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作文范文

 > 

三国的歇后语

三国的歇后语

2023-08-30 10:39 277浏览

三国虽不足100年,但“三国文化”却特别引人瞩目。三国文化、三国故事、三国人物,几乎家喻户晓,老幼皆知。在近两千年的文化传承过程中形成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歇后语。

三国的歇后语:

1、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2、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3、诸葛亮的锦囊——神机妙算/用不完的计

4、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5、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6、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7、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8、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9、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10、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办法多

11、诸葛亮借雕翎——少箭(见)

12、诸葛亮坐西城——故弄玄虚

13、诸葛亮穿道袍——不是出家人

14、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15、诸葛亮对魏延——见不得离不得

16、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17、孔明拜北斗——自知要死

18、孔明练琵琶——老生常弹(谈)

19、孔明给周瑜看病——自有妙方

20、孔明会李逵——有敢想的',有敢干的

21、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22、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23、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24、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25、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三国的取材与创作:

1、三国故事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东晋王隐《蜀记》记载诸葛亮大开城门智退司马懿;隋炀帝曾和群臣观看三国题材的傀儡戏;唐朝寺院中流传“死诸葛怖生仲达”的俗贤故事;晚唐李商隐诗句记录当时儿童对三国人物张飞、邓艾的形象十分熟悉。

2、宋、元时期,讲史艺术勃兴,从三国故事中大量取材。北宋瓦舍中出现了专说三国的讲史家,并表现出崇尚刘备集团、贬抑曹操集团的倾向性。金元时期出现了三国主题的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三分事略》,两书内容几乎一致,前半部分主要描述张飞之勇,后半部分主要描述诸葛亮之智,虽然较为粗疏,但已集民间三国故事之大成,初步形成了完整的叙事框架。

3、与讲史一同兴起的戏曲也好演三国题材,已知宋元戏文、金院本、元及元明之际杂剧中有三国戏七十多种,多演蜀汉人物的英雄故事,如关汉卿《关大王单刀会》、郑光祖《虎牢关三战吕布》等。元杂剧多由才人执笔,完善情节,顺畅文字,使三国民间故事向文人创作转化。

三国的思想倾向:

1、《三国演义》并非单纯地记录历史,而是在叙事中加以褒贬,毫不隐晦地传达作者的价值观念:崇尚明君、忠臣、贤良、仁政的理想化政治世界,谴责残忍、诡诈、制造乱世的昏君、奸臣。这种思想倾向与《三国志平话》秉持的轮回报应观截然不同,其建立在传统的儒家政治和伦理观念之上,并糅合了民间大众心理。

2、历朝以来,史学家对于曹、刘孰为正统争论不一,民间则一贯尊刘贬曹。《三国演义》总体上也持这一倾向,不是因为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也并非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而是对霸道政治的贬斥和对王道政治的渴望。书中的刘备是仁君的典范,在政治层面上施行仁政,爱民如子,在个人层面上重视道德,待人以诚。

3、刘备集团的文臣武将也以忠义回报主公,鞠躬尽瘁,发挥智勇以创造理想的清平世界。与刘备相对的是书中的曹操。他雄才大略,远胜于残暴的董卓、刚愎的袁绍等人,但奸诈而无爱人之心,“宁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为了权谋可以随意地将百姓、部下作为牺牲品。书中借刘备之口指出这一对政治道德化身的极致对立:“今与吾水火相敌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 

上一篇:笨鸟先飞的寓言故事 下一篇:关于处暑的古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