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孩子克服懒惰心理
帮孩子克服懒惰心理
孩子总是特别的懒惰,不会做家务,自己的房间总是乱糟糟的,家长看到孩子这个样子就气不打一处来。那么,如何帮孩子克服懒惰心理?
帮孩子克服懒惰心理
1、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
要帮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这样不仅让孩子生活的更加规律,而且对孩子的健康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非常大的好处。
特别是上学以后,要给孩子留出适当运动和早餐的时间,只有良好的作息习惯,才能让孩子保持精力充沛,也不会因为“累”而变得越来越懒。
2、为孩子做好榜样
父母应该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在家庭教育中,身教重于言教。我们在对孩子做要求的时候,首先我们自己就应该做到,你希望孩子能够养成的品质,自身就应该拥有。
想要孩子勤奋,首先我们自己就不应该是一个懒惰的人,否则连我们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还怎么去要求孩子做到?人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尤其如此。
3、制定适当的计划
懒惰不只是孩子的天性,而且是人的天性。要改掉懒惰的毛病,只能循循善诱,可以让孩子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只要一-天完成定量的学习任务,就给奖励,让他尝到甜头,日久天长,就会变得勤快了。
孩子懒惰的表现
1、思想懒惰
孩子通常有拖延症,总觉得时间还很多,今天的事情做不完那就留着明天去完成。做作业不到最后一刻都不着急,要么就是做作业的时候拖拖拉拉,一个小时磨磨唧唧的用了两三个小时才完成。
2、行为懒惰
和思想懒惰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一方面,行为懒惰的孩子做事情不积极、不主动,无精打采;另一方面,对于生活方面过度依赖父母的照顾,任何家务都不自己动手,只想着要父母代劳。
3、精神懒惰
很多孩子却在面对困难的时候,通常不能独立的去思考问题,会去依赖于家长解决,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答案。
孩子懒惰,不积极,家长们可以将同一件事情懒惰和勤劳做对比,将其中的利弊关系给孩子讲清楚,以彼为鉴,才能知耻而后勇。但是用对比法需要注意方式方法,不可孩子伤了自尊,导致恶性后果。
怎样帮孩子克服胆小恐惧心理
有的孩子性格外向,什么都敢做,什么都不怕,而有的孩子胆小怕事,对外界充满恐惧心理,不敢轻易向外界踏出一步,跟别人充满距离感。那么怎样帮孩子克服胆小恐惧心理?
怎样帮孩子克服胆小恐惧心理
1、要区分胆小和本能反应的差别
心理学家认为,恐惧是人类出于自身保护,以避免受到伤害的一种反应,对危险产生恐惧是十分正常的。例如,孩子怕狗、怕高、怕黑、怕鬼怪等,这些都不是孩子胆小的表现,随着见识的增长、心理的成熟,这种恐惧就会慢慢消失,家长切勿大惊小怪,更不要给孩子贴上“胆小鬼”的标签。
2、不要老是吓唬孩子
有的家长出于担心,或为了限制孩子的某些行为,常拿话吓唬孩子。比如,你不听话,我们就不要你了等等,这些看似不经意的话语,其实是一种负面强化,往往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阴影,使孩子变得胆小怕事。
3、对特别胆小的孩子要有耐心,切忌打骂
例如,如果孩子害怕一个人睡觉,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先将其房间布置一番,让他感觉特别温馨、舒适,然后在睡前给孩子讲半个小时左右的故事,故事最好带有励志性、幻想性、安抚性,以歌颂勇敢者的题材为佳。
4、告诉孩子克服恐惧的方法
孩子碰到困境或害怕的事物时,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多陪伴孩子,和孩子有效沟通,给孩子做一些示范。比如,家长可以从自身经历出发,或讲述一些孩子熟悉的动画人物的故事,慢慢教会孩子克服恐惧。
5、给孩子创造一个有利于成长的环境
鼓励孩子多接触外面的人和物,但也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危机意识。另外,不要过度保护和照顾孩子,要让他们学会独立自主。事事包办,什么都不让孩子做,只会导致孩子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非常差,也会因不自信而胆怯。聪明的家长要学会适时放手,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都鼓励他们大胆尝试,独立完成。
怎样克服孩子考试紧张心理
孩子过分担心考试成绩的好坏,把考试当成是一种对个人的威胁,因此在考试时总是特别的容易紧张。那么,怎样克服孩子考试紧张心理?
