的保护下长大,会觉得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会产生一种这样的心理,这时候就需要家长放手去磨炼孩子。只有我们放手磨炼孩子,对孩子有信心,相信孩子,孩子才会自己相信自己,才会觉得自己可以做好。

7、端正教育态度

家长不可以,因为孩子做的不好就说教孩子,那样孩子会觉得他们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会挫伤孩子的信心,也会不愿意和别人沟通。所以父母要端正自己的教育态度,要用合理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渗透在日常生活中,明确具体的告诉孩子她要做些什么。养成习惯,防止惰性。循序渐进的开展,采用每周每日的编排进度,要知道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成为孩子一生宝贵的财富。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了解孩子的学习节奏。

有些孩子思维转换能力特别强,思维特别地跳跃,这些其实是可以在生活中也看得出来,有时孩子好胜强很强,一定要争个第一才行;有些孩子生活中动作就很慢,一件事情一件事情一定要做好,上一件没做好就不进行下一件,有些孩子不管三七二十一,任何事情先冲在前面。

二、了解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吸收能。

做这个学习规划前,需要做的事情是,首先了解孩子,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每个孩子表现出来的能力都不尽相同的,有些孩子视觉刺激更好、有些孩子听觉刺激更好、有些孩子的口头表现能力更好,有的用文字表达更好,有的孩子逻辑思维能力更好、有些孩子空间想象力更好。

三、培养孩子分析总结能力。

每天简单记录学习情况,总结当天学习的收获与不足。这个习惯的养成,对一件事情长期的而又持续的分析与总结,并且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调整与提升,即使是成年人,持续几年十几年做到这个动作,也是对个人有很大的提升的。更不用说是在快速成长期间的孩子。

四、目的教育。  

在孩子做功课时,不要让孩子依赖父母的帮助来解决困难,而要让孩子自己从经验中吸收教训。例如,有困难的时候,要采取积极的态度鼓励孩子独立思考,不使孩子养成依赖性,更要孩子明白做功课是他的责任。这是对孩子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五、让孩子自己做计划。

这种一般需要到小学之后让孩子自己列表做计划。父母只需要提醒督促就可以了。在学前阶段建议父母根据孩子情况列计划。小班中班自己督促孩子去一项一项地去完成,等到大班就让孩子自主去选择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六、陪伴孩子写作业。

家长要给他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写作业前把要做的事情都完成,然后再坐下安静的写作业,对于孩子的坐姿,作业认真程度都是需要我们的家长时刻提醒的。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很多家长存在这样的教育问题:只在乎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略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其实这样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难的,因为学习兴趣是决定孩子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如果孩子学习没有兴趣那么学习成绩再好也只是表象。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首先,家长最需要做的就是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一般会根据自己所在的环境去学习和模仿身边的人和物,特别是父母,因为父母与孩子一起相处的时间比较长。

所以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比如父母可以陪着孩子一起看书学习,朗读。慢慢的孩子会被这种学习氛围所影响的。

其次,合理的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现在电子产品越来越发达,很多孩子都会不自觉的沉迷于电子游戏。当孩子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电子游戏上,对学习的帮助并没有很大。

家长应该加强引导,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避免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而荒废了学习。比如家长可以每天规定孩子玩游戏或者看电视的时间,一定要在家庭作业完成的情况下才能允许看,不能造就孩子的拖延症。

另外,家长也可以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孩子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持点,成人应充分利用它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有的孩子把闹钟拆开,有的孩子不停问为什么、家长若不了解孩子的特点把这看成淘气、捣乱,对孩子采取批评、冷淡、不理睬的态度,就会损害孩子智慧幼芽的生长,挫伤他们求知的积极性。

另外对孩子的提问要积极回答,如果不会则可告诉他弄明白后再告诉他,但是说到要做到切不可敷衍了事 。如果家长是骗骗他,以后孩子不懂的问题他也就不问了,这样就会戳伤孩子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最后,家长要对孩子及时、适当的鼓励表扬

家长对孩子要多表扬鼓励,少指责打骂,孩子都有自尊心。当孩子的点滴成绩被大家认可时,他们倍感自豪。这种温和的表扬方式很容易被孩子接受,孩子也不会因一次成绩不好而失去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孩子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决定这孩子在学习中能否长时间坚持和有无动力的态度。如果孩子在学习上没有足够的学习动力,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学习就会像完成任务一样煎熬,甚至会出现厌学的现象。所以家长朋友们必须要重视“如何培养孩子学习兴趣”这一问题的解决。

如何培养孩子学习兴趣

1.以身作则

家长在教育孩子和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要自己先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如果家长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还想要求孩子来完成,孩子会产生抗拒心理。所以家长想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可以和孩子一起沟通,多去观察,多夸奖孩子,做事情也不要半途而废。

2.家长要让孩子清楚,好孩子永远为自己而学习

当孩子学习目的出现问题后,只要因为成绩不理想,作业磨蹭拖拉,上课违反纪律等受到批评或被责罚,就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对父母产生不满,既而消极对待学习任务,有些孩子甚至会厌学,对学习失去兴趣。

所以,理智的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建立清晰的学习目的——好孩子永远为自己学习。

3.不拿孩子做比较

很多父母爱拿孩子做比较,目的是为了给自己家的孩子一个奋斗和努力的目标,激发孩子更大的潜力。其实,这种教育方式是错误的。

这样做不仅难以起到一种激励的作用,还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和上进心,甚至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厌恶感。

有位思想大师曾说:“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用去看,不要比较。”

作为父母,切忌将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去做比较。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个性,每一个孩子也都应该从他自己实际的基础上发展。因此,孩子出了问题或是学习成绩差,应从孩子实际的基础出发,寻找原因与差距,而不是拿孩子跟别人比较。

如果非要比,那就让孩子跟自己比,今天跟昨天比。

4.让孩子发自内心地感到“学习的成就感”

这个需要慢慢培养。家长一定要有耐心,在日常点滴学习中,不断地强化孩子对自己学习进步的“愉快感受”:当孩子独立解出一道数学难题、当孩子终于把一篇长文熟练背诵,家长都要因势利导,表扬孩子,并让孩子从内心强化“我真棒”、“我能行”的愉快感受,慢慢地孩子就真的爱上学习了。

上一篇: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学习 下一篇:九年义务教育孩子不上学怎么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