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有主见
怎样培养孩子有主见
怎样培养孩子有主见?
1、帮孩子建立价值评判体系
家长平时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对于孩子的思想观念的引导,也要非常注意,孩子本身就是一张白纸,需要家长一步步的引导,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建立一套正确的价值体系。
2、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不少孩子在遇事时,不敢做出自己的判断和抉择,还有一种原因是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害怕做错了事,会受到父母的责骂或导致内心不安。当父母发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可以告诉孩子,即使判断和抉择失误,也没有关系,重要的是找出错误的原因,下次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父母对孩子的鼓励和态度上的民主豁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给孩子提供足够的安全感,当然也有利于促使孩子有主见。
3、让孩子学会包容和开放
让孩子有主见的意思就是让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不要那么的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鼓励孩子的个性发展,不要总是随大流,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教会孩子学会尊重身边的不同,用包容开放的心态去对待身边的所有与众不同的人和事,这样孩子就会慢慢的开始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主见。
4、不随意剥夺孩子说话和做事的机会
父母要切记不随意剥夺孩子说话和做事的机会,即使认为孩子的想法不对或词不达意,也不要简单粗暴地批评,这会让孩子丧失自信,当下次再遇到问题时,孩子多半会唯唯诺诺,再也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想法了,更不可能大胆尝试做事,很容易成为一个没有主见、强烈依赖他人的孩子。
孩子没有主见的原因:
1、父母包办孩子的一切生活
有很多的父母对于孩子过度疼爱,认为孩子年龄还小,很多事情孩子自己做不好。所以,在生活中,父母就会一味包办、代替或过多地干涉孩子的事情。可是,这样就会导致孩子没有机会去选择。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任何事情,做任何的选择,孩子都会不知所措,无从下手。
2、热衷于让孩子听话,孩子失去了表达机会
孩子听话、乖巧可以省去家长许多力气,但如果孩子表现得过于顺从,凡事没有主见,总是模仿别人,就不是一种好现象了,这对孩子今后个性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
3、父母喜欢否定孩子
孩子没有主见最深的原因可能还是父母的频繁否定。在一些场景下,父母的否定会打消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逐步丧失掉属于自己的主见。
孩子的抗压能力怎样培养
孩子的抗压能力比较差,遇事喜欢退缩、逃避,让家长们感到担忧。那么,孩子的抗压能力怎样培养?
孩子的抗压能力怎样培养
1、培养孩子的“适度”自尊心
自尊心,也被称为“自我肯定感”。是指我们尽管遭遇了失败或做事的过程不顺利,但能够保持不过度否定自我而依然认可自己价值的心理状态。孩子只有培养“适度”的自尊心,在遇到压力、挫折时,既不会自我怀疑,又不会妄自菲薄,才能很好的能面对压力、挫折。
2、培养孩子的乐观精神
观或悲观,是由于对问题的解读方式不同。面对压力、挫折,孩子是悲观还是乐观的看法,对是否能克服困难,起着很大的作用。
3、培养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孩子能力不足,但自我效能感强,孩子就会自信地发散思维,积极找寻各种解决方案。所以,自我效能感高的孩子,具有很强的执行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即时遇到困难也不会畏惧,就算失败也不会丧失信心。
孩子抗压能力差的表现
1、经常无理取闹
抗压能力差的孩子由于自身调节情绪的能力比较差,经常会因为一些家长不会注意到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情绪低落,而一个人一旦心情不好就会想要找亲近的人发泄,所以如果父母觉得孩子每天情绪起伏过大,喜怒无常,就应该开始着手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了。
2、遇事第一反应是退缩
遇到困难退缩是人之常情,而平平无奇的普通人,和大家都敬佩的成功人士之间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成功人士会克服这种趋利避害的本性,迎难而上,把问题解决掉,从而搬开成功路上的绊脚石,达到他们的目的。
反观那些抗压能力很弱的人,他们在遇到难解决的事情时,由于自身心理素质有限,通常第一反应就是想要退缩。
3、经常生病
抗压能力差的小朋友调节情绪能力确实,很容易陷入因为各种各样的烦心事心情低落,因此,他们要比抗压能力强的孩子身体更弱,更易生病。
孩子的抗压能力怎样培养,家长们需要适当的放手,不给孩子过多的保护,孩子才能更好的成长。
怎样培养孩子合群的能力
合群是一个孩子的社会交际能力,对孩子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也是孩子情商高低的表现。合群,就是孩子容易被别人接纳,孩子喜欢群体活动。那么,家长怎样培养孩子合群的能力呢?
