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怎样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怎样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2022-04-29 17:52 471浏览

目录

怎样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代,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始,将来可使孩子们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希望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甚至是不太可能的了。那怎样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呢?

怎样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一、注意不要过分地关心孩子。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二、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三、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四、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五、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六、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七、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八、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

九、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十、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怎样才能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做家长的一定要明白,孩子虽然是因为家长而出生的,但他却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有他独立于我们的人生。

作为家长,除了给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引导外,更应该尊重孩子独立自主的要求。那怎样才能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呢?

怎样才能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1.对孩子自尊心的守护

守护孩子的自尊心,有利于帮助孩子形成健全人格。有一些父母,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还秉承着“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思想,不自觉地在孩子面前树立自己的权威。在街上,我们偶尔能够看到,因为一些小事父母就对孩子大发雷霆,直接把孩子置于难堪尴尬的境地,完全忽略了孩子的自尊心,这样的做法很容易导致孩子变得自卑,做什么事都畏手畏脚,不敢行动。

2.对孩子好奇心的保护

好奇心会让孩子热爱生活,而生活中蕴含了一切的真理,所以,保持孩子的好奇心是非常重要的,这件事可以从身边做起。

举个例子,一位爸爸带着女儿去植物园时,当女儿兴致勃勃地问“这是什么”时,爸爸会非常耐心仔细地回答女儿,如果遇到不懂的,就会直接对女儿说:“这个爸爸也不知道,咱们回家到网络和书籍中查一查,好吗?”女儿就会非常开心地说这个她可以查。这个小小的互动,就很好地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对孩子探索未知事物的精神也有激发效果。

3.多肯定孩子,培养自信心

人类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被认可的需求。受到认可的人的积极性往往会比一般人更高,这就是培养自信心的关键所在。父母要做的是给予孩子肯定,这样才能正确地引导孩子,成为孩子自信心的来源。

4.给予孩子安全感

安全感源于内心的满足与安宁,父母只有给孩子足够的关注,才能让孩子快乐的成长。父母可以尽量让自己的陪伴变得有质量,而不是单纯地坐在孩子身边忙着自己的事,父母陪伴孩子时要有所互动,例如,可以跟孩子一起读同一本书,每天形成固定的时间,跟孩子共同讨论,这样可以联结孩子和父母的情感,让孩子的内心得到满足。

总之,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健全人格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家长不妨在这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为孩子的成长打下基础。

如何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我们总是对孩子有着非常完美的期待,其实孩子对家长的期待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解决“如何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这个问题的根本在于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向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做好榜样,以身作则。

如何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1.给孩子温馨家庭

温暖安全的家,是孩子学习成长的最佳场所,父母应积极培养孩子基本生活知能,敎以待人接物、饮食起居等优良习惯,并经常安排全家人共同休闲活动,如一起打扫、运动、郊游等,让孩子做一个懂得自尊尊人的现代人。

2.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

真正具有独立精神的人对自我意识有一种强烈的需要,他们不借助这样那样的依赖就形成自己的意向,做出自己的决定,自我实现的方向指引着他们履行自己的动机和纪律。家长替孩子做太多的事,是对他们积极性的最大的打击,这样会使孩子失去更多实践和锻炼的机会。

因此,卡尔·威特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十分注意对孩子独立精神的培养。他反复地强调,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去做,千万别替他去做。否则,孩子的独立意识就无从谈起。

3.陪孩子愉快学习

游戏是孩子生活的重心,聪明的父母别说孩子只会玩,应该肯定游戏的价値,并且高高兴兴的陪孩子玩出智慧、玩出创意,随时给孩子成功的感觉,使孩子更有勇气尝试新事物。

4.教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

假设,你的孩子突然想放弃练习足球,可问问他们为什么想放弃,并协助他们回想当初想踢足球的初衷,同时提醒他在足球队中的责任。如果他们依旧想放弃也不要紧,爸妈也可帮助他们找到兴趣,继续燃点孩子的热情。

5.让孩子看到世界广阔和趣味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大部份的孩子只对身旁的人、事、物感兴趣,让孩子发掘生活圈外的世界很重要,这能影响他们对社会、文化的认识。爸妈可跟孩子一起看影片、照片、书籍或新闻,从中学习倾听和换位思考。

6.让孩子学会感恩,懂得宽容

大班孩子是处于情绪最难控制的年龄阶段,对待大班孩子打架行为要教育幼儿学会感恩,宽容他人。比如,孩子A不小心被孩子B踩着脚了,这时首先要让孩子B给孩子A道歉,以后走路要小心,孩子A也要对孩子B理解包容,两人不能因这件小事而大打出手,要相互包容,相互谅解。

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

独立是健全人格形成的第一步,摆脱依赖能让孩子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有了独立的能力,长大后的孩子才能更加坚定的走好人生的每一步。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呢?

