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作家作品

 > 

杨绛的著名作品有哪些

杨绛的著名作品有哪些

2023-10-29 08:52 390浏览

杨绛,女,原籍江苏无锡,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原名杨季康。作家、翻译家、评论家、学者。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政治系。1941年开始了较多的文学创作。1942年冬,完成了其第一部剧作《称心如意》在上海公演。代表作品有《回忆我的父亲》《回忆我的姑母》等。

杨绛的著名作品有哪些?

1、《洗澡》

是中国作家杨绛文学生涯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发表于1988年,讲述了一批知识分子在建国初期第一次思想改造——“三反”运动背景下的生存处境及思想转变,以文学研究社内各色人物的故事反映出知识分子改造运动初期的中国政治社会面貌。

全篇共分为三部,第一部写“洗澡”的铺垫:国学研究社不拘一格收罗人才,姚宓、许彦成、余楠、施妮娜等等一系列姿态各异的人物形象一一出场。第二部写“洗澡”的前奏:通过描写各个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侧面表达出这些知识分子的思想确实需要“洗澡”,同时也引出了最后一部“洗澡”的过程及结果:随着“洗澡”运动的进行,那些该洗的人都没洗,不该洗的人却洗过了头,结果就是这些“澡”都白“洗”了

2、《干校六记》

《干校六记》是当代作家杨绛创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于1981年7月。该书共收录《下放记别》、《凿井记劳》、《学圃记闲》、《“小趋”记情》、《冒险记幸》、《误传记妄》六篇散文,记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杨绛与钱钟书等人被下放到河南息县、明港干校期间的生活。

该书从衣食住行、同志之谊、夫妻之情等琐事中,反映知识分子于文革中在干校的劳动生活,体现了杨绛对干校生活的感慨以及对文革的批判反思精神。1989年2月,该书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在24部获奖作品中名列榜首。

3、《将饮茶》

该书作为杨绛的回忆录,讲述了其父亲、姑母的生平际遇,钱锺书创作作品的情景,及夫妻二人文革时期的遭遇。作者以细腻传神而又幽默风趣的文笔记人叙事,不仅活画出人物形象,也描绘出时代氛围,使该书在貌似轻松恬然中富于深刻隽永的人生意蕴和探赜索隐的史料价值。

该书由五篇回忆性文章组成,其中《回忆我的父亲》展现了作者所了解的父亲杨荫杭的一生。读书时的父亲在北洋公学中敢于挺身而出,与闹风潮的同学一起被开除。工作后,父亲不畏权贵豪强施加的压力,坚持判处杀人恶棍死刑;父亲为追求正义而不惜放弃高位辞职回南。生活中的父亲凝重有威而又和蔼可亲,在教育子女上是顺其天性、自由发展。

4、《我们仨》

《我们仨》是当代作家杨绛创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于2003年7月。该书讲述了一个单纯温馨的家庭几十年平淡无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经历。作者杨绛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以及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

作品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杨绛老年时的一个梦境,以“锺书大概是记着‘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拉开全文序幕。

第二部分,杨绛用梦境的形式完整地记录了这一“万里长梦”,讲述了一家三口在人生最后阶段相依为命的深刻情感,回忆了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先后离去的过程。

第三部分杨绛采用回忆录的写法,从生活里的每一件小事下笔,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女儿与钱先生相继逝世,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5、《称心如意》

《称心如意》是杨绛先生的著名现代戏剧之一,是杨绛先生的话剧处女作。杨绛先生1911年出生于北京,是著名作家钱钟书先生的夫人。她于1942年冬完成了其第一部剧作《称心如意》。该剧43年被搬上舞台并由著名导演黄佐临执导,著名演员李建吾、林彬出演,反响极大,颇受欢迎。

杨绛的创作特点:

1、女性意识

杨绛作为知识女性,并没有奋力高喊女性解放、女性独立等口号,而是利用散文进行温婉的自省,进而确立了女性意识。在《回忆我的姑母》当中,杨绛反思和审视了反叛型女性意识,同时也确立了杨绛自我“女性意识”。

