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代表人物
洋务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自强运动,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主要宗旨,起到了非常巨大的影响作用。接下来将介绍洋务运动的几位代表人物。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
1、李鸿章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号少荃,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安徽合肥人,中国清朝晚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世人多称“李中堂”,又称“李二先生”、“李傅相”、“李文忠”。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慈禧太后视为“辅佐中兴,削平大难”及“匡济艰难,辑和中外”之人。同时西方有视之为“当世三杰”者。但因其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加之个人贪腐、决策失误等问题,也招致诸多批评。
2、张之洞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香涛,时任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
张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后世将其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政治上,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工业上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等。
3、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清末汉族地主武装湘军的首领。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曾国藩为首的汉族地主经世派的崛起,使清封疆大吏由权贵当权变为经世派当权,促使清地方官员中满汉比例的变化。地方督抚力量的强化与离心倾向的加强。
他曾推进洋务运动,主张对外坚守“以羁縻为上”;对内修明政事,急求贤才,引进西方的军事和技术。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1)兴办近代企业。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军事工业。1890年以前,在全国各地共创办胃20多个军工企业。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曾国藩、李鸿章筹办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设立的金陵机器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崇厚建立胡天津机器局,张之洞创办的湖北兵器厂等。由于资金奇缺、原料和燃料供应不足,以及交通运输落后等困难,又创办了许多民用企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等。
2)建立新式海陆军。19世纪70-90年代,随着海疆危机的日益严峻,清政府筹建海防,编成了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共有船舰八九十艘。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兴办近代工业、训练新军,需要懂得西方先进技术的专业人才。为此,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堂。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创办新式学堂30多所。此外,还先后派遣赴美幼童及官费赴欧留学生200人。
洋务运动虽然没有取得完全的成功,但洋务运动对于当时的中国还是有着积极的一面的:
一、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洋务运动中因为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机器进行生产,在政府的带动下鼓励民间资本兴办工厂,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因为封建落后当时的中国还处于农耕为主的社会,人民更习惯于自给自足,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民间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于当时抵制国外资本对中国的冲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开阔了眼界
洋务运动除了引进外国先进的设备、军事装备外也从国外引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这对当时的中国人思想上还是有很大的冲击的,是中国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第一步。而且洋务运动中也选派学生出国留学去国外学习先进的思想以及科学技术,推动了中国的发展。
三、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如果当时清政府全力支持洋务运动开展的话,可能当时的中国会转型成功,但是由于统治者的自身局限性,使得洋务运动没有成功,这就使得中国的有志之士认为要想就中国就必须推翻腐朽的清政府。这也是洋务运动对当时中国的另一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