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经常被家长打骂的孩子会变成什么样

经常被家长打骂的孩子会变成什么样

2022-05-25 08:06 386浏览

目录

经常被家长打骂的孩子会变成什么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无形中影响孩子。当孩子看到父母的打骂行为后,即便受害的对象是他自己,他也会认为这是对的,在与同伴,甚至陌生人的交流中进行重演。更严重的情况,孩子会对爱与关怀产生误解,他会认为暴力是表达爱的方式,导致长大后很难建立亲密关系,甚至会演变成不可控的家暴施暴者。

经常被家长打骂的孩子会变成什么样:

1.有暴力倾向

每个人自出生开始做的最多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模仿。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无疑是孩子模仿的首要对象。因此,假若父母经常以打或者骂的方式对待孩子,那么长此以往,孩子便会认为这个世界本来的样子就是这样的,人们沟通的方式也就是这样的,因此他们自然也就学会用打或者骂的形式去对待其他人,这样无形中就为孩子埋下暴力的种子。

2.自暴自弃

很多长期遭受父母打骂的孩子,会慢慢觉得自己再怎么辛苦努力还是什么事都做不好、永远不能得达到爸爸妈妈所期望的那样。与其辛苦却不得回报,还不如干脆放弃努力,放弃自己去躲到角落里来的容易。而这样自暴自弃的孩子,会从内心认为自己本来就不是一个好孩子、甚至不是一个好人。如果这样的孩子长大到一定的年龄,有机会接触到社会上的不良人群,会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纪的道路。

3.胆怯

父母要是经常因为一丁点小事就对孩子又打又骂,很容易给孩子心里造成巨大的阴影,导致他们不敢说话、不敢做事,事事变得胆怯。这是最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的一方面,让孩子时时刻刻处于担惊受怕的环境中。

4.“仇恨”心理

从小常受到父母打骂成长的孩子,极易造成一种“仇恨”心理,以至于对家庭、对父母甚至是长大后对自己成立的家庭都带有一丝“恨意”。说轻一点可能只会给自己的儿时留下成长的阴影,但说重一点会导致心理扭曲,这样一来的后果也就不堪设想了。

5.心理不再健康

孩子在家没有了安全感,心里隐藏着说不出的恐惧,孩子们的心理都很难健康发展,性格容易走向极端,要么易怒,要么怯懦。易怒的孩子到处惹祸,怯懦的孩子则到处被人欺负、孤立。这样的孩子很难真正交到朋友,很难融入社会,会越来越被边缘化。他的自信心会遭遇极大的打击,可能一辈子都无法真正的站起来。

6.孩子变得孤僻厌学

对自己没有了自信,对家庭没了安全感,对父母只想躲避,那么孩子的性格 一定会变得孤僻。长期封闭自己,没有玩伴,没有赞扬,如果再因为厌学而逃学, 那么人格形成一定会发生障碍,长大后易成为反社会型人格,不能融人社会,不能换位思考,始终抱怨他人,以极端的行为来报复社会。

最后想说,或许,武力的确可以让年幼的孩子暂且低头屈服于父母的意愿,但一个很少被父母尊重的孩子,长大后即使功课不错、举止规矩,在精神上所遭受的伤害也会永远让他的内心成为一个弱者。

经常被家长打骂的孩子会变成怎么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无形中影响孩子。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权威远胜于视频中一个陌生人,当孩子看到父母的打骂行为后,即便受害的对象是他自己,他也会认为这是对的,在与同伴,甚至陌生人的交流中进行重演。更严重的情况,孩子会对爱与关怀产生误解,他会认为暴力是表达爱的方式,导致长大后很难建立亲密关系,甚至会演变成不可控的家暴施暴者。那么,经常被家长打骂的孩子会变成怎么样呢?

