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作家作品

 > 

刘心武班主任主要内容

刘心武班主任主要内容

2023-11-30 17:53 3145浏览

《班主任》是刘心武创作的短篇小说,发表于1977年《人民文学》第11期上。小说以北京某中学班主任张俊石接收一个小流氓插班生宋宝琦为线索展开情节,以“批判与启蒙”及对真实性的追求率先在文学作品中揭露了“四人帮”文化专制主义对青少年造成的严重后果、给青少年留下心灵创伤的社会问题。

刘心武班主任主要内容:

1、1977年春天的一天,光明中学的党支部书记老曹询问初三年级三班的班主任张俊石,是否同意接收刚从公安局拘留所释放的小流氓宋宝琦到他班上读书。张俊石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张老师从公安局了解情况后回到学校时已经是下午三点。

2、在年级组办公室,围绕接收宋玉琦的事,数学教师尹达磊提出了反对意见。尹老师对张老师在狠抓教学质量的时候弄个小流氓进来表示不理解,深怕“一粒耗子屎坏掉一锅粥”。张老师则表示现在不可能把宋宝琦退回公安局,既然他是班主任老师,那么,宋宝琦来后他会开展工作。

3、还没等张老师开展工作,班上的团支书谢惠敏就来找他报告说,班里同学对宋宝琦来插班学习一事反应激烈,有的女同学表示明天不会来上学。谢惠敏单纯真诚,品行端方。由于投入社会工作的时间、精力多,学习成绩平平。“四人帮”被揪出之前,她就是班上的团支书。

4、当时,“四人帮”把持的团市委向光明中学派驻了联络员,联络员经常找她谈话。之后,张老师跟她就开始显露出某些似乎解释不清的矛盾。譬如,团组织生活能不能搞爬山活动,女同学夏天可不可以穿短袖衬衫等等。直到“四人帮”被揪出,两人的矛盾还没有完全消除。

5、接到谢惠敏的报告后,张老师先召集班干部开了个会。谢惠敏提议明天在课后召开针对宋宝琦的批斗会,以张老师从公安局拿回的宋的物品为依据,狠狠批判他的资产阶级思想。但是,在要不要批判宋宝琦犯案时被搜出的长篇小说《牛虻》问题上,张老师和她产生了分歧。

6、谢惠敏主张狠批“黄书”,而张老师却认为《牛虻》是一本好书。另外,他注意到宋宝琦的那本《牛虻》已被撕掉封面,插图中女主角的脸上被野蛮地画上八字胡。

7、在宋宝琦家里,张老师跟这个明天将要进班上课的学生进行了第一次谈话。站在张老师面前的宋宝琦一身横肉,上唇在斗殴时被打裂过,眼神中充斥着空虚与愚蠢。

8、谈话中,张老师感到宋宝琦缺乏起码的政治觉悟,知识水平大约只有初一程度。宋宝琦将“牛虻”念成“牛亡”,说书是偷来的,看不懂,但又认定它是“黄书”。这引起了张老师的深思:像宋宝琦这样的人,并非一定是由于读了有毒素的书而中毒受害,恰恰是因为他们什么书也不读而坠落于无知的深渊。

9、听说谢惠敏跟班干部石红吵架了,张老师又赶到石红家。石红出身干部家庭,从小受家庭气氛熏陶,是个“小书迷”。她邀请谢惠敏等女生一起到家里读书,但谢惠敏认为石红向大家推荐的外国小说,报纸上没推荐过,所以是“毒草”,不但拒绝了邀请,还和石红吵了一架。当张老师来到石家时,石红正在灯下朗读苏联小说《表》,听得入神的正是扬言宋玉琦进班她们就罢课的五位女同学。

10、读完了一段,她们争先恐后地提出问题:“谢惠敏说我们读‘毒草’,这本书能叫‘毒草’吗?”“宋宝琦跟这本书里的小流氓比,他好点儿还是坏点儿呢?”并向张老师表示:明天她们不罢课了。