怎样克服孩子考试紧张心理
1、家长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家长自己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营造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有些家长嘴上说:“不要紧张,不要紧张!”而恰恰就在给孩子一种紧张的暗示。家长只要督促孩子制定好复习迎考的计划,提醒孩子安排好作息时间,别的不用再操心。
2、帮助孩子调整好心态
考生掌握知识水平是高考成功的基础,是成功的硬件;心理状态的调节是考试成功的软件,起调节作用。
3、让孩子正确的认识考试焦虑
一般来说,考生感到紧张和焦虑,是正常的反应。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的焦虑程度与应试状态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过分焦虑与毫无焦虑,都可能使人在考试中处于不良状态,而适度的焦虑对考生是有益的,它能够让人保持兴奋,进入竞技状态。
孩子考试紧张的原因
1、期望过高
有些家长对孩子寄予非常高的期望,希望孩子能完成他们未完成的梦想,来让自己的心理得到补偿,以至于常常脱离孩子的实际情况,幻想孩子能超常发挥,得到非常高的成绩,这种期望给了孩子巨大的压力,让孩子感到十分焦虑。
2、对孩子缺乏信任
有些家长对孩子缺乏信任,会担心孩子发挥不好,导致考试成绩差,这种担忧的情绪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孩子的自身情绪,孩子也会开始担心自己是否会发挥失常,由此陷入焦虑的情绪。
3、家长攀比心强
一部分家长的攀比心理严重,他们常常喜欢与他人对比,如果自家孩子的考试结果并不理想,这类家长会觉得十分丢面,他们过于看中孩子的考试结果,经常把自家孩子和别人家孩子进行对比,这样的情况是在不断给孩子施压,导致父母和孩子都很焦虑。
怎样克服孩子考试紧张的心理,家长们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孩子才能安心备考,自信、从容的迎接考试。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懒惰
现在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总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父母会因为心疼孩子或者担心耽误孩子时间而尽量不让孩子劳动,孩子因此养成懒惰的坏习惯。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懒惰?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懒惰
1、淡化懒惰,强化勤劳
当孩子有做家务的好行为时,要马上给予肯定和鼓励,孩子得到的鼓励越多,心里的快乐也就越多。这种肯定和鼓励会让孩子继续去做,在这个过程中,就形成了养成好习惯的“心理强化”:我要做家务,做家务可以让我开心。
2、必要的惩罚,让孩子形成不懒惰的心理强化
有时惩罚也是必要的,必要的惩罚让孩子形成不懒惰的心理强化,慢慢地形成习惯。当孩子不想做家务的时候,可以惩罚他做更多的家务
3、让孩子给自己制定惩罚标准
如果再懒惰,要受到怎样的惩罚,并严格执行。当孩子再因为这样的事情犯错时,父母不要去批评和惩罚,让孩子按照自己定下的规矩来受罚就行。让孩子从头到尾参与管理自己的过程是为了加深他的心理强化。
让孩子学会劳动、克服懒惰有哪些好处
1、可以培养他的独立意识
父母从孩子幼儿时期就开始对他进行劳动教育,让孩子独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能够促进孩子独立性的发展。过度的溺爱孩子对于他们的成长是有害而无利的。只有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性,当他们走出父母羽翼的保护时,才能从容地面对独立的生活。
2、有助于孩子养成孩子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
在完成自己的事情之余,积极的帮助家人、老师或者同学是拥有责任感的一种体现。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对他们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责任心本身也是孩子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品质。
3、能够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
在幼儿期间进行一些劳动锻炼,可以促进孩子肌肉及组织的发育;劳动需要手脑的协调并用,在孩子动手完成劳动的时候,能够促进大脑细胞的发育。所以,劳动使孩子在增强自身体质的同时,也会促进他的智力发展。
孩子懒惰,家长们必须重视,从小培养孩子勤劳的优良品质,从小事做起,相信孩子一定会健康的成长。
如何克服孩子的懒惰和拖延
如今的孩子普遍变得十分的懒惰,做事情总是喜欢拖延,一点也不积极。那么,如何克服孩子的懒惰和拖延?
如何克服孩子的懒惰和拖延
1、引导孩子去建立兴趣,及时给予肯定和支持
作为一个孩子,精力时常是旺盛饱满的,注意力也比较分散。很难自主地去坚定对一件事的认知。这个时候,家长要学会观察,去引导孩子建立自己的兴趣点,在孩子朝着这个方向去挖掘去探索的时候,及时给予鼓励,从而让孩子建立自信,确定自己的兴趣爱好。
2、让孩子在对的年龄做对的事
作为家长,要明确知道孩子在什么年龄应该做什么事。学龄前的孩子,可以学会自己刷牙、洗脸、穿衣服并能帮父母做一些小家务。千万别让孩子做一些在这个年龄段不该做的繁琐事情,会给孩子造成逆反和抵触心理。
3、 学会鼓励
孩子虽然不怕失败,但失败次数多了,孩子就会对一件事情失去兴趣。这个时候,家长就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让孩子坚持不放弃。
让孩子学会做家务有哪些好处
1、做家务能提高孩子学习效率
做家务可以让孩子的肢体得到全面锻炼。家务劳动有很多种类,对孩子的各种肢体能力都能锻炼到。比如扫地、拖地可以锻炼孩子大肢体动作,摘菜、叠衣服可以锻炼孩子精细动作,爱做家务的孩子,肢体得到充分锻炼,手眼协调能力也会非常好。自然做事更快,成绩更好。
2、多做家务,让孩子更有自信
家长们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会越来越有自信。当孩子掌握一样技能,做成一件事情,会带给他们非常强的成就感和自信。如果家长事事包办,表面上是为孩子好,实际剥夺了孩子享受成功体验的权利。
3、做家务的孩子更有责任心
一个人,只有付出,才会知道珍惜,只有担负过责任,才可能有责任意识。家务都是小事情, 但是这些事情可以告诉孩子,身为家庭一员, 就有为家庭奉献的责任和义务。
孩子懒惰,喜欢拖延,家长们要及时的引导孩子,培养孩子独立的品质,让孩子全面、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每一位家长都应该做到的。
如何帮孩子克服恐惧
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不同,性格也不一样,有的孩子就特别大胆,总是一副什么也不怕的样子,有的孩子就比较胆小,做什么事情都是畏手畏脚的样子,这让家长们犯了难。那么,如何帮孩子克服恐惧?