经常被家长打骂的孩子会变成怎么样:

1.经常受到父母打骂的孩子极度没有自信,心里的受到极大的压抑,在为人处世学习工作之中表现出来 就是唯唯缩缩,总是有一种惧怕的感觉。一旦离开父母的视线,自己做事拿决定 却总是没有一种安全感,也有可能 离开父母的视线 就表现轻狂无根。

2.经常受到父母打骂的孩子极度的逆反,心里充满了恨意,和父母乃至周围人的相处就比较不容易,甚至和自己相处起来也是非常的不愉快,这类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 他的心态一般比较急躁 很难平和下来。

3.尽管一个人的成长 还有后天自我的成长, 还有周围除去原生家庭之外 其它方面的影响,也有可能长大之后这个孩子表现的很有出息,从正面理解了父母的用心。但是 父母自小对孩子的打骂肯定在孩子的心里产生了一种磨灭 不去的影响。睿智的人 会理智的看待自己小时候受到的不良影响,并引以为戒,让 自己尽可能做的更好,但终归是性格中的一种影响。

4.假若父母经常以打或者骂的方式对待孩子,那么长此以往,孩子便会认为这个世界本来的样子就是这样的,人们沟通的方式也就是这样的,因此他们自然也就学会用打或者骂的形式去对待其他人,这样无形中就为孩子埋下暴力的种子。

5.有很多的孩子在父母长期的打骂之下,变得唯唯诺诺、不愿也不敢尝试,甚至不敢充分的表达自己。如果一个人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那么自然他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远。久而久之,这样的孩子就会变得越发的不自信。

6.很多长期遭受父母打骂的孩子,会慢慢觉得自己再怎么辛苦努力还是什么事都做不好、永远不能得达到爸爸妈妈所期望的那样。与其辛苦却不得回报,还不如干脆放弃努力,放弃自己去躲到角落里来的容易。而这样自暴自弃的孩子,会从内心认为自己本来就不是一个好孩子、甚至不是一个好人。如果这样的孩子长大到一定的年龄,有机会接触到社会上的不良人群,会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纪的道路。

养育孩子确实是一个艰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父母们有更多坚定的同时也要有更多的和善。用爱和耐心使孩子成为更优秀的孩子,也使自己成为更优秀的父母。

家长经常打骂孩子会对孩子造成什么

家长经常打骂孩子对孩子来说会出现很多弊端,经常打骂孩子肯定会给孩子的童年带来阴影,对孩子成长不利。比如,孩子养成暴烈的性格,孩子与父母间的隔阂越来越大,总之打骂教育并不是有效的教育方式。进入中学的孩子进入了青春期,打骂孩子可能会导致孩子叛逆,离家出走等等情况发生。

家长经常打骂孩子会对孩子造成什么

一是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虽然幼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是自尊心越来越强,打孩子是对自尊心的严重损伤。有的孩子越打越“皮”,从逆反、对抗发展到破罐破摔、自暴自弃。

二是迫使孩子说谎

有的孩子慑于父母的压力,表面服输,内心不服,来个“好汉不吃眼前亏”,学会了见风使舵,看人脸色行事的不良性格。

三是对父母忌恨报复

一位母亲惊恐地说:“不久前,我一怒之下打了孩子一巴掌,想不到他竟抓起一只短凳朝我扔来,险些砸在我的头上。他还恨恨地说,‘走着瞧吧,过几年再算账!’想想儿子的话,我的心都凉了。”

四是容易使孩子形成暴躁的性格

家长对孩子动辄打骂,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经常挨打不仅容易使孩子产生暴躁的性格,在行为上也是给孩子的攻击性示范。当孩子与他人相处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当遇到某些不良刺激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攻击行为。有的孩子离家出走、浪迹社会、最终走上犯罪道路与父母的打骂不无关系。

五是使父母丧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有个5岁的孩子挨了父亲的打之后,指着父亲说:“你有什么本事?就会欺负小孩!”父亲说:“我打孩子反而让他瞧不起我,当时真有点无地自容的感觉。”