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

要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家长必须做一个“不越界”的家长,倾听孩子的心声,给孩子独立自主的空间,家长的角色只是时时地引导建议而不是否定孩子的想法,或是取代孩子的想法,更不是完全包办代替孩子!

现在发现很多家长都是“掌控型”的,孩子是“绝对服从型”的,孩子对家长言听计从,从来不会自己做决定,从来不会有自己的想法,这种关系表面上看起来孩子很听话,实际上在家长的掌控下,孩子已经完全失去了自我,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更谈不上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放手就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法宝,让孩子自己去经历、体验、学习的过程,就是在培养孩子独立性。如果家长不懂得放手,家长就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时间一长,孩子就不知不觉地什么都不想了,反正有想法也没有人听,反正有想法也会被无视!最后孩子就成了遇事怕事,遇事无主见的人了。

如果你养大一个这样听话的孩子,是不是最大的悲哀呢?

所以家长要懂得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想法,适当引导,这样孩子才能在自主的过程中获得独立的能力。切记千万不能包办代替!

有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们只是借助你的身体来到这个世界。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孩子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世界有着天生的探索欲。家长如果不懂得适时放手,孩子就犹如断掉了飞翔的翅膀,让他们如何去探索世界?

反之亦然,如果家长懂得适时放手,孩子才能学着飞起来,也能飞得更好更高。

所以,家长保持界限感,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才是对孩子最长久、最深远的爱!

怎样培养孩子合群的能力

合群是一个孩子的社会交际能力,对孩子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也是孩子情商高低的表现。合群,就是孩子容易被别人接纳,孩子喜欢群体活动。那么,家长怎样培养孩子合群的能力呢?

怎样培养孩子合群的能力

父母要注重塑造孩子的良好性格

孩子拥有一个良好性格,就更容易被别人接纳和喜欢。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开朗、积极健康向上,虽说“天性难改,秉性难移”,但父母可以通过引导孩子调整心态,改变认识,转换思想来改善孩子的性格。

父母要注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我们常说,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让人收益一辈子,良好行为习惯要从孩子抓起,包括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孩子拥有好的行为习惯,就更容易被别人所接受。

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

孩子的交际能力不是由先天条件决定的,后天因素占了主导作用。父母要多带孩子出去走走,让孩子可以和更多的人和物接触,不断提升孩子的认知能力,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激发孩子的自我表现意识,建立自信。

父母要注重孩子的情感教育

情感的流露是最好交际的体现。父母要正确引导孩子认知情感,教育孩子要学会帮助别人和爱护别人,当拥有一颗真善美的心,孩子就更加懂得珍惜和维护身边的关系。

孩子合群的能力的重要性

第一,能够很好的融入集体生活,这个在以后的学生和工作生涯中也是一大优势。

第二,能够有利于他个人的发展,合群说明有共同的语言,爱好的,会激发他更好的发展自我,学习知识。

第三有利于孩子增强自信,在性格上能够塑造优秀的品质,比如分享,分享物质和快乐,都能提高孩子的品质。

当然,如果想让自己的孩子能融入到集体中,需要您多一些耐心、陪伴,多给孩子一个适应的时间。

怎样培养孩子的约束力

孩子缺乏自觉性、自我约束力差,根源往往在父母。很多孩子小时候,其实也可能是一个有一定自律性的孩子,后来由于父母家长的长期溺爱,才导致孩子缺乏自律性了。约束力差的孩子的学习习惯大概率是不好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上课总是跑神,那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学习成绩不好。那家长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约束力?

