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孩子犯错误了如何教育

孩子犯错误了如何教育

2022-08-29 18:21 354浏览

目录

孩子犯错误了如何教育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犯些错误,家长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不仅要担起养育孩子的重任,还要对自我情绪进行疏导。那么孩子犯错,不去批评打骂孩子,究竟什么样的方法才是聪明的呢?

孩子犯错误了如何教育?

1、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有些孩子做错事情后不愿意认错,是害怕更多的人知道,担心大家笑话自己。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妈妈应该小心处理,不要图一时口舌之快,当众挖苦、羞辱孩子,以避免对宝宝的自尊心造成伤害。

2、鼓励孩子勇敢面对错误

如果孩子做错了,就要鼓励他勇敢地承担责任。家长和孩子一起弥补过失,能让孩子学会如何承担责任。此外,在认错过程中,可以允许孩子对事件作出解释,但也要让他明白,解释不是为了推卸责任,而是让他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一个勇于直面自身错误的孩子,即使偏离人生的道路,也能及时回头。

3、允许孩子承担责任

每一个错误行为之后,都会有一个结果,比如说孩子在吃饭的时候弄翻碗,那么孩子今天就要饿着肚子,这就是他需要承受的结果。孩子在墙上乱画,那么让他刷墙,这就是一个自然结果,所以我们要孩子承担错误行为的结果,他就知道他的错误行为,自己需要承受什么后果,下次才会提醒自己不要犯错误。

孩子犯错行为背后的目的?

1、寻求过度关注

怎样判断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在寻求关注呢?那就是当家长对孩子有心烦、愤怒、着急、愧疚的心理,并且想用提醒、哄劝、替孩子做事情等行动去帮助孩子时,那这多半是孩子在寻求你的关注了。

2、寻求权利

他们觉得我自己要说了算,我不能任由大人发号施令。比如,不管妈妈怎么强调脏衣服要放到洗衣篮里,孩子还是会把脏衣服扔得到处都是。你要我向东,我偏要向西。

3、报复性心理

受到伤害的孩子在确定自己不被喜欢,也没有足够的权力时,他的价值感就会通过伤害他人来体现。这时父母如果能看到孩子的感受,接纳孩子的感受,并真诚向孩子道歉,孩子就不会通过报复来实现价值感了。

4、自暴自弃

当孩子觉得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没有成功的机会时,他会觉得非常无助,进而利用这个无助感夸大自己的弱点,有时候甚至夸大自己想象出的弱点,目的是避免去做那些他预料自己会失败的事情。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不放弃,手把手教,给孩子提供一些容易成功的机会,允许孩子小步前进。

孩子犯错误不敢承认

有不少孩子非常的倔强,每次犯错误后不管家长怎么问,就是不承认,因此经常让家长们很头疼,那么,孩子犯错误不敢承认怎么办?

孩子犯错误不敢承认

1、家长要有同理心

孩子犯错误时,如果家长采取训斥、打骂,孩子就会更加恐惧、害怕,这样孩子下次再犯错误的时候为了躲避家长的惩罚,孩子就会采取死不承认的态度。

反之,孩子犯错误时,家长如果能好好跟孩子沟通,允许孩子犯错误,蹲下来慢慢询问事情的原因,并站在孩子的角度体会孩子的感受,并认真给孩子分析其中的原因,孩子就会跟家长说真话,家长说的话、提出的建议孩子也才能听进去。

2、先表扬后指错

孩子犯错误是最常见的事情,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家长要先给予表扬,肯定孩子的诚心,然后询问孩子的感受,接下来再分析问题,并明确指出孩子的错误。只要孩子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孩子一定会改正自己的错误。

3、让孩子在犯错和改错中成长

孩子遇到困难、受到挫折,要先让孩子自己解决,孩子实在无能为力的父母才伸出援助之手,让孩子吃点苦头对孩子有好处,父母要忍下心来让孩子从小受点挫折。

从小受挫比长大受挫受到的伤害小,而且收益却很大,所以后者这样的“错误”,父母应该多鼓励孩子去犯。

孩子犯错后,家长正确的做法

1、不训斥,不打骂

当孩子犯错后,倘若父母不训斥,不打骂孩子。孩子也是知道自己犯错了,既然孩子已经知道犯错了,我们又何必再对孩子进行吼叫和打骂。我们要考虑到孩子这时的心情和感受,孩子年龄比较小,心理的承受能力比较弱,在犯错后都会比较胆小和害怕。