家长除了打骂该如何教育孩子

1、逐步放开

不走极端。原来又打又骂,现在开始可以逐步减少,凡事看趋势,看方向。只要我们能逐步的减少,那么家长和孩子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对于家长来说,更重要的一点是,每天有个切实可行的小目标,而不是望着大目标却总是做不到,三二下就泄了气,也就无法坚持了。

2、尊重与平等

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这代表了他有自己的想法、需求、理念和做法。你可以给他建议,但你无法绝对的去控制他。同样,这个需要我们一点点的去改变。平等体现在哪里?他的观点也是会得到我们的回馈,而不是一味的打压。

这个要怎么做呢?写下来会是长篇大论,简单来说,先从看着孩子的眼睛开始,平视着,你会发现,这样眼神的接触会让你尊重一个生命。如果孩子小一些,你也可以选择蹲下来与孩子平视。

3、沟通

这需要我们换位思考,能体察孩子的感想感受,这样的感想感受一定是在我们与孩子有平等与尊重的情况下,所进行的。

沟通不是单向的,不是你说他做,那种叫命令。

沟通是双向的,你说你的想法,孩子说孩子的想法,最后我们达成一致。

经常看手机的孩子有什么危害

大家都知道经常玩手机是有危害的,可还是很多家长“明知故犯”,因各种原因让孩子经常玩手机,甚至还为孩子配置手机。希望每位家长都要负起责任,重视孩子玩手机这件事的影响,若是等到孩子已经沉迷其中受到伤害的时候那就晚了。

经常看手机的孩子有什么危害?

1、手机辐射对孩子成长不利

儿童颅骨厚度明显低于成人,对辐射的吸收率明显高于成人,也就是说儿童使用手机时,大脑对手机电磁波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60%。而且孩子的神经系统正处于发育阶段,手机辐射会破坏孩子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引起记忆力衰退、头痛、睡眠不好等一系列问题。

2、对于手机产生依赖

手机对于孩子的吸引力是很强的,尤其是沉迷于手机,更是会对手机产生依赖,一旦不能玩手机孩子很容易哭闹,甚至是会烦躁,这样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网络世界的信息良莠不齐,对于孩子的心理的发育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3、影响学习

这对于不少家长来说都是最头痛的问题,一般爱玩手机的孩子,手机必然会分散孩子的很多的精力,这很影响孩子的学习,有的孩子甚至为了玩手机连作业都无法完成。而且就算是学习时,也很难集中的注意力。

4、影响人格和社交能力

经常使用手机玩耍的孩子常常沉迷于虚拟世界,而忽略了现实生活。他们的个性将变得孤僻和易怒。他们将变得越来越不愿社交,不愿意与他人玩耍和交流。

经常看手机的孩子要怎么改变?

1、加强和孩子内心的连接,多关注和理解孩子,随时注意到孩子的变化。当孩子特别想玩的时候,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

2、让孩子获得高自尊感。所谓高的自尊感,就是人可以体验到自己很棒,很有力量等等的感觉。每个孩子都需要这种感觉,需要被认可和肯定。所以说,家长多认可和肯定孩子,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多支持他,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到高的自尊感,那么孩子就不会沉迷于虚拟世界。

3、多给孩子寻找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做,让他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孩子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的乐趣,他们自然就不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沉迷于网络了。

4、家长也要注意孩子的习惯培养。家长就要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和电脑,建议在家里家长把玩手机和玩电脑的时间改为读书的时间,小一点的孩子改为亲子阅读的时间,又养成了孩子读书的好习惯,同时还和谐了亲子关系。

5、让孩子意识到手机的危害。你不说,孩子可能一直不觉得玩手机有什么危害,比如会让视力下降,影响学习,朋友减少,体重增长等等。与此同时,大家还要帮助孩子增强自控能力。

孩子为什么会经常看手机?

