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四羊方尊相传出土于哪里
四羊青铜方尊,又称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山村,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著名的四羊方尊相传出土于哪里?
四羊方尊于1938年4月出土于湖南省长沙市以西的宁乡县黄材镇,由于是非科学发掘,至今对发掘时器物的状态、伴出器物均不甚明了。
值得注意的是,看到的四羊方尊并非全貌,在1938年的新闻报道中曾说明该器物在出土时有器盖,只不过在农人的粗糙发掘下,器盖已碎成多瓣。据说,20世纪60年代,曾有义人向湖南省博物馆捐赠疑似四羊方尊残片,可能正是遗失器盖的一部分。
四羊方尊从纹饰、器型上可以确定是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与同时期中原器物相似却不完全相同,例如中原地区商周青铜器极少使用山羊母题等等。况且湖南宁乡距离商文化的核心地区中原-冀南豫北地区实在太远了。
实际上,在四羊方尊发现之前,湖南宁乡地区已经发现过大量类似风格的青铜器,如著名的大禾人面方鼎。
四羊方尊的文物外观:
四羊方尊器呈方形,口沿外沿形成喇叭状方口,长颈鼓腹,高圈足,每边边长52.4厘米,器高58.6厘米,重量34.6千克。方尊通体以云雷纹为底,颈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方尊肩部四角各有一个卷角羊头,肩上四条高浮雕龙互相盘缠,其双角龙首探出器身。羊头与羊颈外伸,羊身为方尊腹部,圈足上浮雕八只羊腿。羊头上饰雷纹,羊背和胸部饰有鳞纹,前腿雕有长冠鸟纹,圈足雕有夔纹,方尊边角及四面中心线合范处均置有耸起的扉棱,以此来掩盖合范的痕迹。
四羊方尊的制作工艺:
1、1964年,中国化学史研究专家张子高在其《中国化学史稿·古代之都》中说,四羊方尊不可能使用陶范法铸成的,唯一可能是用“熔模法”铸造,“熔模法”原理和现在的“失蜡法”一样,并以此推断中国商代晚期就使用失蜡铸造技术。
2、1976年2月,文物出版社编著的《中国古青铜器选》中首次提出了,“四羊方尊是用复合陶范法及分铸法做成的”的观点,1985年12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原副所长华觉明,在其《失蜡法在中国的起源与发展中》一文中重申了此观点,并详细说明了四方羊尊的铸造方法:尊体陶范以扉棱为界,分颈腹圈足三段,用范24块,加上尊腔圈足内范和顶面范1块,共27块内外范组成。
3、羊角和龙头均为事先铸就,嵌入范中,在浇注尊腹时实现接铸。四羊方尊的装饰是采用线雕、浮雕、圆雕结合的方式,把平面图像和立体雕塑结合起来,将器物和动物造型结合成一体。
四羊方尊的文化解读:
1、关于“尊”
“尊”是中国古代的盛酒器,尊一般为圆形、鼓腹、大口,也有少数方形尊,在商、周时期,青铜尊经常作为礼器出现在祭祀仪式上,基本造型是侈口、高颈,圆腹或方腹、圈足较高。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尊的铸造盛期,以四羊方尊式的方形尊和觚式尊,共同特点是在器表的合范处多饰有凸起的棱脊,且通身雕满了精密繁复的云雷纹、兽面纹、蕉叶纹,整个器物给人以雄浑厚重之感,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酒礼器中的至尊气象。
2、以“羊”为身
湖南出土的商周青铜器中,以羊为造型的器物不仅数量较多,且制作精美,羊成为青铜重器着力表现的对象,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
先秦时期,羊在祭祀礼仪中的地位仅次于牛;甲骨文中的“美”字,就是头顶大角的羊形;而羊“跪乳”的习性,又被视为善良知礼,甚至被后世演绎为孝敬父母的典范;羊也是吉祥的象征,从汉代开始,羊就与吉祥联系在一起,吉祥有时就直接写成“吉羊”;在中国民间的绘画作品中,也用羊来表现“三阳开泰”“九羊启泰”的主题。
以“羊”为身的四羊方尊作为一件蕴含着文化寓意的艺术品,它保留了商代人民对羊图腾的崇拜,而且还包含着商代人民用它替代羊去祭祀神祗的意愿,同时还寓意了对羊等家畜养殖兴旺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