孩子害怕被父母吼叫和训斥。因此,这时父母不应训斥和打骂孩子。而是静下来,不训斥,不打骂,让孩子紧张的心情平复下来。

2、让孩子自己分析错在何处

当孩子紧张和害怕的心情得到平复后,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先想想自己错在何处。并让孩子从头到尾把犯错的经过讲清楚,这样孩子才能冷静下来思考和回忆犯错的过程,理智的面对自己所犯的错误。

3、降低对孩子错误的关注

有很多的家长,在孩子犯错后,经常爱翻旧账,并且,会长时间的持续关注孩子的错误。这样会加重孩子犯错的几率,并且,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阴影和心理负担。

因此,我们不妨在孩子犯错后,适当忽略孩子的错误,不关注,假装“看不见”。让孩子心理明白知道就行了,或者稍微提醒一下,不要太过关注。

总之,孩子的成长过程是漫长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对孩子的教育本就是一个漫长的试错过程。孩子犯错误不敢承认,作为父母要允许孩子犯错,并让孩子在犯错和改错中成长,孩子才能够自立自强。

孩子犯错误不承认怎么办

孩子犯错误不承认,家长要做一个不批评孩子的父母基本上不可能,那么如何才能够在孩子做了不好的事情时,拿捏好批评孩子的分寸。既达到了教育的目的,让孩子主动承认错误,又不会伤害到孩子呢?

孩子犯错误不承认怎么办

1、释放这种紧迫感,让关系更亲密

态度决定了事情发展的走向,父母再把自己的要求强加给孩子以后,孩子的心理会造成很大的压力,而且一连串的指责和不开心让他们觉得很害怕。

如果使用这种方法恰到好处的话,孩子就会知道做什么事情会让父母不开心,做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得到父母的表扬。

2、避免尴尬,解决难题

在孩子出现不听话的时候,父母的强势态度只会让孩子心口不一,有的孩子在害怕的情况下,主动承认了自己的不礼貌行为,其实在内心他并没有记住这个错误。

父母根本没有彻底的解决问题。要让这件事情不再发生,就需要恩威兼施的方法来解决。

3、注意态度,把握分寸

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父母需要放低姿态,态度温和,强势的态度只会让孩子回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分寸。

如果这件事情确实是孩子的不对,这时父母要威严,态度要强硬一些,在对与错之间必须做到严肃准确。

4、父母的耐心

有的父母在孩子出现不听话的情况下,采用的是直接怒怼的方式。这种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孩子身上之后,反而会出现相反的效果。

有极少数父母会在这个时候用一个“哄”字来解决问题,而更多的父母会选择这种最为直观,最为有效的强硬方式来教训孩子。

这种方式恰恰说明,作为父母当时是没有耐心的。

5、让孩子获得尊重感

孩子的世界很直白,和他们说一句我爱你,或许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大的快乐,如果发现父母的脸上有指责自己的意思,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很不懂事,而且非常的无助。

这种无助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没有受到尊重,利用恩威兼施的方法,可以让父母的态度变得柔和,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将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孩子讲清楚,用温和的语言和孩子进行说教,这样孩子的心里会觉得得到了莫大的尊重。

孩子犯错误了家长应该怎么处理这件事

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或多或少的都会犯一些错误。但很多家长不知道孩子犯错之后该怎么教育孩子,只会用打骂,这种传统的老方法。其实这种方法只会让他们有错误的认知。那对于孩子犯错家长应该怎么处理呢?

孩子犯错误了家长应该怎么处理这件事?

1、家长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面对孩子犯错,一味地指责、吼叫是无用的。孩子犯错后,他会因为做错事而惶恐不安,你的吼骂只会让孩子更加恐惧害怕,甚至会让场面失控,导致事情向更糟糕的方向发展。一切适得其反。所以家长首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先不要急着去批评孩子,给孩子适当的安慰和包容,先让自己和孩子都拥有一个平和的心态,然后再去看待问题。

2、给孩子辩解的机会

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家长不要上来就直接发脾气。不妨先冷静下来给孩子一个说话的机会。问一下他们这么做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有些时候很有可能是我们冤枉了孩子。他们的本意可能是好的,但是呈现出来的可能就是做错事情。

3、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有些孩子做错事情后不愿意认错,是害怕更多的人知道,担心大家笑话自己。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妈妈应该小心处理,不要图一时口舌之快,当众挖苦、羞辱孩子,以避免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伤害。

4、引导孩子正确做法是什么

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家长不要马上就发脾气。因为发脾气是最不对的一种做法,我们都知道发脾气什么都解决不了。而且有的时候孩子并不是真心想去犯错误,他们可能只是太小不懂这样做是错误的。所以家长可以利用这个契机,去给他们做正确的引导。告诉孩子这样是不对的,而且可以告诉他们这样做的危害,帮助他们举例子说明问题。