1、孩子的好奇心强,但是自制力差。手机功能很多,并且具有很强的娱乐性,而小孩子天性好玩,好奇心又强,所以肯定要对手机感兴趣的,但是因为自身制止力很差,玩起来却不知时间长短,就会慢慢产生痴迷状态。

2、生活环境的限制。现在人们的生活环境,相较于以前有很大的差别。一般孩子们很少有出门活动的场地,往往一出门就是马路、各种店面等等,所以很多孩子被迫待在家里,渐渐的,功能繁多的手机就可能会成为孩子的“最佳伴侣”。

3、受到家长影响。手机的普遍性毋庸置疑,很多做家长的也是经常抱着手机不放,这就会给孩子一种心理暗示,因为孩子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就会开始模仿大人的行为,从而痴迷上玩手机。

4、家长无力陪伴。很多家长工作都是比较忙的,继而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导致孩子无处“倾述衷肠”,只能与手机为伴。

对于沉迷手机的孩子该怎么教育?

1、家长要做个好榜样

如果不想孩子玩手机,那么父母就要做个好榜样。工作回家后,大家要多抽时间陪伴孩子。只要孩子在身边,最好都不要玩手机。在孩子禁玩手机期间,请家长陪着孩子一起坚持!不想让孩子沉迷游戏,自己就先做到,不沉迷手机。

2、陪孩子时不玩手机

当家长在陪伴孩子的时候,无论是陪写作业还是陪玩,可以提前将手机静音,并且不让手机暴露在孩子眼前,不因为手机忽略了孩子,保证家长的陪伴是一心一意的。那么,传达给孩子也是正面的反馈,而不是孩子以后有了手机就不再需要家长的陪伴了!

3、孩子闹脾气时不拿手机哄

孩子是情绪多变的物种,有时候谁也没惹他,他自己一个人生闷气或者来闹闹你。家长觉得烦,怎么哄都不听,这时候就拿出了大法宝——手机。而孩子的手机瘾多半就是这样染上的。因此,家长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管孩子怎么闹脾气,不要用给孩子玩手机的快速解决方法,不要养成孩子依赖手机的坏习惯。

4、别把手机当做奖励孩子的筹码

很多父母在孩子捣蛋调皮或者叛逆时,喜欢用手机作为筹码。当孩子不吃饭、不听话时,以让孩子玩手机为交换条件让孩子听话。如果孩子每次叛逆都能得到这样的‘奖励’,那么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对手机形成依赖。

5、限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

不可否认,手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就连我们大人也不能完全拒绝手机诱惑。但是,家长可以制定规则,限定使用手机时间。比如:一次不能超过20分钟、不要在黑暗当中玩手机、不要离得太近、不要躺着玩等等。

经常唠叨的家长会影响孩子什么

很多人对于唠叨这件事情,并不是那么的看重,觉得家长唠叨一点,不至于对孩子造成多大的影响。但事实真是在这样吗?并不是的,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经常唠叨的家长会影响孩子什么吧!

经常唠叨的家长会影响孩子什么

1、唠叨会使父母失去和孩子的沟通

很多时候孩子做“错”了事情,其实不是错事,而是我们大人眼中所谓的不合乎我们观点的事情,这个时候,很多家长会不停的唠叨孩子的不是,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其实很多时候在孩子眼里并不是“错事”,而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本来是想解释的,但是由于家长的不停的唠叨,孩子也就无法解释,即使解释几句很多时候也会变成家长认为的狡辩,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意和父母沟通。

2、唠叨会让孩子不自信

很多时候父母的唠叨是对孩子的指责,责怪和对孩子的不信任,很多时候也是家长自身不够自信,将一些情绪和不满发泄在孩子的身上,久而久之,父母这种不自信就会影响到孩子,孩子会产生较大的压力,很多时候孩子也会变得不自信,孩子的负面情绪比较多的时候也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3、唠叨会使亲子关系变差

