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萧萧兮易水寒出自哪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出自战国诗人荆轲的《易水歌》。对荆轲的行为,自古以来评价不一。有人说荆轲是舍生取义的壮士,有人说他是微不足道的亡命徒,还有人说他是中国古代的恐怖分子。
风萧萧兮易水寒出自哪里
荆轲以此得名,而短短的两句诗乃永垂于千古。在诗里表现雄壮的情绪之难,在于令人心悦诚服,而不在嚣张夸大;在能表现出那暂时感情的后面蕴藏着的更永久普遍的情操,而不在那一时的冲动。
大约悲壮之辞往往易于感情用事,而人在感情之下便难于辨别真伪,于是字里行间不但欺骗了别人,而且欺骗了自己。许多一时兴高采烈的作品,事后自己读起来也觉得索然无味,正是那表现欺骗了自己的缘故。
《易水歌》以轻轻二句遂为千古绝唱,我们读到它时,何尝一定要有荆轲的身世。这正是艺术的普遍性,它超越了时间与空间而诉之于那永久的情操。
易水歌原文和翻译
1、原文
易水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2、译文
风萧萧地响把易水岸边吹得很冷,壮士荆轲去了就再也不回来了。刺杀秦王就像是到虎穴到龙宫一样危险啊,但是我们的英雄英勇的气概,连仰天吐气都能形成白虹.史书上说,高渐离击筑,荆轲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唱得太悲壮了,以至于听者嗔目,发尽上指。
一段唱毕,只听见荆轲仰头长叹一声,天空中居然出现一道七彩虹。高渐离趁势变了一个调,乐音显得更为激昂,荆轲继而唱道: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太子丹最后被彻底地感动了,跪在地上向荆轲敬了一杯酒。
荆轲人物介绍
荆轲是战国时期人,喜好剑术,对于自己的剑术非常自信,逢人便吹嘘自己剑术了得,其实荆轲的剑术并不是很好,否则也不会刺杀失败。当时正是秦始皇嬴政威逼天下,横扫四方的时候,各诸侯国被秦国大军压得喘不过气来。
荆轲为人豪爽,曾经游历诸国,以剑术游说君王,但是都不得重用,后来荆轲到了燕国,和一个叫高渐离的相交,两人都是豪放不羁的人,所以经常在一起唱歌喝酒,不顾周围人的目光。后来高渐离还在荆轲临行前为荆轲高歌一首,流传为千古佳话。
当时燕太子丹对于秦王一直都心有怨恨,再加上秦国蚕食天下的气势已经是一发不可收拾了所以一直想着找人去刺杀了秦王,让秦国剩下的人自己先争权夺利、无暇他顾。恰好荆轲的好友田光向燕太子丹推荐了他,于是荆轲成了太子丹的座上宾,被好吃好喝的照顾着。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荆轲提出一个计划,带着秦国叛将樊於期的脑袋和燕国的地图前去取信秦王才好行刺杀之事,不得不说这个计划还是有一定的可行性的。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荆轲却迟迟不肯行动,他在等一个人,等一个能够帮助他完成大事的人,可是太子丹却急了,因为他是临阵畏缩了就派了个叫秦舞阳的跟他去。事实证明这个秦舞阳确实是不行,荆轲好不容易花重金买通了秦国的官员,得到了面见秦王的机会,但是他却表现的战战兢兢,引起了别人的怀疑,让荆轲只能单人面见,导致最后行刺失败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