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
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
独立是健全人格形成的第一步,摆脱依赖能让孩子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有了独立的能力,长大后的孩子才能更加坚定的走好人生的每一步。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呢?
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
要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家长必须做一个“不越界”的家长,倾听孩子的心声,给孩子独立自主的空间,家长的角色只是时时地引导建议而不是否定孩子的想法,或是取代孩子的想法,更不是完全包办代替孩子!
现在发现很多家长都是“掌控型”的,孩子是“绝对服从型”的,孩子对家长言听计从,从来不会自己做决定,从来不会有自己的想法,这种关系表面上看起来孩子很听话,实际上在家长的掌控下,孩子已经完全失去了自我,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更谈不上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放手就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法宝,让孩子自己去经历、体验、学习的过程,就是在培养孩子独立性。如果家长不懂得放手,家长就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时间一长,孩子就不知不觉地什么都不想了,反正有想法也没有人听,反正有想法也会被无视!最后孩子就成了遇事怕事,遇事无主见的人了。
如果你养大一个这样听话的孩子,是不是最大的悲哀呢?
所以家长要懂得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想法,适当引导,这样孩子才能在自主的过程中获得独立的能力。切记千万不能包办代替!
有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们只是借助你的身体来到这个世界。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孩子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世界有着天生的探索欲。家长如果不懂得适时放手,孩子就犹如断掉了飞翔的翅膀,让他们如何去探索世界?
反之亦然,如果家长懂得适时放手,孩子才能学着飞起来,也能飞得更好更高。
所以,家长保持界限感,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才是对孩子最长久、最深远的爱!
怎样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代,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始,将来可使孩子们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希望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甚至是不太可能的了。那怎样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呢?
怎样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一、注意不要过分地关心孩子。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二、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三、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四、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五、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六、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七、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八、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
九、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十、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怎样培养孩子合群的能力
合群是一个孩子的社会交际能力,对孩子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也是孩子情商高低的表现。合群,就是孩子容易被别人接纳,孩子喜欢群体活动。那么,家长怎样培养孩子合群的能力呢?
怎样培养孩子合群的能力
父母要注重塑造孩子的良好性格
孩子拥有一个良好性格,就更容易被别人接纳和喜欢。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开朗、积极健康向上,虽说“天性难改,秉性难移”,但父母可以通过引导孩子调整心态,改变认识,转换思想来改善孩子的性格。
父母要注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我们常说,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让人收益一辈子,良好行为习惯要从孩子抓起,包括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孩子拥有好的行为习惯,就更容易被别人所接受。
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
孩子的交际能力不是由先天条件决定的,后天因素占了主导作用。父母要多带孩子出去走走,让孩子可以和更多的人和物接触,不断提升孩子的认知能力,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激发孩子的自我表现意识,建立自信。
父母要注重孩子的情感教育
情感的流露是最好交际的体现。父母要正确引导孩子认知情感,教育孩子要学会帮助别人和爱护别人,当拥有一颗真善美的心,孩子就更加懂得珍惜和维护身边的关系。
孩子合群的能力的重要性
第一,能够很好的融入集体生活,这个在以后的学生和工作生涯中也是一大优势。
第二,能够有利于他个人的发展,合群说明有共同的语言,爱好的,会激发他更好的发展自我,学习知识。
第三有利于孩子增强自信,在性格上能够塑造优秀的品质,比如分享,分享物质和快乐,都能提高孩子的品质。
当然,如果想让自己的孩子能融入到集体中,需要您多一些耐心、陪伴,多给孩子一个适应的时间。
怎样培养孩子的约束力
孩子缺乏自觉性、自我约束力差,根源往往在父母。很多孩子小时候,其实也可能是一个有一定自律性的孩子,后来由于父母家长的长期溺爱,才导致孩子缺乏自律性了。约束力差的孩子的学习习惯大概率是不好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上课总是跑神,那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学习成绩不好。那家长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约束力?