怎样培养孩子合群的能力
父母要注重塑造孩子的良好性格
孩子拥有一个良好性格,就更容易被别人接纳和喜欢。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开朗、积极健康向上,虽说“天性难改,秉性难移”,但父母可以通过引导孩子调整心态,改变认识,转换思想来改善孩子的性格。
父母要注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我们常说,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让人收益一辈子,良好行为习惯要从孩子抓起,包括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孩子拥有好的行为习惯,就更容易被别人所接受。
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
孩子的交际能力不是由先天条件决定的,后天因素占了主导作用。父母要多带孩子出去走走,让孩子可以和更多的人和物接触,不断提升孩子的认知能力,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激发孩子的自我表现意识,建立自信。
父母要注重孩子的情感教育
情感的流露是最好交际的体现。父母要正确引导孩子认知情感,教育孩子要学会帮助别人和爱护别人,当拥有一颗真善美的心,孩子就更加懂得珍惜和维护身边的关系。
孩子合群的能力的重要性
第一,能够很好的融入集体生活,这个在以后的学生和工作生涯中也是一大优势。
第二,能够有利于他个人的发展,合群说明有共同的语言,爱好的,会激发他更好的发展自我,学习知识。
第三有利于孩子增强自信,在性格上能够塑造优秀的品质,比如分享,分享物质和快乐,都能提高孩子的品质。
当然,如果想让自己的孩子能融入到集体中,需要您多一些耐心、陪伴,多给孩子一个适应的时间。
孩子有点骄傲家长怎样引导
孩子有骄傲的情绪,也不全是坏事,有时骄傲可以与自信挂钩,骄傲的人自然不缺乏自信,但是如果过分骄傲就不行了,因为这样会使孩子自满,看不清自己。那么孩子有点骄傲家长怎样引导?
孩子有点骄傲家长怎样引导
赞美表扬孩子是好事,记得要表扬到实处,而不是敷衍。要有具体的表扬行为。可孩子却经不起这种赞誉,很快骄傲自满,不可一世。自信是一件好事,可有的孩子过于自信就变成了高傲,目空一切往往意识不到自身的不足,也无法接受别人善意的劝告,因而不能更上一层楼。
孩子经常受表扬,有一点骄傲是难免的,这个时候没有必要正面去泼冷水。克服这种骄傲情绪的办法不是教训他,迫使他承认自己不行,而是让他多见见“高人”,让他去接触更优秀的孩子,使他认识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其次,家长要沉着对待,改变自己的观念,反思自己的行为。
往往越是好胜的孩子越不能经受失败和挫折的打击,这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孩子的健康发展。孩子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不是什么坏事,但需要父母进行正确引导,多让好胜的孩子进行抗逆境能力的训练。
如果孩子个性太张扬以至于张狂的话,父母要和孩子及时沟通,和孩子多聊天,告诉孩子你对她的期望,但不要扼杀孩子的天性。另外,个性张扬的孩子多是为了吸引他人关注的目光,因此父母平时要多关注孩子的言行,多关注孩子的需要。
孩子有点骄傲怎么办
不要过度表扬孩子,孩子有进步要适度表扬,但不能夸大其词,说出类似别的同学都没你学习好,别的人都没你跑步厉害等之类的,这种错误的表述方式只会让孩子产生错觉,认为自己是最厉害的,别人都不如他。
适当挫挫孩子的锐气,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让孩子意识到人外有人,不能像井底之蛙一样只看到上方一小方天空就以为得了天下似的。
告诉孩子不能拿自己的长处跟别人的短处去比。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长处和短处,要正视自己的不足,要学会谦虚,才能不断充实自己。
怎样才能对孩子有耐心
多父母都有这样的苦恼,谁还没有点脾气呢,如果父母上班辛苦了一天回到家里,孩子要是不听话,父母就非常容易急躁,很理解你的感受。再好脾气的父母也有发脾气的时候,只不过有的父母是在发脾气的同时就后悔了,有的是发完脾气以后后悔,既然迟早会后悔,那作为父母怎样才能对孩子有耐心呢?