唠叨会使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隔阂产生,影响亲子关系,父母的焦虑和压力延伸到了孩子的身上。会导致孩子与父母无话可说,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疏远就是无话可说,父母的唠叨会增加孩子和父母之间的距离感,导致亲子关系的破裂。

4、让孩子的自尊心受损

唠叨是一种非常不尊重人的行为,因为你对一个人反复唠叨,根本上是对于这个人的一种过度提醒,是对对方能力的不认可,是一种不信任,是一种忽视对方感受的行为。

所以,孩子在听到家长唠叨的时候,很可能会因为这样的原因,而变得自尊心受损。

5、孩子越来越不听话

心理学上有个很有意思的“墨菲定律”,大体意思就是说:你担心的事情,早晚会发生!如果引申到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可以说成:你不让孩子做的事,他早晚会做!

家长慢慢地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唠叨,孩子就会越来越不听话。孩子随着年纪的增长,他们的独立意识就会越来越强。家长经常唠叨,孩子会感到自己受到了束缚。孩子总是喜欢自由的,你束缚了他,他就会反抗你,也就变成了家长眼中越来越不听话的孩子。

什么样的家庭会养出冷漠的孩子

现在有许多的孩子都会出现冷漠的现象,不懂得关心别人,不懂得感恩,有时甚至会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那么,什么样的家庭会养出冷漠的孩子?

什么样的家庭会养出冷漠的孩子

1、家庭不和睦,经常吵架的父母

父母经常吵架,长期生活在不和睦的家庭中的孩子,他的情绪、性格发展都会出现扭曲,变得感情冷漠,对他人缺乏信任,性格内向、容易退缩。

自己最亲的爸爸妈妈总像仇人一样相互攻击,会给孩子带来极度的不安全感。这样的孩子在其他小朋友面前总感觉低人一等,变得胆小、自卑。

2、过度溺爱型父母

很多孩子从小被百般宠溺,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生活中的大事小情,家长都抢着帮助料理、做决定。

家庭过于溺爱不仅剥夺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导致孩子做事情总落后、磨蹭没有时间观念、不主动完成作业、不懂得与人交往,在性格上也会变得冷漠。

3、放手不管型父母

一些单亲父母、工作狂父母或享乐型父母,他们常常把孩子甩手给老人,对孩子不闻不问,他们只顾自己的感受,却很少对孩子担负起为人父母的责任。在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看到其他孩子一家其乐融融的时候,幼小的心灵就会被冷漠感笼罩。

孩子感情变得淡漠的原因

1、父母与孩子沟通不足

因为孩子成长的过程父母没办法陪伴在身旁,所以孩子情感启蒙的关键期,父母也给不了孩子正确的指导。老人带孩子,除了吃饱穿暖外,给不孩子太多情感上的关怀,所以导致孩子的感情淡漠,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

2、父母的情感太淡漠

有的父母自己本身的情感也很淡漠,所以他对孩子的态度也很没有人情味。例如,孩子考试考取了好成绩,他就会非常开心,不但表扬孩子,还会给孩子各种奖励;但是,如果孩子的成绩不理想,他不但不安慰孩子,还会批评孩子、贬低孩子,说孩子笨、蠢等等。

3、孩子缺少分享意识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两个孩子,而且因为生活水平提高了,平时父母给孩子买东西,都会给每个孩子都准备一份,所以,孩子的东西很少需要和别人分享,所以造成了孩子的分享意识不强。

孩子上学后,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多数是竞争的关系,例如要与同学比分数、名次等等,因此在孩子的生活中,学到的更多是竞争意识,而不是分享意识。

其实要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每个父母都能够做得到。只要多留心,在点滴日常生活中,有着很多的空间和机会,让孩子与自己亲近。

什么样的孩子容易被孤立

孩子上学后接触的人多了,开始结交新的朋友,有自己的社交圈。家长会发现班级里总是有被孤立的孩子,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我们心里会比较难受。什么样的孩子容易被孤立呢?

