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名人名言

 > 

古文观止是什么书

古文观止是什么书

2023-09-05 11:40 486浏览

读史使人明智,但是对很多人来说史书总是读不懂,这样怎样去读也没什么作用了,所以,建议大家在读史书之前,先去读一下《古文观止》这本书,相信你会豁然开朗的。

古文观止是什么书

《古文观止》是清代康熙年间吴楚材和他的侄子吴调侯共同编选的一部古代散文选集,用于供学塾中的初学古文者启蒙。《古文观止》成书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共十二卷,以时代为经,作家为纬,按历史先后顺序选录春秋战国至明末三千余年间的222篇散文名作。在文学方面,《古文观止》选材广泛,兼顾各种文学风格,基本上反映中国古代散文的特点和发展脉络,体现中国古代散文的最高成就。在政治方面,《古文观止》包含封建知识分子立世修身之理、为官牧民之道及治国安邦之策,符合统治者的文化政策,成为清朝统治者教子化民的启蒙教材。科举考试被取消之后,《古文观止》成为教授文言文的基础教材,继续影响着一代代读书人,成为今天古文初学者重要的入门读物。

内容

《古文观止》的选文上自先秦,下讫明末,共计12卷,选文222篇。按时代统计,先秦部分73篇,两汉部分31篇,魏晋南北朝6篇,唐代43篇,宋代51篇,明代18篇。选文多集中在先秦两汉和唐宋时期。按文章出处统计,选自《左传》的有34篇,选自《史记》的有15篇,唐代韩愈24篇、柳宗元11篇,宋代欧阳修13篇,苏轼17篇。选文多集中在《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汉书》等先秦两汉典籍和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唐宋八大家的作品里。《古文观止》以时代为经,以作家为纬,较为清晰地展现了从先秦到明代期间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整体脉络。

此外,《古文观止》在字句间有简明注释,帮助读者增强古汉语阅读能力。如《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中“寤生”,注“言生之难,绝而复苏也;”亟请“,注”不一请也“。吴楚材、吴调侯又在文章中加入句下批、篇末总批,点明文章主旨和写作特点,有助于读者理解文章本意、提高欣赏水平。

成书背景

《古文观止》成书于清朝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这一时期,清朝统治者在军事方面镇压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通过雅克萨之战抵御沙俄入侵并签订《尼布楚条约》;在文化方面重开科举,推行儒家“温柔敦厚”的文学理念,提倡“清正”“端雅”的文章风格,通过“以古文为时文”来纠正八股文板滞、繁冗、脱离现实的问题,以拉拢汉族知识分子,缓和日益剧烈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因此,大量古文选本在民间流传开来。《古文观止》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吴楚材、吴调侯通过评点来梳理经典古文的技巧、文法,帮助科举应试者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时文写作中,以提高八股文的品格。

成书过程

《古文观止》由浙江山阴县(一说会稽县,均属今浙江绍兴)的吴楚材和吴调侯编纂而成。他们二人是叔侄关系。叔叔吴楚材,名乘权,年少多病,博览群书,编有《纲鉴易知录》,《乾隆绍兴府志》和《嘉庆山阴县志》都有其小传。侄子吴调侯,名大职,也是嗜“古学”而“才器过人”。二人共同在家乡教书,在这个过程中为学堂中的学生选择古文进行讲授,逐步形成《古文观止》的雏形。

《古文观止》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编成后,吴家叔侄将此书寄给吴楚材的叔父、吴调侯的叔祖吴兴祚。吴兴祚字伯成,号留村,官至两广总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春,他在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右翼汉军副都统任上,收到吴楚才、吴调侯寄来的《古文观止》后认真审阅,认为此书选文简明概要,评注详而不繁,审音、辨字也精切而确当,于是让吴家叔侄在当年五月初五端午节进行首次刊刻,这就是《古文观止》成书的过程。

经典古文分享

1、《齐桓下拜受胙》

夏,会于葵丘,寻盟,且修好,礼也。

王使宰孔赐齐侯胙,曰:“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赐伯舅胙。”齐侯将下拜。孔曰:“且有后命。天子使孔曰:‘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对曰:“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恐陨越于下,以遗天子羞,敢不下拜?”下,拜,登,受。

【解读】《齐桓下拜受胙》是春秋时期创作的散文,出自左丘明的《左传》。

这是篇短文,记录了周天子赏赐给齐桓公祭肉的场面。本文写齐桓公只有一段话、一套程式化动作,却把一个雄才大略、老谋深算的形象刻画得形神毕肖。

2、《陋室铭》

唐代: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解读】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全文单纯、简练、清新像一首精粹的诗,充满了哲理和情韵。

【评价】清·谢有煇《古文赏音》:此文殆借室之陋以自形容其不凡也。虽不满百字,而具虎跳龙腾之致。

3、《马说》

唐代: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解读】《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流露出作者愤世嫉俗之意与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之情。

上一篇:散文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