怎样培养孩子的约束力
建议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形成自律的性格。
一、有原则的去爱孩子
许多父母总是不知道如何去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管教过严可能会让孩子变得死气沉沉、缺乏活力,过于放纵,又会让孩子变得娇气、任性,事实上把握好这个“度”正是父母教育的关键所在。
妈妈应该明白,爱孩子并不是任由孩子随心所欲,而是要给孩子订立一些原则,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并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二、教孩子一些必要的自我控制策略。
与成人相比,儿童行为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冲动性强,儿童在行动前常常不加思索,很少考虑行为的结果,而不象成人会在具体行动前先仔细考虑,考虑到该行为的利与弊,从而相应地采取一种适宜的行为方式。
因此针对孩子行为的这一特点,对于孩子来说,为了提高自己的自我控制能力,就应该学着在做事之前先想一想,根据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或他人的经验想一想这么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对自己个人以及周围他人会产生哪些有利的和不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控,采取适宜的行为方式。
三、家长少说教,做聪明的父母
比如有的孩子特别爱看少儿频道,每天都要看,因为看电视,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早上更是起不来床,上课也没精打采的。看着孩子这个样子,妈妈开始担忧起来,看电视没节制,不仅影响学习,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也会带来不好的影响。
聪明的妈妈不用苦口婆心地劝说孩子不要看电视,而是应该让少儿频道暂时消失。这个简单的做法减少了亲子之间的冲突,孩子在被动的情况下只好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
四、延迟满足孩子的需要
在日常生活中,妈妈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学会等待。当孩子向父母提出某些要求时,可视情况延迟满足孩子的欲望。让孩子等上一段时间后再实现他们的愿望。孩子有了这样的体验后,就有了经验,想要得到东西,就需要耐心等待。于是,孩子逐渐就能培养起耐心和自控的习惯。
五、教会孩子换位思考
孩子的不自控行为,常常会伴随着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包括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孩子由于自我中心化倾向较强,他们往往更多地只根据自己的意愿而行动,而很少考虑他人。
因此作为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孩子的移情能力,提高孩子对他人情绪情感的敏感性,学着站在他人角度,感受和理解自身行为对他人所造成的影响,从而有意识地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以提高自我控制的水平和自觉能力。
六、用游戏训练孩子
游戏是孩子都喜欢的活动,而且游戏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规则性,经常和孩子玩游戏,可以使孩子在懂得规则的基础上,不断训练抗诱惑的能力,让孩子的自制力得到发展。
怎样培养孩子的内动力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自觉,主动积极,成为学霸。但每个孩子存在个体差异,还有阶段性差异,不可能次次都如家长所愿。而培养孩子的内动力才是家长需要做的第一功课,那具体该怎么做呢?
怎样培养孩子的内动力
一、学习动机。
孩子对某些知识或技能产生迫切的学习需求时,就会引发学习内驱力,唤起自己内部的激动状态产生焦虑、渴望心理状态,并激发一定的学习行为。
例如某一同学遇到了一位外国人向他问路,他回答不上来,强烈的需求感、羞耻感,可能促进他去学好英语,当然老师的课堂提问也可促进孩子产生学习动机。
二、好奇心。
心理学家瑞夫激发学生好奇心的策略。一制造悬念,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没有明确答案的假设上。二是让学生猜测,老师提供反馈。
三是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四是引起争议。五是制造矛盾,启发性提问,引起学生纷纷议论,产生巨大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三、学习兴趣。
一是根据学生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课堂应注意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如课本中的图画,手中教具等。
高年级的学生应从教材内容挖掘深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智力活动,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开动脑筋积累活跃状态。二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兴趣。
例如,优等生要为他们创造条件,提供的较难的学习材料,鼓励他们自学和独立思考能力,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小组和有关竞赛活动,引导他们小创造、小发明活动。
学习成绩差、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应该鼓励其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为他们推荐有价值的课外书籍,锻炼各种能力,从而发现特长加以正确引导,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评价与反馈。
学习结果正确及时的反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积极性。奖励与惩罚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肯定与否定是一种强化方式,它可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正确运用奖励惩罚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之一。
五、社会的支持。
父母的期望和管教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孩子学习的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父母的态度和信仰。教师期望是就是对自己学生未来的行为或学业成绩的推测,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现状了解的基础上。
同伴的竞争,在竞争过程中学生的好胜性力机和求胜的需求会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提高,正确使用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它具有激发人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
怎样培养孩子强大的心理素质
生活中我发现身边很多孩子心理异常脆弱,而家长在做孩子工作的过程中,非常纠结,真是打不得,说不得。生害怕孩子有过激行为,归根结底,就是他们内心不够强大。从小培养内心强大的子意义深远。那怎样培养孩子强大的心理素质呢?
