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的水流向哪里
洱海属于澜沧江水系,北有慈碧湖、东湖、西湖,分别经米茂河、落石江、永安河流入洱海,是洱海的主要水源;西有苍山十八溪,汇集苍山东坡集水区;有南博罗河、金星河;东海岸有凤尾清河、玉龙河等大小集水沟数十条,入湖河沟117条,年均流入量8.17亿立方米。
洱海的水流向哪里
云南有三大湖,都是淡水湖,按面积排位是滇池、洱海、抚仙湖,按照水量排位是抚仙湖、洱海、滇池,正好反过来。三大湖中滇池属长江水系,洱海属澜沧江水系,抚仙湖属珠江水系。洱海水面海拔约1964米,南北最长约42.6千米,东西最宽约9千米,面积约250平方千米。洱海是断陷型湖泊,平均深度约10.5米,最大深度约21米,水量约25亿立方米。洱海唯一的天然出水口是西洱河,流入漾濞江-黑惠江-澜沧江。
洱海的地理特点
洱海是中国著名的七大淡水湖泊之一,素有“高原明珠”的美称,南北长42 千米,东西宽最大8.8千米,最小3.05千米。属中亚热带西南季风气候带,全年有干湿季之别而无四季之分,年平均气温为14.8℃,全年平均最高气温21.9℃,平均最低气温10.2℃。
洱海地处低纬高原,在低纬度、高海拔地理条件影响下,形成年温差小,四季不明显的气候特点,四季温差不大。极端最高气温为32℃,极端最低气温为-4.2℃,湖水不结冰。
洱海雨量充沛,全年降雨量为1000~1100毫米,但分布不均,95%的降雨集中在5~10月。8月年均降水量最多,为209毫米;7月次之,为186毫米;12月最少,为10.8毫米。6~9月降水天数全年最多,月均超过15天。
洱海具有鲜明的旱季与雨季特征,在7~9月雨季,月平均湿度均超过80%;2月份最为干旱,其前后2个月湿度都在60%以内。洱海年平均风速小且风向稳定。年平均风速为2.6米/秒。冬春季节盛行大风,平均风速为4.1米/秒,年平均最大风速为5.9米/秒,大风风速可达12~14米/秒。
洱海地质特点
洱海地处我国最强大的一条径向构造带,即康藏歹字形构造褶皱带的东部边沿上,这是一条地壳西升东降的巨型深大断裂,洱海断裂是滇中高原和横断山区在本区的分界,地层在强烈的抬升过程中错断陷落,隆起地块形成苍山断块山地,陷落地块成为断陷盆地并积水成为洱海,是一个典型的内陆断陷盆地,主构造线为北北西向,南北长,东西窄。
洱海形成的原因
苍山是以区域变质杂岩为主体的山脉,但后期动力变质作用强烈,退变质作用显著,构造岩带发育,其内部构造轮廓,仿若一个被断层分割的“背斜”,山体两侧的地形坡向与各自的岩向倾向一致,但地层不具可比性,形似背斜而非背斜,称为背形构造。
早在20亿年前,苍山古老的前寒武纪结晶底层,就存在于洱海的东部,那是地球表面还是一块古老的泛大陆,经历了古特提斯洋盆,新特提斯洋盆的漫长地质演化的阶段后,大约到了5000多万年前的早第三纪时期,印度板块从冈瓦纳古陆分离出来,向北漂移与欧亚大陆发生激烈碰撞,引发了大面积的造山运动,高耸的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就此形成,点苍山也随着地壳的快速抬升而崛起。
洱海属于构造湖,其形成时期与苍山一致,都是喜马拉雅地壳运动的产物。经历了古特提斯洋盆,新特提斯洋盆的漫长地质演化的阶段后,大约到了5000多万年前的早第三纪时期,印度板块从冈瓦纳古陆分离出来,向北漂移与欧亚大陆发生激烈碰撞,引发了大面积的造山运动。
受东西两侧深大断裂带挟持,差异性抬升运动形成,东侧洱海是断陷形成的构造湖泊,大约在350万年前已成皱形,以后洱海经历了不同年代的大小演化,终于形成了今天的高原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