什么样的孩子容易被孤立

1.没有安全感的孩子

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内心都比较脆弱,敏感,对于新的环境适应很慢,遭到欺负也不敢主动出击。这样的孩子一般在家里也不爱多说话,对身边的人没有足够的信任。想要孩子更好的适应集体生活,妈妈要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告诉孩子父母永远是最坚强的后盾,遇到事情不要畏惧。

2.缺乏独立性的孩子

在家里吃穿住行都要爸妈的照顾,等孩子事情上学了以后,在学校里遇到事情也只会哭着喊着找妈妈,这样的孩子最容易被人看不起,被人欺负。父母绝对不能再事无巨细的包办一切了,这样会慢慢弱化孩子自立能力。

3.性格孤僻的孩子

经常转校或者性格天生内向的孩子最容易被人孤立和欺负。对此家长能做的就是给孩子一个稳定的生活状态,不要让孩子跟着一起奔波;鼓励孩子交朋友,建立自己的朋友圈。

4.身材瘦小的孩子

这个我真的是深有体会,上小学的时候长得比较矮,经常会有同学欺负我,等我上了初中他们都不长了,我长高了,然后班级的很多同学都喜欢和我玩,还经常让我教他们打球。一个健康的体魄会让人看起来很有气质,家长能做的不仅仅是给孩子补充营养,更重要的是要监督孩子经常锻炼。

5.和别人不一样的孩子

单亲,生活习惯独特,穿着奇怪等特殊的孩子往往是被同学孤立和欺负的对象。隐藏,规避这些独特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家长不要让孩子穿奇装异服,不要让孩子搞特殊,让孩子尽量保持低调,合群。

如何避免孩子被孤立

1、多关注孩子,多沟通

家长应该增加对孩子的关注,及时把握孩子在学校中的动态,可以询问孩子一天在学校里做了什么,或者让孩子汇报一周心得体会等等。但家长也不要对孩子刨根问底,只需要和孩子放松地聊天就可以,避免给孩子造成负担。通过增加了解及时发现问题。同时,家长不仅要多和孩子沟通,也要定时和老师进行联系,通过老师获知他人对孩子的评价。

2、强化孩子的优点

家长应该在生活中强化孩子的优点,平时给他们多增加信心,多给予他们鼓励和赞扬。让他能慢慢形成较好的自我认知,在潜意识里觉得:自己是个好孩子,爸妈、老师都很喜欢自己,同学们也很喜欢自己。有了这种比较足够的自信心,在面对偶然出现的挫败的时候他们自然就不会遭受大的打击,也不会因此造成什么不良影响。

3、让孩子更清楚的认识自己

家长可以通过聊天、评价、画图游戏等方式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尤其是缺点。家长可以利用轻松愉悦的聊天氛围耐心地讲出,希望孩子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告诉他们,这么做带来的影响是什么,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并让他们了解自己和他人之间相处的关系,或是通过互动体验游戏等方式,教育孩子如何处理好自己与其他小朋友之间的摩擦和矛盾。

孩子在学校被孤立,如何避免孩子成“边缘儿”?家长要这么做

4、帮孩子展示特长

特长对于孩子的交友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孩子如果能在人群中表现出自己的优势,那么给周围人带来好感,增加交友的机会就会增大。家长如果有机会帮他们展示自身的特长,会更加有自信心展示,并且增加孩子伙伴的信任感。

尽管我们会一直想鼓励孩子:"做最真实的自己,不要害怕不合群。"但现实是,孩子需要合群,被孤立并不是人生中一次开心的体验。对于孩子来说,上学期间的合群和友谊更是尤为重要。因此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展现交友优势,从边缘积极融入群体中去。

上一篇: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好孩子 下一篇:面对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家长怎么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