怎样培养孩子强大的心理素质
1、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大部分父母都爱孩子,然而孩子认为,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只有听话父母才爱我;只有学习好父母才爱我,只有我…父母才爱我。”有这样感受的孩子。
为了得到父母的爱,会变得听话乖巧,会好好学习,但是如果有一天遇到事情,尤其是做错事,就会不相信父母再爱他,于是内心害怕到极致,不敢和父母沟通遇到的问题,内心脆弱不能承受挫折。因为他没有一个坚定的后盾----不管怎样父母都爱我。从小在真正的爱中成长的孩子,内心更强大。
2、给孩子自信。如何培养自信的孩子?父母首先要鼓励孩子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会有不同的能力发展重点,要靠反复刻意练习才能获得应有的能力。
当幼儿园小朋友可以自己穿衣吃饭,小学生可以流利演讲,大学生可以做出专业的作品,这个时候就是自信心提升的时刻,所以要放手让孩子去实践,鼓励孩子每一步的成绩。刻意练习--取得成绩--获得鼓励--提升自信心。这是自信心形成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3、给孩子“自由”。经过多年对学生家长的研究,我们发现父母从小管教严厉,包办太多的孩子内心反而脆弱。这些孩子从小凡事由父母做主,自己没有选择权,也就不用承担相应的责任。
遇到问题只怪父母没有搞定,等到他们成年后,自己要做决定的时候就会左右为难,畏手畏脚,即使做出选择也不敢面对失败,没有强大的内心承担后果。所以从小应该给孩子相应的选择权,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承担自然后果,在成功中培养自信,在失败中培养强大的内心。
4、给孩子畅通的沟通渠道。去年一个学生因为校园贷,欠款3000多,催债电话不停逼债,学生不敢和家长说,拆东墙补西墙,几个月的时间,欠债变成了一万多,更是不敢向家里寻求帮助。
被逼无奈,内心脆弱到极致,用错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当父母得知孩子只是因为一万多块钱搭上了一条命,多么后悔孩子从小向家里寻求帮助每次换回的是责骂和羞辱。内心强大的孩子确信家庭是永远的港湾。
怎样培养孩子写字的兴趣
平心而论,练字是个即枯燥又无趣的学习过程。前几天看见一句话“不是看见希望了才坚持,而是坚持了才有希望”。这句话放到练字上来说太贴切了。坚持练习,有了效果就有了自信。有了自信,就有了动力。有了动力,就更有效果。就会爱上写字!但很多孩子就是做不到,把家长都给愁死了。今天我们来说说怎样培养孩子写字的兴趣。
怎样培养孩子写字的兴趣
一、家教很重要
首先,父母要从心底重视孩子写字这件事,并为孩子讲明写好字的重要性。
其次,父母对待孩子写字的态度,要以建议、鼓励为主,而不是强制要求、逼迫孩子或者拿孩子去和写字好的孩子去比较。这些都是适得其反的方式,只会让孩子对写字这件事产生厌烦情绪,而一旦孩子有了这种情绪,之后想让他们重新喜欢,就很难了。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护孩子对写字的兴趣,首先要做的是鼓励他们坚持写。
家教很重要,不可或缺,好的家教可以使孩子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二、孩子的握笔姿势一定要正确
我经常观察我家孩子练字,发现他总是握笔姿势不对,凡是握笔姿势不对的,下笔力量都是偏重的,而这些孩子往往都很讨厌写字,字也写得不好看,为什么?
因为他写久了,手会酸,就会很累,写字对于他来说是一种负担,谁会喜欢负担呢?所以要想让孩子爱上写字、写好字,首先握笔姿势一定要正确。如果发现孩子的握笔姿势错了,一定要及时改过来。
三、学习书法,这是让孩子爱上写字的捷径
学习过书法的孩子,不仅仅是字好看而已,也会让孩子拥有耐心、专注力、观察力、毅力、艺术审美等能力。也难怪,这些孩子看起来气质就不一样。
再有,学习过书法的孩子,不仅能明显提高书写速度、卷面分,我们很多学员家长反馈,孩子字变得好看之后,得到了很多老师、同学、亲戚的赞美和鼓励,孩子更有自信了,动力也更足了,相应地就更喜欢写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