怎样培养孩子的约束力

建议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形成自律的性格。

一、有原则的去爱孩子

许多父母总是不知道如何去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管教过严可能会让孩子变得死气沉沉、缺乏活力,过于放纵,又会让孩子变得娇气、任性,事实上把握好这个“度”正是父母教育的关键所在。

妈妈应该明白,爱孩子并不是任由孩子随心所欲,而是要给孩子订立一些原则,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并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二、教孩子一些必要的自我控制策略。

与成人相比,儿童行为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冲动性强,儿童在行动前常常不加思索,很少考虑行为的结果,而不象成人会在具体行动前先仔细考虑,考虑到该行为的利与弊,从而相应地采取一种适宜的行为方式。

因此针对孩子行为的这一特点,对于孩子来说,为了提高自己的自我控制能力,就应该学着在做事之前先想一想,根据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或他人的经验想一想这么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对自己个人以及周围他人会产生哪些有利的和不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控,采取适宜的行为方式。

三、家长少说教,做聪明的父母

比如有的孩子特别爱看少儿频道,每天都要看,因为看电视,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早上更是起不来床,上课也没精打采的。看着孩子这个样子,妈妈开始担忧起来,看电视没节制,不仅影响学习,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也会带来不好的影响。

聪明的妈妈不用苦口婆心地劝说孩子不要看电视,而是应该让少儿频道暂时消失。这个简单的做法减少了亲子之间的冲突,孩子在被动的情况下只好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

四、延迟满足孩子的需要

在日常生活中,妈妈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学会等待。当孩子向父母提出某些要求时,可视情况延迟满足孩子的欲望。让孩子等上一段时间后再实现他们的愿望。孩子有了这样的体验后,就有了经验,想要得到东西,就需要耐心等待。于是,孩子逐渐就能培养起耐心和自控的习惯。

五、教会孩子换位思考

孩子的不自控行为,常常会伴随着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包括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孩子由于自我中心化倾向较强,他们往往更多地只根据自己的意愿而行动,而很少考虑他人。

因此作为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孩子的移情能力,提高孩子对他人情绪情感的敏感性,学着站在他人角度,感受和理解自身行为对他人所造成的影响,从而有意识地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以提高自我控制的水平和自觉能力。

六、用游戏训练孩子

游戏是孩子都喜欢的活动,而且游戏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规则性,经常和孩子玩游戏,可以使孩子在懂得规则的基础上,不断训练抗诱惑的能力,让孩子的自制力得到发展。

怎样培养孩子的内动力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自觉,主动积极,成为学霸。但每个孩子存在个体差异,还有阶段性差异,不可能次次都如家长所愿。而培养孩子的内动力才是家长需要做的第一功课,那具体该怎么做呢?

怎样培养孩子的内动力

一、学习动机。

孩子对某些知识或技能产生迫切的学习需求时,就会引发学习内驱力,唤起自己内部的激动状态产生焦虑、渴望心理状态,并激发一定的学习行为。

例如某一同学遇到了一位外国人向他问路,他回答不上来,强烈的需求感、羞耻感,可能促进他去学好英语,当然老师的课堂提问也可促进孩子产生学习动机。

二、好奇心。

心理学家瑞夫激发学生好奇心的策略。一制造悬念,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没有明确答案的假设上。二是让学生猜测,老师提供反馈。

三是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四是引起争议。五是制造矛盾,启发性提问,引起学生纷纷议论,产生巨大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三、学习兴趣。

一是根据学生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课堂应注意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如课本中的图画,手中教具等。

高年级的学生应从教材内容挖掘深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智力活动,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开动脑筋积累活跃状态。二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兴趣。

例如,优等生要为他们创造条件,提供的较难的学习材料,鼓励他们自学和独立思考能力,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小组和有关竞赛活动,引导他们小创造、小发明活动。

学习成绩差、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应该鼓励其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为他们推荐有价值的课外书籍,锻炼各种能力,从而发现特长加以正确引导,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评价与反馈。

学习结果正确及时的反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积极性。奖励与惩罚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肯定与否定是一种强化方式,它可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正确运用奖励惩罚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之一。

五、社会的支持。

父母的期望和管教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孩子学习的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父母的态度和信仰。教师期望是就是对自己学生未来的行为或学业成绩的推测,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现状了解的基础上。

同伴的竞争,在竞争过程中学生的好胜性力机和求胜的需求会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提高,正确使用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它具有激发人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

上一篇:过度溺爱的孩子如何正确引导 下一篇:孩子胆小不自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