如何帮孩子克服恐惧
1、阳性强化法
如果孩子会因为恐惧感而产生某种对抗的行为,即使他还是吓哭了,并且之前的确表现出被吓到时的种种行为,父母也应该表扬。这种方法靠的就是以父母的认可,帮助孩子形成自我认可,以培养孩子的勇敢程度。
2、鼓舞孩子勇于面对恐惧
当面对恐惧时,只要孩子稍加鼓起勇气,就会有更加勇敢的行为和表现,敢于面对才会降低恐惧感,反之则会变得更加恐惧。孩子也是如此,教他直面而不是逃避,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家长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家长要给予孩子安全感,当孩子害怕的时候,家长要给孩子安慰,陪伴在孩子身边,帮住孩子克服恐惧。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害怕的事物
年龄段:出生-18个月
1、害怕被抛弃
情绪化,胆怯,性格沉默寡言、有些自我封闭,有攻击行动。比如,把手指放在嘴里、尿床、无缘无故地哭泣。
2、害怕水
粗暴将孩子扔入水中游泳,会造成童年创伤。长大会怕水,抗拒游泳。
3、害怕理发
孩子害怕理发,男孩最常见。他会通过哭闹,想尽一切办法不去理发。
年龄段:18个月-3岁
1、害怕怪物和幽灵
父母经常“威胁”孩子,如“大灰狼来了”“妖怪来了”……在童年的习惯,恐惧会伴随孩子终身。
2、害怕失去父母的爱
二胎家庭,弟弟妹妹出生后,孩子担心父母不爱自己,担心弟弟妹妹分走父母的爱。情感层面就会心生嫉妒。
3、害怕锋利的东西
孩子感觉被父母“抛弃”了,心理紧张不安,就会攻击他人。
年龄段:3-6岁
1、怕动物
父母对孩子过于严格的个人卫生教育,孩子会害怕动物。比如,吃饭时挑剔,身上衣服弄脏了,就会哭泣。
2、害怕黑暗
孩子独自关灯睡觉,会激发孩子的恐惧,身处没有光线的房间,会怕黑。
3、害怕灾难
孩子小时候,有失去亲人的经历,会害怕灾难,甚至死亡。
孩子胆小,总是恐惧,家长们要积极的安抚孩子,缓解孩子的恐惧心理,同时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相信孩子一定可以克服恐惧。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
害怕是人的自我保护本能,孩子在面对危险、可怕的事物时,总是会说:“我害怕”,此时家长需要及时的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否则,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阴影。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
1、不要恐吓孩子
当父母想要阻止孩子做某些行为时,最好要简单、明确的告知,并申明如果违反父母建议会有的不良后果,而不是运用恐吓的方式来让孩子产生恐惧,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滥用恐吓是有害无益的,不仅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还会增长孩子的恐惧感,妨碍健康成长。
2、引导孩子敢于尝试、提高挫折能力
家长可有意识、有目的地委托孩子承担有一定难度的任务,事先将可能发生的事告诉孩子,并了解他心中的忧虑。对于新事物,孩子需要较多的尝试和时间来适应,家长应对他表示关怀并陪伴他寻找方法接受考验。
3、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如果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自信心就会增强很多,家长应去发掘孩子的独特天赋,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并为之自豪,以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优点和不足,不足之处,只要加以训练,就可以克服。
4、不要让孩子隐藏自己的恐惧
孩子们出现了恐惧心理,家长不应该阻止他们的表露,更不能用指责和嘲笑的语气去鄙视孩子,将孩子与周围的人做对比,用这种态度去掩盖孩子的恐惧只会更加深孩子的恐惧,家长应该让孩子学会对自己倾诉自己的恐惧,并告诉他,那没什么值得害怕的。
5、不要太纵容
父母对孩子非理性恐惧心理的过度纵容会让他们不明白自己行为会产生的真正后果,父母有责任引导孩子朝着正常的方向发展,而不是过度溺爱,要让孩子知道害怕是什么,哪些害怕是根本不需要存在的。
当孩子出现恐惧心理时,家长需要及时的干预,从而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如果任其发展,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