5、教孩子承担责任

如果孩子做错了,就要鼓励他勇敢地承担责任。家长和孩子一起弥补过失,能让孩子学会如何承担责任。此外,在批评过程中,可以允许孩子对事件作出解释,但也要让他明白,解释不是为了推卸责任,而是让他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批评本没错,让孩子知道界线,知道对错,才能帮助孩子成长。

6、不必逢事都批评

若是孩子犯的错误只是一些日常的小错误,比如作业没写完就跑去看电视了或是完成的作业质量不高就跑出去玩耍了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只需给孩子树立规矩与惩罚,让孩子将自己的事情放在心上,形成勇于担当的性格。

7、多用肯定式的批评法

很多孩子虽犯了错,但错中还有很多闪光点的。肯定式的批评法保护了孩子某些正当想法或做法,情绪不受破坏,更能接纳爸爸妈妈的教诲。

做为父母如何教育自己孩子

很大程度上来说,父母的好坏,决定了原生家庭的质量。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一出生就能遇到一对好父母,但往往事与愿违。很多家长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孩子眼中的“好父母”,但往往力不从心。

做为父母如何教育自己孩子?

1、和孩子一起建立规则

无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建立规则很重要,但是孩子生活经验不丰富,自然不懂得那么多条条框框。教育孩子如果想要轻松一些,让孩子胡来那是不可能轻松的,做妈妈的一定要有原则。

2、让孩子多接触社会

除了日常在家里的教育外,家庭教育还可延伸至家门之外,父母可以带孩子多走出去,多到社会上或者大自然接触,这样有助孩子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同时也会让孩子发现世界的美好,培养孩子热爱生活的热情。

3、家长要以身作则,再去教育学生

学生家长如果本身就是优秀的人,那么学生本人也会变得优秀,因为在家长的影响下,他们潜移默化得就会变得优秀起来。因此,家长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这样才能将学生教育成优秀的人。

4、给孩子一个选择的机会

其实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所以,父母不要总是帮他把一切都安排好,有时候可以让孩子来给自己做选择,这样他们才知道,每个选择背后都代表着一份责任,他们才懂得如何选择和负责。孩子懂得选择后,妈妈就省心啦。

5、注意家庭氛围的和谐

孩子进入了叛逆期年龄的时候,也是家庭和谐氛围被打破的时候,双方总是对立的,父母还想像先前一样掌控孩子,而孩子想努力跳出父母的说教,甚至发展到严重的地步的时候,孩子会产生离家出走,不想回家的心理。

6、给学生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和指责

每个人都喜欢被他人认可和肯定,所以作为家长,也应该给学生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这样他们才会变得更加自信,久而久之,也会变得优秀起来!

7、认真思考孩子提出的要求,谨慎回应

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匆忙答应而又反悔,会让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很恼火,更难信任家长。有些家长习惯性否定,再与孩子谈判,使孩子一开始就与家长对立。正确的做法是先告诉孩子我要认真考虑一下,然后再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来回应。

叛逆期孩子如何教育

孩子进入14岁左右的阶段,家长会发现“孩子突然像变了个人一样,真难管”,这也是诸多家长对孩子叛逆的共鸣。其实,家长不必太过于惊慌,这一切是孩子青春叛逆期到来的表现。在这一期间,原本很乖的孩子会出现许多问题,比如越来越不听话,整天不想回家,不愿与家长交换想法,做事也比较任性。孩子面对父母一天到晚的唠唠叨叨,会烦躁不安、心慌意乱。

叛逆期孩子如何教育:

心理断乳期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从总体上讲,心理断乳期的各种心理现象,反映了少年儿童心理上的进步。从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出现独立意向,这是重大的变化。父母要珍视子女的这一时期,采取欢迎的态度,对于孩子逆反心理的消极面,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循循善诱,进行教育。

专家建议,家长更应看到逆反心理积极的一面,如因逆反心理出现的好奇心,是一种渴求认知事物的欲望,是求知的动力。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辨的特点,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家长应留心注意,因势利导,促其成材。

家长要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并允许孩子也能参与家庭的管理。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在其遇到困难、失败时,应鼓励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扬。家长还要有勇气向孩子请教,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过失。

了解叛逆期孩子的心理特点:

1.寻求理解。初中的孩子,随着接触范围的扩大,知识面的增加,内心世界丰富了,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有时与父母的价值观不同,遭到父母的反对,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于是就在同龄孩子中寻找共鸣,父母也变得不那么亲近了。此时,如果父母不了解子女的这种心理、生理变化,一味简单、生硬地管教,就会迫使子女产生反抗情绪和行为。