怎样才能对孩子有耐心
1、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看见”孩子的情绪。孩子一生下来,父母就是孩子最依赖的人,最爱的人,有时候孩子某些哭泣、调皮,只是为了因为大人的关注,或者是委屈,要去“看见”孩子的情绪和心理,接纳这样的情绪和心理。
2、父母自己的成长与成熟。有个说法说,父母需要培训上岗的,是的,当父母都还是孩子的时候,如何能做到情绪稳定的和孩子沟通呢,作为父母,不断成长,能够尽可能的引导孩子前进,这是生为父母的责任。
3、正确的沟通方式。好的沟通事半功倍,家长也要学习和孩子沟通的方式,敏感期的,青春期的,不同年龄段,不同性格的孩子什么沟通方式最好,要琢磨。
4、不要焦虑,顺其自然。我想这个也很重要,我们长大成人后,回过头来,会不会因为家长曾经有过的冲突而记恨?也不会的,陪伴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要焦虑。
父母不管做什么,不管有意无意,对孩子都是榜样。孩子最善于模仿,所以一定有耐心,否则孩子也会这样。要学会这个千古永恒的秘诀:弱者任思绪控制行为,强者让行为控制思绪。
乐观本身就是一种成功。常常忧愁和愤怒,足以使健康的身体变成衰弱而有余。小孩不会作业时,学会宽容,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想发脾气时要对自己静再镇定。
总之,对孩子有耐心,你首先要放下自己是父母的心态。你面对的,首先是一个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然后,他只是因为生活阅历不足,经验欠缺,需要你的指导和帮助。最重要的一点,他是你最爱的人,是跟你血脉相连的人!
这种心态,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每次当你发觉自己已经失去耐心,或者即将失去耐心的时候,就要告诉自己,我现在不是父母,我的地位并不高于我面前的这个孩子!他需要我的帮助!
开始可能并不顺利,但是你要坚持。坚持下去,你会发现,你和孩子的关系变得融洽了,孩子更愿意跟你诉说心事,让你帮忙解决问题了。
这不仅仅是一个家长增强对孩子耐心的过程,这更是一个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孩子坚强独立人格的过程!
怎样培养孩子的约束力
孩子缺乏自觉性、自我约束力差,根源往往在父母。很多孩子小时候,其实也可能是一个有一定自律性的孩子,后来由于父母家长的长期溺爱,才导致孩子缺乏自律性了。约束力差的孩子的学习习惯大概率是不好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上课总是跑神,那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学习成绩不好。那家长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约束力?