11、走出石红家,张老师又骑上自行车向谢惠敏家驰去。到谢惠敏家门口,他的一个计划已经明朗:他要将《牛虻》留给谢惠敏,引导她去正确分析问题,帮助她消除“四人帮”的流毒;他要在全班开展有指导的阅读活动,来教育包括宋宝琦在内的学生。

刘心武班主任的创作背景:

1、刘心武1961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十三中任教,目睹了文革期间极左思潮对青少年心灵的毒害。1974年,他调到北京人民出版社任编辑。出版社的工作为他提供了比在中学任教时更开阔的政治与社会视野,也体察到了文学复苏的可能性。

2、1977年2月,两报一刊的社论明确提出“两个凡是”。按照这种政治路线,刘心武作为编辑负责的两部作品都因为无法编造出“阶级斗争”情节而没能出版,这让他产生了放弃瞎编、书写真实、寻求改变的想法。同年夏天,根据在中学工作时的见闻和长期以来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他在家偷偷写了《班主任》。

3、虽然之前他曾发表过若干配合政治形势的文稿,但《班主任》却是他第一篇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自己真实认知的作品。由题材敏感,经过一番犹豫,直到初秋,他才决心将稿子寄给曾向来约过稿的《人民文学》编辑崔道怡。

4、在邮寄过程中,因为邮政人员不允许他在稿件中夹带给编辑的信,本就心情矛盾的他曾一气之下不打算把稿件寄出,但冷静下来后,他细读了自己所写的文字,认为还是应该寄出去。

刘心武班主任的人物介绍:

1、张俊石

光明中学初三年级三班的班主任,共产党员。为人严肃、庄重,学识渊博,做事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具有坚定的立场,深受学校党支部的信任,在学生们中也极有威望。当党支部书记要他接收流氓学生宋宝琦时,他毅然答应了,并且立刻去宋家家访。虽然此举遭到学校同事和班里学生的反对,他还是决心尽力挽救宋宝琦和其他被“四人帮”毒害了的孩子。

2、谢惠敏

光明中学初三年级三班的团支书、张老师的得力助手,是公认的好学生。心地单纯而真诚,品行端正,热爱社会主义,但受“四人帮”的极左思想毒害,思想僵化而顽固,喜欢上纲上线,迷信盲从极左思想。她认为凡是报纸上没推荐、图书馆不外借的书都是坏书,因此,在《牛虻》是不是一本“黄书”的问题上,与同学石红、老师张俊石的意见相左。

3、宋宝琦

家境不错,但是由于父亲疏于管教,再加上十年动乱中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缺乏正确的引导,以至于走上歧途,参与不法团伙的犯罪活动。他营养充足、身体壮硕,但是精神空虚,愚蠢无知,头脑里满是封建时代的哥儿们义气。这个坏孩子和“好学生”谢惠敏一样,虽然根本没有读过(只是在书中的插画上乱涂一气)偷来的《牛虻》,却坚信那是“黄书”。

4、石红

光明中学初三年级三班的宣传委员,干部家庭出身,受父母影响,从小就喜欢读书。她不仅读过《共产党宣言》、毛选等政治理论著作,还读了不少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善于根据马列主义的原则去思考、分析问题,并积极体现到行动中去。

5、尹达磊

光明中学初三年级的数学老师,与张俊石是可以推心置腹、无话不谈的同事。粉碎四人帮后,他感到心中一片光明,对教育战线、对自己的学校充满了憧憬,认为既然“四人帮”已经被揪出,那么扫清“四人帮”在教育战线的遗毒,应该是很快就能办到的,却忽视了问题的复杂性。他一心扑在提高教育质量上,因为担心影响班级成绩,所以反对接收宋宝琦。

上一篇:三千里江山是谁写的 下一篇:一棵开花的树表达的含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