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枪挑小梁王故事简要概括
岳飞小梁王的故事可以说是在民间广为流传。一方面,因为这是岳飞在《说岳》系列小说中的一次重要经历,正是通过这场战斗,他才得以崭露头角,扬名世界;另一方面,近年来,这个故事在很多以宋代为主题的景点中不断重复,所以它的知名度和人气越来越高。下面具体来看看这个故事吧!
岳飞枪挑小梁王故事简要概括
岳飞是我国南宋时期杰出的军事家,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的事迹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老幼皆知;而岳飞枪挑小梁王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岳飞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当时,朝廷腐败、国事甚危。内有奸臣作乱,外有金人侵扰,人民饱受兵灾人祸之苦。在那兵荒马乱的动荡年月里,岳飞发奋学习,苦练武艺,立志保国卫民。到他长大成人时,果真练就了一身硬功夫。
这一年,朝廷举行武考,岳飞心想,这正是实现自己宏图大志的良机。如果能中上武科状元,不但可以光宗耀祖,更重要的是可以领兵杀敌,为国效力。于是,他便约上结拜兄弟牛皋、王贵、汤怀,张显四人,一同投京城汁梁(今开封)应考。繁华的京城,这时分外热闹,各地的举子都来应考,真可谓人才济济、群英荟萃。京城中纷纷猜测着谁能夺得本科的武状元,议论的中心是一个叫柴桂的考生。原来,这柴桂是柴世宗的嫡系子孙,人称“小梁王”。小梁王不但文武双全,而且有权有势,再加上早打发人把银两送给了主考大人。因此,人们都说这武科状元准归他了。这届武考,皇帝钦点了丞相张邦昌、兵部尚书王铎、右军都督张俊和护国大元帅宗泽作主考大人。
张邦昌、王铎、张俊都是些罔君欺民的奸臣,他们早已受了小梁王的贿赂,一心要让小梁王得武状元,根本不顾为国家选拔将才的大事。主考中只有宗泽是个爱国爱民的忠臣。他知道岳飞武艺高强,人才难得,国家只有得此栋梁,方能抗敌寇、定家邦。宗泽拒绝了小梁王的贿赂,决计要为朝廷选拔良将。
考试这天,岳飞和众兄弟全身披挂,来到考场,那里早已人山人海。不久,岳飞和小梁王便被叫到殿前。两人先比试文才,张邦昌命岳飞作“枪论”;小梁王作“刀论”。岳飞妙笔生花,即刻而就;而小梁王心慌意乱,先将“刀论”写成“力论”,又左涂右改,胡乱交卷,自然比不上岳飞。接着比射箭,张邦昌怕岳飞再赢,便暗中差人将箭靶移至二百步以外,可岳飞并不慌张,只见他弓开如满月,箭去似流星,一连九发,枝枝从靶心穿过。全场无不震惊,吓得小梁王也不敢比弓法了。
最后,只剩下马上比武。论武艺,小梁王根本不是岳飞的对手,可此时岳飞心里十分犯难:那小梁王乃是贵胄,自己不过是一区区武生。比武场上,枪来刀往,万一失手,如何担待得起。因此,场上两骑相遇,小梁王左杀右砍,好不威风,而岳飞只是招架,并不还手。
几个回合后,岳飞突然跳出阵来,奔到监考台前,要求立下“生死文书”,不论那个伤了性命,都不要偿命。张邦昌见岳飞刚才只有招架之功,并无还手之力,以为他必胜不得小梁王,便一口答应下来。二人立下“生死文书”,重又披挂上马,雄赳赳,气昂昂,你砍我刺,互不相让,好一场厮杀!岳飞心中没了顾忌,越发精神抖擞,一杆沥泉枪舞得似风卷梨花,坐骑白鬃马冲突迂回若白龙戏水,只杀得小梁王闪闪躲躲,全没了刚才的神气。忽然,岳飞虚晃一枪,反手直刺小梁王的心窝,不待小梁王遮挡一下,人早已被岳飞挑下马来,结果了性命。
这一下,全场高声喝采,惟独吓坏了张邦昌等几个奸臣,他们气急败坏,立即命手下兵将把岳飞抓来,要斩首偿命。宗泽看到这一切,勃然大怒,叱退了刀斧手,定要保全岳飞性命。两边争执不下,可考场已乱了营,考生们见主考如此无理,齐声喊冤,大叫造反,吓得张邦昌也没了主意。
正在这时,只见牛皋怒目圆睁,挥舞双锏杀进校场,举手一锏便将场中央那杆标志大宋威严的巨纛砍倒,全场顿时大乱。张邦昌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不放了岳飞,自己的性命可就保不住了,急忙命人为岳飞松绑。岳飞转身跳上白鬃马,与四兄弟砍开校场大门,往城外奔去。从此,岳飞夺状元、枪挑小梁王的佳话传遍京城。
岳飞的英雄事迹简介
一、岳母刺字
岳飞小时候家里非常穷,母亲用树枝在沙地上教他写字,还鼓励他好好儿锻炼身体。岳飞勤奋好学,不但知识渊博,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
当时,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母亲鼓励儿子报效国家,并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孝顺的岳飞不敢忘记母亲的教诲,那四个字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每次作战时,岳飞都会想起“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由于他勇猛善战,取得了很多战役的胜利,立了不少功劳,名声也传遍了大江南北。
岳飞还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英勇的抗金军队——“岳家军”。“岳家军”的士兵都严格遵守纪律,宁可自己忍受饥饿,也不敢打扰人民;晚上,如果借住在民家或商店,他们天一亮就起来,为主人打扫卫生,清洗餐具后才离去。“岳家军”的士气让金军闻风丧胆。金兵统帅长叹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在一次岳家军与金军的战役中,当岳家军追到距金兵大本营只有四十五里,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收复江山时,皇帝赵构怕岳飞打败金兵后,接回原先的皇帝,而自己的王位就保不了,因此和奸臣秦桧连发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飞退兵。秦桧还诬告岳飞谋反,将他关入监狱,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