2.发展与幼稚并存。事实上,逆反期的孩子,尽管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差,常会无意识地违反纪律。他们喜欢与人争论,但常论据不足;喜欢怀疑,却又缺乏科学依据;喜欢发现见解,但又判断不准;喜欢批评别人,却又容易片面。家长知道了“心理断乳”期孩子的这些特点,对待他们就更应避免简单粗暴,也不能用“哄骗”的方法来对待他们。

3.反抗性增强。父母管教子女往往有两种心理状态:一是把子女看成私有财产,对子女具有绝对权威;二是父母将子女看成自我理想的再现,希望子女能实现自己想实现,但没有实现的理想。因此,父母常常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灌输给孩子,企图让孩子按父母的设想去生活。这样一来,父母要管教,子女要独立,矛盾必然产生,反抗行为在所难免。反抗形式多种多样,有的不与父母交谈,有的与父母阳奉阴违,有的离家出走,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好孩子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孩子成才的必要条件,良好的家庭教育也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家庭教育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从这个意义上讲,其实每个孩子的起点是不一样的。

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好孩子:

1、做好陪伴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也是帮助孩子成长最好的礼物。优秀的孩子都是“陪”出来的,幸福的孩子都是“伴”出来的。父母的爱心、细心、耐心、精心陪伴,是孩子生命中必不可少的养料和精神慰籍。过去,家长陪伴孩子大多是上辅导班,是写作业。现在“双减”之后,孩子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家长陪伴孩子的方式同过去也不一样了。家长可以陪孩子运动;陪孩子劳动;陪孩子看电影;陪孩子做游戏;陪孩子逛书店;陪孩子参观博物馆;陪孩子走进大自然;陪孩子欣赏天高云淡,流水潺潺;陪孩子感受碧波荡漾,层林尽染……这些陪伴,虽然不能帮助孩子直接获取分数,却能释放孩子的天性,愉悦孩子的身心,让孩子尽情地享受快乐的时光和幸福的童年。

2、做好榜样

如果说知识获取的主要渠道是学校教育,那么孩子的品性与德行的养成主要靠家庭教育。最好的教育莫过于示范,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且是永远的老师,必须在孩子的习惯养成、品德形成、情绪控制、心态调适、精神塑造、毅力锻造等方面,给予孩子及时的引导、开导和指导,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3、做好督促

“双减”后,减少书面家庭作业,但并不等于没有家庭作业。老师们通常会布置一些“口头作业”,比如:读读课文、背背古诗;还有一些“实践作业”,比如:做家务、做手工、做公益、做社会调查等。这些作业,富有弹性,难以量化,也很难逐一检查,靠的是学生的自律和自觉。但是对于中小学生,孩子的自律性和自觉性在这个阶段还没有完全培养出来,此时就需要家长的督促。在督促中,让孩子体验非书面作业的乐趣,完成相应的“弹性”作业;在督促中,让孩子由不自觉到自觉,由不自主到自主,让孩子的良好的自觉性日益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逐步形成。

4、做好共读

在学校,可以“师生共读”;在家里,需要“亲子共读”。孩子的阅读,是从“亲子共读”开始的。“亲子共读”,不仅是一种阅读方式,也是家长和孩子亲密相处的方式,更是家庭教育中一道曼妙的风景。在亲子共读中,促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相互理解,增进亲子感情;在亲子共读中,让同一个屋檐下的人有着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精神世界,共同的心灵密码;在亲子共读中,让孩子体验“岁月静好”,慢慢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亲子共读中,让父母和孩子得以相互学习,互为促进,共同成长。

5、做好关注

家长的关注,不应该只关注孩子作业做没做完;孩子又考了多少分数;孩子在班上排多少名。除此之外,家长应该更多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心理状态、行为习惯和幸福感。我以为,孩子的成人永远比成才重要;孩子的成长永远比成功重要;孩子的快乐健康永远比分数和排名重要。大自然给不同的孩子赋予了不同的禀赋和特长,不是所有孩子都可以考满分;也不是所有孩子都可以上名校;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够成为科学家;也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够当名星。就像大自然为鱼儿提供水塘,为鸟儿提供树林,为骆驼提供沙漠一样。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天使,既然他们生来独特,又何必非得按照统一的模式,按照唯一的分数标准,把他们培养成同一个模子倒出来的人呢?

6、提升自己

过去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时为了图省事就掏些钱把孩子交给培训班。“双减”之后,学科培训班没有了,课后对孩子的教育,将回归到家庭,回归到家长,家长要更深入思考和学习科学培养孩子的方法。

上一篇:孩子犯错了家长该怎样教育 下一篇: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