在杨绛的笔下,姑母杨荫榆一生坎坷,但是她可以逃离封建家庭,追求人生自由,成为一名出色的知识女性。杨绛在描写的过程中,并没有回避姑母的缺点,这样就会显得人物更加鲜明,具有自身的特色,使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真实的反叛型知识女性的形象。

通过阅读杨绛系列散文,读者可以感受到在杨绛整个散文作品当中有关女性作者的潜意识。

2、儒家美学

杨绛的文学创作同时浸润着深厚的东西方文化,她的写作风格流露着超凡脱俗、温柔敦厚、含蓄内敛的情感表达。在西方自由的人文精神关照下,杨绛的小说和散文都表现出了对人性、自然和艺术的发现,然而真正促成杨绛独特创作艺术特征的因素是儒家思想,杨绛的为人为文都贴合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

杨绛文学创作的情感张力源自儒家性情的形成,这也正是她隐身哲学的本质所在。杨绛的小学和大学教育都是在教会学校接受的,但这并不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对她的浸润。

3、动荡温情

杨绛作品于“文革”动荡年代营造出来的温情世界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人文关怀是古往今来一切优秀文学作品的总主题和“善”的终极价值体现,浸透了儒家性情的杨绛传承了中国人文传统中所特具的人文素质,其作品体现出崇高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和自由的精神,其散文创作建构出一种独特的人文主义的精神立场。

在《干校六记》“夫妻之别”部分,当“我”得知丈夫钱锺书就要“先遣”时,想到既不会洗补衣服,也不会照顾自己的年迈花甲的丈夫独自一人下放“干校”时,“好像头顶上着了一个焦雷”,“有十万个不放心”,传达出作者痛苦无奈不忍的心境,温馨和睦相濡以沫的夫妻之情令人感动。

杨钱二人在“文革”期间此起彼伏的批斗中艰难地保住了性命,在席卷而来动荡的历史环境下,字里行间中没有悲情,而是流露出珍贵的幸福,时时处处洋溢者温情,流淌着暖流。

杨绛的艺术手法:

1、沉郁淡泊

通读杨绛散文,浓烈直白的抒情、冷嘲热讽的锋芒、有理有据的辩论、声嘶力竭的宣泄并不多见,但细细品味会发现,锋芒、宜泄、温暖、激情随处可见,这就是淡泊之中蕴藏浓郁的和谐。

杨绛散文自然平淡,与周作人散文有几分相似之处,但悲愤之情暗含于“淡泊名利中”,这突出表现在反映文革生活的文章中。文革生活可以说是杨绛的黑暗史,期间其生活最困苦,精神打击最大。

2、含蓄深情

杨绛的文字凝练而含蓄,把自己的同情心与深情深藏于简简单单的几个字中,既不会暴露出对丑恶的极度厌恶与愤怒之情,也不会让浓烈的情感如瀑布般宣泄出来。

她用理智拿捏着自己对情感的表达,她的文字如水一般平缓而深沉,圆润而醇厚。杨绛极为擅长用短句子作为情感表达的收尾,冷峻而含蓄,让情绪仅仅点到为止,以淡然的语调将往事的痛苦与哀伤笔一带过,体现出文字的“中和”之美。

3、乡土风情

杨绛在回忆从北京迁居到无锡的情景时使用了吴地方言,意在逼真地重现当时的生活情景。《大王庙》中每当“我”和姐姐穿短裙在街上走时都会被无锡妇女呼邻唤友地围观:“快点来看呶!梳则辫子促则腰裙呶!”

《回忆我的父亲》中一同事称赞其父亲“唔笃老太爷直头硬!”《小吹牛》中,售票员说:“伊肚皮痛啦?”司机:“勿要紧,送侬到门口。”

此外,杨绛还善于使用方言来刻画特定的人物,抒发对亲情的眷恋。在《黑皮阿二》中,她以上海方言生动逼真地刻画出一个当地流氓地痞的嘴脸;杨绛幼年时主要负责看护妹妹杨必睡午觉,因而,在《记杨必》中,杨绛以“我火了,沉下脸说快点困!”“二伯伯怎么凶!着得里一记!”等无锡方言,描绘出姐妹间的欢愉和妹妹模仿姐姐说话的声调、神情和口吻。

上一篇:席慕容《回眸》全诗 下一篇:季羡林散文集有什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