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野菜主要内容
故乡是极富吸引力的字眼,野菜成为作者笔下抒情之物,然而这种强烈的思乡之情,怀旧之感,在文章中并没有象火山岩浆一般地喷发出来,而是如同一位丹青妙手把一幅清淡的浙东风俗画展现在读者眼前,使人堵景思情,油然两生恩乡之心,而点缀画面的便是平凡的野菜。
故乡的野菜主要内容:
1、《故乡的野菜》是中国现代散文家周作人的作品。《故乡的野莱》,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民俗童趣在平淡中娓娓道来,其语言平和冲淡、淡雅悠远。其文风飘逸潇洒、雅趣盎然,堪称一幅淡雅悠远的风俗画。
2、《故乡的野菜》文笔质朴,立意新奇,通篇都透出一股精巧的艺术魅力,思乡怀旧是文章的主题,而贯穿全文的线索却是野菜。野菜是最被贱视的,它登不得大雅之堂,又不为一般富有阶级所爱。
故乡的野菜创作背景:
1、《故乡的野菜》由中国现代散文家周作人写于1924年2月。19世纪20年代的生活为周作人演绎出了许多人生的风雨。当时的岁月并不能给作家以平和的生活,总让他羁于现实生活,苦于人生多事。
2、1921年9月,周作人在西山养病后,下山回家。这时“五四”高潮已过,周作人感到梦想破灭的悲哀,他的思想和艺术情趣开始发生变化。在他的一些诗文小品中,他坦露了自己思想中的矛盾和悲哀,表述了自己在矛盾中挣扎的苦闷心情。
3、1923年9月,因为日籍妻子羽太信子的关系,周作人与鲁迅断交,要鲁迅以后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去。从此,怡怡兄弟,成为参商。从“五四”高潮过后,周作人思想上充满着幻想破灭的悲哀,并感到走上歧路的矛盾。
4、在战斗的同时,他又常常产生避退的思想,并创作了不少充满着恬淡、闲寂韵味的随笔小品,显示出周作人创作风格的开始转变。显然,周作人希望通过对情感的抑制,在平和冲淡的文风中去寻求内心的平静。
故乡的野菜作品鉴赏:
1、《故乡的野菜》由中国现代散文家周作人撰写。《故乡的野菜》的主题思想体现在作家的思乡之情。作者一开始便极力地掩盖自己对故乡满怀的深情,紧接着又用理性观照的方式尽力拉开自己与故乡——浙东的距离,然而,在外生活得越久,思乡的情感就越浓烈,故乡的一切为周作人筑起了一个“自救”的精神家园,经过回忆洗涤后的故乡的野菜在作者那平淡无奇的言语中甚至在作者长久以来的心中早已幻化成了美丽、有趣的形象。
2、《故乡的野菜》从溢出的情感——理性的观照——无言的平淡,为周作人铺设出一条走向平淡冲和的路,那已遥不可及却又清晰可见的故土的一切安抚了他那颗羁于现实的心。总之,到此结束吧,任何语言只会更加拖累情感的表达,到此作者实现了情感的冷却处理,在平和冲淡中完成了对故乡的野菜的追忆。
3、《故乡的野菜》以冲淡平和为主要面目,整篇文字就像一位长者在静静讲述,淡泊安详,但平淡的背后却有着用心的经营。如作者开篇说道,“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只因钓于斯游于斯的关系,朝夕会面,遂成相识,正如乡村里的邻舍一样,虽然不是亲属,别后有时也要想念到他⋯⋯”。
4、要写故乡,却先说对故乡没有什么情分,笔调一下子荡了开去。为不使文脉过于呆滞,正话反说,倒着说,对着说,都是周作人散文经常采用的策略。作者听妻子“说起有荠菜在那里卖着,我便想起浙东的事来”,因为“荠菜是浙东人春天常吃的野菜”。很自然地就把话头又拉回了正题,丝毫无牵强之感。
5、接下来由春天常吃荠菜想到另一种常吃的黄花麦果,再由它扫墓时作贡品想到另一种扫墓时常吃的野菜紫云英,表面信口而谈,内里却是一条线。但作者又不露痕迹,由看到卖荠菜,随之想起故乡,这种情思看似有意,又似无意;回想故乡,却只谈野菜,看似有意思,又似无意思,冲淡的意境跃然纸上。
6、郁达夫在谈到周作人的美文小品时曾说,“觉得他的漫谈,句句含有分量,一篇之中,少一句就不对,一句之中,易一字也不可”。千字小文之内,起承转合,写得活而不僵,独具匠心的结构艺术可见一斑。
7、周作人美文,尤其是一些描写故乡风物的言志小品,里面总有很多童谣和民谚,使他的散文在冲淡平和的文风之外,充盈着一种“俗趣”,氤氲着浓浓的地方风味,这是《故乡的野菜》的另一特点。
8、民谣是周作人一生的最爱之一。《故乡的野菜》中,引用歌谣就有四五处之多。“荠菜马兰头,姊姊嫁在后门头”,“三春戴荠花,桃李羞繁华”,“三月三,蚂蚁上灶山”等,短短一两句,语言通俗可爱,含义浅近直白,使文章生动不少。
9、产生于劳动人民的生活之中的民谣,没有经过刻意的文饰和加工,有一种天然的野趣,周作人称之为“民族的文学”。尤其是用儿童视角和语言来表达的童谣,又添了一种稚趣在里面,就更是周作人所谓的“天籁”了。《故乡的野菜》散发着浓浓的风俗趣味的,这种趣味,除了上述的民谣所带来的“俗趣”,还体现在作者的渊博学识所带来的“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