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诗词大全

 > 

桐城派的代表人物

桐城派的代表人物

2023-09-12 16:09 627浏览

你可能不了解桐城派,这一中国文学史上历史最长、影响最巨、规模最大的学术流派之一,是清代文坛最大的散文流派。接下来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一学派。

桐城派的代表人物

1、方苞

方苞(1668~1749),字风九,一字灵皋,号望溪。他是桐城派创始人,主要贡献是提出了“义法”。方苞的“义法”讲的是篇章结构和语言运用的规律,即今之所谓文章学。方苞认为,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内容决定着形式。只有剪裁得体,结构严谨,语言简洁,才是好文章。“义法”的提出为桐城文派树立了理论的旗帜。

2、刘大櫆

刘大樾(1698~1780),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是桐城派中坚人物,师事方苞,又是姚鼐的老师。刘大槲在方苞“义法”说的基础上加以丰富和补充,强调了散文应具备的情感和气势。提出了“神气、音节”说,而他的“神气”说又被后继者姚鼐继承并加以发展成“神、理、气、味、格、律、声、色”的八字主张。

3、姚鼐

姚鼐(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是桐城派集大成人物。他阐述了方苞、刘大樾以及姚鼐之间的理论继承关系。姚鼐提出了著名的古文写作原则,使桐城派古文理论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此外,他还提出了富有创见性的“阴阳刚柔说”。

桐城文派发展到清朝,有以曾国藩为首的湘乡派。曾国藩( 1811-1872),湖南湘乡人。字伯涵,号涤生。他在姚鼐的“义理、考证、文章”之外又加入“经济”一项,并扩大了古文的传统,此外他还特别推重大气磅礴的阳刚之美。

还有所谓的“阳湖派”,开创者为张惠言、恽敬。这一派总体上是以桐城派为宗,但在许多方面有突破。

桐城派的文章特点:

桐城派的文章,内容多是宣传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语言则力求简明达意,条理清晰,“清真雅正”。他们的许多散文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桐城派的文章,在思想上多为“阐道翼教”而作;在文风上,是选取素材,运用语言,只求简明达意、条例清晰,不重罗列材料、堆砌辞藻,不用诗词与骈句,力求“清真雅正”,颇有特色。桐城派的文章一般都清顺通畅,尤其是一些记叙文,如方苞的《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姚鼐的《登泰山记》等,都是著名的代表作品。

论点鲜明,逻辑性强,辞句精练;写景传神,抓住特征,细节盎然,寄世感叹;传状之文,刻画生动辞;纪叙扼要,流畅时晰。平易清新,是整体流派特点。散文名篇有:方苞《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姚鼐《登泰山记》。辞赋大师潘承祥先生评价道:“桐城古文运动,是唐宋古文运动的继续、发展、终结。”

桐城派的地位和影响:

桐城派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集中国古典散文、文论之大成,并占有突出地位的文学流派。他们尊奉程朱理学为道统,以承继秦汉及唐宋八大家的文统相传:方苞倡导的“义法”、姚绷提出的“义理、考据”等理论不仅为桐城派古文创作的指导性思想,对其他流派的创作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桐城派在清代文坛上影响极大。时间上从康熙时一直绵延至清末:地域上也超越桐城,遍及国内。从散文艺术来看,郭绍虞先生说:“惟雅故能通于古,惟洁故能适于今,这是桐城文所以能为清代古文中坚的理由。”桐城派作家长于古文的各种体栽。笔锋所至,无不得心应手,或放论时政。针砭陋俗:或评点人生,吟味世态;或礼赞山川风物;或闲叙儿女情常:或以学识见长,或以抒情取胜,为清代散文树立了典范,雅洁清新、韵味隽永。

上一篇:洋务运动代表人物 下一篇: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

相关推荐