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战群儒的故事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品,舌战群儒是三国演义里很重要的一个典故,更是精品中的精品。那么舌战群儒的故事到底是怎么样的呢?请了解。
舌战群儒的故事:
东汉末,曹操称霸中原,除了蜀汉刘备和东吴孙权无人能与之抗衡。曹操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面对这两块肥肉得慢慢来。所以,曹操打算先联合东吴孙权打败刘备。曹操写信给东吴商量此事。
孙权手下的大部分谋士见得了“便宜”,赶紧卖乖啊,都主张为了保住东吴江山投降曹操。然后,只有鲁肃一人看清了个中利害关系,他认为联合刘备抗击曹操才是明智之举。同时,鲁肃也知道自己是很难说服大家的。此时,刚好遇上了不谋而合的诸葛亮,所以,帮助诸葛亮引见了东吴的智囊团,这些人可不是的滥竽充数之辈,每个人都是学富五车之士。
素有“东吴第一谋士”的张昭首先出击:“听说你家老板请了你三次才把你请出山,以为有了你如同得了麒麟才子一样能得天下,谁知连区区荆襄九郡拿不下,反而让曹操给拿下了。”
诸葛亮深知张昭在东吴中的水平,不能把他辩服,那么今天就等于白来。诸葛亮眼珠一动说:“不夺取荆襄九郡只是不忍抢同宗兄弟的地盘,现在驻兵于江夏,另有所图,是你这些普通人能看得懂的吗?有才能的人国家有难时勇于出谋划策,无能之辈只会龟缩投降。”
此言一出,张昭被说得羞愧无言。接着,又有一谋士说:“曹操坐拥百万大军,岂能不怕,莫逞强。”
诸葛亮嘴角一泯道:“刘备驻兵江夏乃等候东风之机,东吴兵强马壮,又有长江天险屏障,你们却劝自家主公俯首称臣,恐成天下笑柄”。
接着,先后又有七人被诸葛亮驳得哑口无言。诸葛亮此次舌战群儒,表明了蜀国联吴的决心,坚定了孙权抗击曹操的决心。
舌战群儒的成语:
1、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2、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3、诸葛亮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舌战群儒出自哪里:
1、故事出自明代罗贯中所著章回小说《三国演义》。
2、故事讲述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诸葛亮舌战群儒”,其实是诸葛亮说服孙权抗击曹操的一个序曲。
3、当时在东吴的阵营中,对于曹操的百万雄兵压境,文臣武将有两派主张,即投降派和主战派。投降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张昭、顾雍、虞翻、步骘、薛综等,要说服吴侯孙权,不说服这些整天在孙权耳边散布曹操威胁论、散布曹兵不可战胜论,并吵嚷着要投降的一班文臣谋士是不行的。但要说服这些满腹经纶的人物,也决非是一件易事。
舌战群儒近义词:
晓之以理、以理服人、侃侃而谈
言传身教、滔滔不绝、口若悬河
巧舌如簧、能言善辩、伶牙俐齿
能说会道、才辩无双、辩才无碍
对答如流、高谈阔论、循循善诱
不可辩驳、夺戴凭席、无可置辩
舌战群儒造句:
1、舌战群儒,尽显英才风范。
2、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3、舌战群儒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
4、雄辩滔滔舌战群儒诸葛亮,思维清晰耳听八方找破绽。
5、娓娓动听、舌战群儒、夸夸其谈、乖嘴蜜舌、鼓吻弄舌虚嘴掠舌。
6、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