岳飞死时只有三十九岁。他一生谨记母亲的教诲,即使在死的那一刻,也没有忘记母亲“精忠报国”四个字。
二、三拒诏书
岳飞坚决反对议和,主张抗战到底,置个人荣辱安危于度外,对赵构、秦桧的投降活动进行坚决斗争。
1139年(绍兴九年),岳飞在鄂州(今湖北武昌)听说宋金和议将达成,立即上书表示反对,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并直接抨击了“相国”秦桧出谋划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动,使“秦桧衔之(抱恨)”。和议达成后,高宗赵构得意忘形,颁下大赦诏书,对文武大臣大加爵赏。可是,诏书下了三次,岳飞都加以拒绝,不受开府仪同三司(一品官衔)的爵赏和三千五百户食邑的封赐。他在辞谢中,痛切地表示反对议和:“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并再次表示收复中原的决心,“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终欲复仇而报国。”这无异于给宋高宗当头泼了冷水,从而更使赵构、秦桧怀恨在心。
但岳飞不顾个人得失,坚持抗战到底的立场,率领军队,联络北方义军,卓有成效地从事抗金战争,筹划收复中原、统一祖国,成为全国抗金民族战争中的有力支柱
三、直捣黄龙
岳家军进入中原后,受到中原人民、忠义民兵的热烈欢迎。
这年七月,岳飞亲率一支轻骑驻守河南郾城,和金兀术一万五千精骑发生激战。岳飞亲率将土,向敌阵突击,大破金军“铁浮图”(侍卫亲兵)和“拐子马”(左右两翼钳攻的骑兵),把金兀术打得大败。岳飞部将杨再兴,单骑闯入敌阵,想活捉金兀术,可惜没有找到,手杀敌人数百,身被几十处创伤,豪勇无比。岳家军将士具有“守死无去”的战斗作风,敌人以排山倒海的大力,也不能把岳家军阵容摇动。
郾城大捷后,岳飞乘胜向朱仙镇进军(离金军大本营汴京仅四十五里),金兀术率领了十万大军抵挡,又被岳飞打得落花流水。
岳飞这次北伐中原,一口气收复了颍昌、蔡州、陈州、郑州、郾城、朱仙镇、消灭了金军有生力量,金军全军军心动摇,金兀术连夜准备从开封撤逃。
南宋抗金斗争有了根本的转机,再向前跨出一步,沦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复了。岳飞兴奋地对大将们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破掉酒戒庆祝)”而金军则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
岳飞最经典的五首诗词
1、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出自宋代:岳飞《满江红·写怀》
白话文释义:我怒发冲冠登高倚栏杆,一场潇潇细雨刚刚停歇。抬头望眼四周辽阔一片,仰天长声啸叹。壮怀激烈,三十年勋业如今成尘土,征战千里只有浮云明月。莫虚度年华白了少年头,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
2、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出自宋代: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白话文释义:昨夜,寒秋蟋蟀不住哀鸣,梦回故乡,千里燃战火,被惊醒,已三更。站起身,独绕台阶踽踽行。四周静悄悄,帘外,一轮淡月正朦胧。为国建功留青史,未老满头霜星星。
3、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出自宋代: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白话文释义:登楼远望中原,只见在一片荒烟笼罩下,仿佛有许多城郭。想当年啊!花多得遮住视线,柳多掩护着城墙,楼阁都是雕龙砌凤。万岁山前、蓬壶殿里,宫女成群,歌舞不断,一派富庶升平气象。如今,胡虏铁骑却践踏包围着京师郊外,战乱频仍,风尘漫漫,形势如此险恶。
4、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出自宋代:岳飞《池州翠微亭》
白话文释义:年复一年,我驰骋疆场,战袍上洒满了灰尘;今天,在“得得”的马蹄声中,缓缓登上齐山,浏览翠微亭的美景。好山好水,我怎么也看不够,可已是明月当空,马蹄声又催着我踏上了归程。
5、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马蹀阏氏血,旗袅可汗头。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出自宋代: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白话文释义:军中的号令像疾风暴雷一样迅速传遍全军,官军的声威震动了大地的每个角落。军队长驱直入,必将迅速收复河洛一带失地,一直攻打到幽燕一带。战马到处,踏着入侵之敌的血迹,旗杆上悬挂着敌国君主的头颅。官军胜利归来,把好消息报告皇帝,收复了失地,祖国又得到了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