怎样培养孩子的约束力
建议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形成自律的性格。
一、有原则的去爱孩子
许多父母总是不知道如何去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管教过严可能会让孩子变得死气沉沉、缺乏活力,过于放纵,又会让孩子变得娇气、任性,事实上把握好这个“度”正是父母教育的关键所在。
妈妈应该明白,爱孩子并不是任由孩子随心所欲,而是要给孩子订立一些原则,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并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二、教孩子一些必要的自我控制策略。
与成人相比,儿童行为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冲动性强,儿童在行动前常常不加思索,很少考虑行为的结果,而不象成人会在具体行动前先仔细考虑,考虑到该行为的利与弊,从而相应地采取一种适宜的行为方式。
因此针对孩子行为的这一特点,对于孩子来说,为了提高自己的自我控制能力,就应该学着在做事之前先想一想,根据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或他人的经验想一想这么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对自己个人以及周围他人会产生哪些有利的和不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控,采取适宜的行为方式。
三、家长少说教,做聪明的父母
比如有的孩子特别爱看少儿频道,每天都要看,因为看电视,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早上更是起不来床,上课也没精打采的。看着孩子这个样子,妈妈开始担忧起来,看电视没节制,不仅影响学习,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也会带来不好的影响。
聪明的妈妈不用苦口婆心地劝说孩子不要看电视,而是应该让少儿频道暂时消失。这个简单的做法减少了亲子之间的冲突,孩子在被动的情况下只好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
四、延迟满足孩子的需要
在日常生活中,妈妈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学会等待。当孩子向父母提出某些要求时,可视情况延迟满足孩子的欲望。让孩子等上一段时间后再实现他们的愿望。孩子有了这样的体验后,就有了经验,想要得到东西,就需要耐心等待。于是,孩子逐渐就能培养起耐心和自控的习惯。
五、教会孩子换位思考
孩子的不自控行为,常常会伴随着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包括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孩子由于自我中心化倾向较强,他们往往更多地只根据自己的意愿而行动,而很少考虑他人。
因此作为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孩子的移情能力,提高孩子对他人情绪情感的敏感性,学着站在他人角度,感受和理解自身行为对他人所造成的影响,从而有意识地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以提高自我控制的水平和自觉能力。
六、用游戏训练孩子
游戏是孩子都喜欢的活动,而且游戏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规则性,经常和孩子玩游戏,可以使孩子在懂得规则的基础上,不断训练抗诱惑的能力,让孩子的自制力得到发展。
怎样让孩子有礼貌有教养
培养一个懂礼貌、有素质、有修养的孩子方法很多。因为要培养出一个孩子的好习惯,必须从孩子小时候抓起,家长要以身作则,家长的言行举止,一行一动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成长的起跑线。父母爱学习、爱劳动,孩子就会爱学习和劳动,父母在孩子面前不玩手机,孩子不会玩手机等。
父母只要做好孩子的好榜样,多带领孩子看书、画画,跟孩子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一起劳动,孩子上学后,父母多配合老师教育孩子等一定培养出一个好孩子的。那具体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怎样让孩子有礼貌有教养
首先,提前约定,明确告知孩子应该怎么做。
很多父母,习惯于在出门的那一瞬间,告诉孩子将要去哪里,甚至还有的是什么话都不说,直接带着孩子走。
他们自己心里明白,要去哪儿,去干什么,在那样的场合应该怎样待人接物,就习惯性地觉得孩子也知道。
却不料还是对此一头雾水,不管是从生活经验的缺乏还是认知能力都不足,都使得孩子对很多状况并不能做出准确清晰的判断。
父母知道,这是一个严肃庄重的场合,应该安静端坐。可是如果你没有提前明确地告诉过孩子,孩子就不会明白。
父母如果希望孩子不要乱跑,不要大声讲话,见了人要以怎样的话术问好,那就提前明确郑重地告诉他,想让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以及你时不时发出的“不要乱动”“不要讲话”等命令来达到你期望的目标,结果就会让你失望。
其次,教会正确规范的礼仪。
在不同的场合,孩子应该怎样行动才是合乎礼仪规范的,家长可能有一个标准,但孩子并没有。
所以除了提前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还应该教会孩子你所期望他做到的样子,好孩子既知道在这样的场合就应该这么做,也明白正确的做法,孩子不明白的地方,父母还应该做出示范。
最后,父母树立良好的榜样。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平时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的孩子,可谓言传不如身教。如果父母自己做不到讲文明,讲礼貌,只是要求孩子那样做,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只要用心,相信你一定会培养出有礼貌的孩子。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